24个比利 :丹尼尔·凯斯所著长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22:48

《24个比利》(原名: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创作的长篇小说,共23章,1981年首次出版。197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内发生了一起连环强奸案,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作案人威廉·米利根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没有任何印象。精神医疗机构对威廉·米利根进行了检查和诊断,认为米利根患有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律师以此为据,为米利根进行无罪辩护。该事件引起了争议,成为当时的新闻头条。1978年,丹尼尔·凯斯前往俄亥俄州阿森斯市的心理健康中心,见到了刚被法院送进医疗机构的米利根。米利根希望凯斯记录他的故事以让大众了解他所患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为此,凯斯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创作《24个比利》,该作品于1981年由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单行本。

《24个比利》主人公威廉·米利根(化名比利)由于在俄亥俄州犯下连环强奸罪而被警方拘捕。然而,因身体里潜藏着24种不同的人格,他对自己所犯的罪行毫无记忆。经过诊断,考尔医生发现了比利的10个人格,最终认为他患有多重人格症症。考尔医生很快又发现了另外14个不同年龄、性别和智商的人格,其中的13个人格被放在“不受欢迎”的名单上,不允许他们在别人面前出现。比利具备接受审判的能力,但由于患有精神疾病,无法为犯下的罪行负责。比利被捕后,他和治疗他的医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俄亥俄州的政府官员对医生和辩护律师提出质疑,公众的攻击最终导致比利被转移到被称为“人间地狱”的利玛医院。

《24个比利》描写了威廉·米利根从被捕到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揭示了家庭暴力和社会冷漠是让他产生多重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呼吁社会公众关注心理健康。该作品也使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这一精神疾病进入大众的视野,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启发了许多艺术家以此为题材进行文艺创作。1986年,《24个比利》获德国库尔德·拉西茨文学奖。2021年,美国网飞公司出品了同名纪录片。《24个比利》另有续集《比利战争》,该续集以1979年比利被判转入地狱般的利玛医院为故事开端。很多在《24个比利》无法深入描述的内容在本书中都得以详细披露,故事得以完整。

创作背景

197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内发生了一起连环强奸案,作案人是1975年曾因强奸和抢劫入狱的保释犯人威廉·米利根(William·Stanley·Milligan)。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威廉·米利根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没有任何印象。精神医疗机构对威廉·米利根进行了检查和诊断,认为威廉·米利根患有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律师以此为据,为威廉·米利根进行无罪辩护。

威廉·米利根因患多重人格而被判无罪的事件引起了争议,成为当时报纸和新闻的头条。1978年,作者丹尼尔·凯斯前往俄亥俄州阿森斯市的心理健康中心,拜访了刚被法院送进医疗机构的威廉·米利根。此时的威廉·米利根年仅23岁,他与丹尼尔·凯斯进行了谈话,希望这位有心理学知识储备的作家将他的故事写下来。丹尼尔·凯斯此时仍对威廉·米利根心存疑虑,但同时也对他的症状和故事相当感兴趣。丹尼尔·凯斯告诉威廉·米利根,他是否书写他的故事,取决于在媒体报道过的内容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值得书写的事情。威廉·米利根则向丹尼尔·凯斯保证:丹尼尔·凯斯会是第一个知道他内心所想的人,这些事情连他的律师和精神病医生都并不知晓,他只是希望丹尼尔·凯斯将这些记录下来,让大众了解他所患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丹尼尔·凯斯始终保持着质疑的态度,他一边和威廉·米利根对话,一边收集相关的资料。他从比利的母亲、妹妹、雇主、律师和医生那里获得了不少材料,又整理了威廉·米利根的学校记录、账单、收据和保险单,理清了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创作的过程中,丹尼尔·凯斯目睹了威廉·米利根处于不同人格的状态,随着对他过往了解的逐步加深,丹尼尔·凯斯开始相信威廉·米利根所言确有其事。经过两年的努力,丹尼尔·凯斯完成了以威廉·米利根为主角的传记小说,即《24个比利》。该作品于1981年由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单行本。

内容情节

《24个比利》共23章,以威廉·米利根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为线索展开叙述。

1977年10月,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区内连续发生了三起强奸案,这三个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点:作案人在校区内绑架受害女性,将她们挟持到郊区实施犯罪行为。在第三起案件发生不到40小时后,警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威廉·米利根(化名比利),并成功将其拘捕。经过调查,警方在受害人的汽车上找到了比利的指纹,一名受害者也在警局指认他为强奸犯。检方对此案的判决信心十足,因为证据完美无缺,几乎没有可以让公共辩护律师发挥的空间。

然而,比利的辩护律师施韦卡特和朱迪发现,这位嫌犯言行不一,他的行为处处透露出异常和矛盾。在监狱里,施韦卡特第一次见到比利时,他表现得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要求请个女律师来和他交流,因为男性令他感到恐惧。当朱迪会见威廉·米利根时,她见到的比利却和此前判若两人:试图用头撞墙自杀的男孩与那个胆怯恍惚的少年根本不像是同一个人。公共辩护律师申请为比利做心理状态检查,弗洛尔法官同意由西南社区心理康复中心为被告做检查。心理专家多萝西发现,比利可能患有多重人格症症,他用头撞墙壁是想把自己撞晕以逃避痛苦。于是她请求匈牙利籍医生卡洛琳帮助诊断。在最开始,卡洛琳认为比利的“意识暂时丧失”属于突发症状,但是在会面过程中,比利的人格交替出现,令卡洛琳惊讶不已。经过多方医疗机构的鉴定,比利最终被确诊多重人格障碍症。

比利在监狱里徒手砸碎了马桶,试图用锐利的碎瓷片割自己的手腕。为了防范他再次自杀,郡检察长下令给比利穿上紧身衣。但没过多久,比利就挣脱了紧身衣,还将它当作枕头。在心理专家特纳的引导下,辩护律师朱迪认识了比利的部分人格。首先是英国人阿瑟,他用标准的英国腔向朱迪解释自己如何发挥想象力帮助其它年幼的人格发现他们失落的时间。阿瑟这样形容比利各个人格的情况:“站在光圈下”的人会拥有意识,并出现在现实世界,而其他人则待在周围的阴影中。在安全的情况下,阿瑟负责决定让谁站到光圈下,但面临危险时,则由里根这个力大无穷的人格来决定由谁出现,在监狱里砸碎马桶的就是里根。除了阿瑟,朱迪还见到了见到了逃亡专家汤米、3岁的克丽丝汀、曾遭继父虐待和强奸的10来岁的丹尼,以及油嘴滑舌的亚伦。

辩护律师施韦卡特和朱迪要求弗洛尔法官对比利进行彻底的检查,以决定其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及是否有能力接受审判,法官接受了他们的意见,让比利到哈丁医院接受精神检查。哈丁医院是哥伦布市的一家私人医疗机构,主治乔治·哈丁性格沉稳,对多重人格障碍症的争议持中立开放态度。在之后的7个月内,哈丁医生咨询了国内研究多重人格障碍症的专家,展开全面的评估工作。哈丁发现了比利后来广为人知的10个人格,其中包括原始的“核心”人格比利,他设法让这些人格彼此沟通,以实现意识融合。哈丁医生最终认为,患者比利已具备接受审判的能力,不过由于在此之前患有精神疾病,因此无法为1977年10月下旬犯下的罪行负责。

富兰克林郡检察长伯纳德·亚维奇接受了哈丁医生在精神评估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弗洛尔法官宣布比利无罪释放,比利成为法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却因精神异常获判无罪的犯人。法官还建议,将比利转到一个能够治疗这种罕见疾病的医院。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的考尔医生是多重人格症的专家,他接手了比利的治疗工作。除了在初始治疗阶段确定的10个人格,考尔医生很快又发现了另外14个不同年龄、性别和智商的人格,其中的13个人格被阿瑟放在“不受欢迎”的名单上,不允许他们在别人面前出现。考尔医生根据治疗其他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经验,试图用他的专业知识将23个内在的人格融合成全新的个体,即所谓的“老师”人格。“老师”能够记住所有人从出生开始的经历。

为了让比利拥有自信心,为他的痊愈提供条件,考尔医生逐步放宽了对比利的限制。起初,比利获准在护理人员陪同下走出医院大楼,后来可以像其他患者一样,签名后在医院的范围内做短暂的散步。几个月后,两名护理人员陪比利进城,他购买了绘图用品、会见了律师,还到银行把卖画的钱存起来。最终,考尔医生认为比利已经为单独外出做好了准备,他征得医院主管的许可,在院方通知地方法官和假释局后,允许比利自行出入医院。

然而,比利从被捕那一刻起就完全暴露在媒体面前,诊断结果出来之后,比利和治疗他的医生变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和俄亥俄州公民攻击的目标。俄亥俄州的几位政府官员对考尔医生和辩护律师提出质疑,成人假释局局长休梅克坚持继续监控比利和为他进行治疗的小组。在医生和比利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关于比利的负面报道接踵而至,在哥伦布,公众舆论掀起了一场反对他们的风暴。医院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将比利的活动限制在医院范围内。媒体对医生的不公正指责使比利感到不安,面对公众对他以前治疗方法的批评,比利感到十分困惑。“老师”放弃了,比利再次分裂。公众的攻击随后转向法院,要求将比利转移到专门治疗精神病罪犯的州立利玛医院。

在政府官员和媒体长达10个月的呼吁后,阿森斯市郡法官琼斯判决,将比利转往利玛医院。1979年10月4日,比利被转送到180公里之外被称为“人间地狱”的利玛医院。《24个比利》讲述的故事到此结束。

人物角色

小说的主角是威廉·米利根和轮番占领他身体的24种人格,他们一共分为三类:内在人格、不受欢迎的人格和“老师”。

内在人格

内在人格是威廉·米利根在早期被捕接受审判和治疗时表现出来的人格,他们为精神病医生、律师、警方和媒体所知晓。

威廉·斯坦利·米利根(William·Stanley·Milligan)

26岁男性,身高6英尺,体重190磅,有着蓝眼睛和棕色头发,是最初的核心人格,也被称为“分裂的比利”或“比利”,在高中时被勒令退学。最开始接受审讯时,面对一系列的质问显得一无所知,在他的记忆中根本不存在其他人格所做过的事情。为此,比利的内心十分痛苦,他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是这样一位恶人。

阿瑟(Arthur)

22岁男性,是英国人。他理性、冷酷,讲话带英国腔。他自修物理、化学并研习医学,能流利地应用阿拉伯文。他顽固保守、自认是资本主义者,但公开承认信奉无神论。他是第一个发现有其他人格存在的人,在安全状况下负责管理,决定由谁来出现代表“家庭”。戴眼镜。阿瑟虽然能在24个人格中勉力维持优势地位,但同样会有不安的情绪,总认为自己受到周遭环境的威胁。

里根(Ragen)

23岁男性,是南斯拉夫人,讲英语时带斯拉夫口音,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他体重210磅,虎背熊腰,有着黑发和八字胡,是充满仇恨的人格。他是个无神论者,曾经犯罪、吸毒,有暴力倾向,同时还是色盲,只会画黑白图画。里根体格健壮,能有效地控制盐酸肾上腺素,属于保镖型人格,在24个人格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拥有在危险时刻指挥和主动保护其它人格的责任与权力。辩护律师史凯瑞曾经对里根这个人格感到惊讶,因为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是一个可爱又有趣的人,他虽然充满仇恨、有暴力倾向,但是体格健壮、有责任心,总是默默充当保护者的角色。

亚伦(Allen)

18岁男性。他体重略轻,165磅,头发右分,也是唯一的右撇子,会打小鼓、画人像,是唯一抽烟的人格,负责对外联络,人生态度是“得过且过”,他的形象是骗子和操纵者。亚伦与比利的妈妈很亲近,身高与威廉·米利根相仿,亚伦曾经因为艺术医疗师钟士东对其身份的不认同而感到不满,他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人格“亚伦”,对别人仍称自己为比利的行为十分愤怒。他的不可知论者思想使他对外界充满了恐惧和憎恶,但他仍然对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汤米(Tommy)

16岁男性。有一头蓬乱的金黄色头发,一双琥珀色的眼睛,还会吹萨克斯管,是一位无线电专家,擅长风景画。他好斗、具有反社会倾向,经常被误认为是亚伦。汤米是一名精通逃脱术和电子技术的骗子,在面临监禁时曾扬言:“我告诉过你,这东西根本关不住我,任何监狱或者医院都无法关住我。”有一次,另外两个人格塞缪尔与阿瑟就天堂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发生争执,汤米为此感到困扰,他害怕其他人格的犯罪行为使得自己也进入地狱,因此内心备受煎熬。

丹尼(Danny)

14岁男性。他有着棕色的齐肩长发,一双蓝色的眼睛,身材瘦小,精神坚强而坚韧。他容易被吓到,害怕陌生人,因为他曾被逼挖掘坟墓并被活埋,所以特别害怕男人,绘画的时候只画有生命的东西。

大卫(David)

8岁男性。有着一头深棕红色的头发,一双蓝色的眼睛,身材矮小。他经常代其他人格承受痛苦,非常敏感,善解人意,但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部分时间都精神恍惚,大卫被作为管理者的阿瑟称为“惹人厌的家伙”,因为大卫经常大喊大叫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种发泄方式往往会使比利和其他人格一起受到惩罚。

克丽丝汀(Christene)

3岁女性,是英国人。头发金发及肩,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她头脑聪明,但患有失读症,喜欢画花和凤蝶总科。因为经常被老师叫到角落罚站,被称为“角落里的孩子”。

克利斯朵夫(Chirstopher)

13岁男性,是英国人,克丽丝汀的哥哥,说话带英国腔。他性格温顺但内心不安,擅长吹口琴。

阿达拉娜(Adalana)

19岁女性。有着一头乌黑的直发和茶色的眼睛,性格孤独、内向、害。阿达拉娜会写诗、烹调、帮其它人格料理家务。她的眼神经常飘忽不定,因此有人说她有一双“跳舞的眼睛”。

不受欢迎的人格

不受欢迎的人格是考尔医生在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发现的人格,由于他们令人讨厌、给其它人格带来麻烦,阿瑟将他们压制在“光圈”之外,不给他们和外界交流的机会。

菲利普(Philip)

20岁男性,是纽约人。他有着棕色卷发、褐色眼睛、鹰钩鼻,说话有浓厚的布鲁克林口音。他语言粗俗,以“菲尔”的名义让警方和媒体得知比利体内不止有十种人格。虽然不犯大的错误,但总是犯小错,带来麻烦。

凯文(Kevin)

20岁男性。有着金色头发和绿色眼睛。他喜欢写作,善于谋划,曾策划“格雷药店”抢劫案。

瓦尔特(Walter)

22岁男性,是澳大利亚人。他留着八字胡,自诩狩猎专家。因方向感极好,有时会被请出确认方位。他性格古怪,经常压抑自己的情感。

阿普里尔(April)

19岁女性。阿普里尔有着黑色头发和棕色眼睛,讲话有波士顿口音,会缝纫。她像个女流氓,其它人格都认为她精神不正常。阿普里尔十分讨厌比利的继父,甚至想将他置于死地,并且她并不希望继父没有痛苦地死亡,而是要经受许多折磨、在痛苦中死去。

塞缪尔(Samuel)

18岁男性,是犹太人,有着黑卷发、山羊胡和褐色眼睛。他是个虔诚的犹太教,也是所有人格中唯一相信神的人格。他是雕刻家,特别擅长木雕

马克(Mark)

16岁男性。他性格被动,没有自主性,如果没有其他人格的命令,他什么也不做。马克负责单调的工作,没事可做时便凝视墙壁,有时被称为“Zombie”。

史蒂夫(Steve)

21岁男性。史蒂夫经常骗人,还喜欢借着模仿嘲笑别人。他极端自我,在众多人格中,是唯一不接受多重人格诊断结果的人。由于经常带着嘲讽的态度模仿别人惹来众怒,给其他人格带来困扰。

利伊(Lee)

20岁男性,有着深棕色的头发和栗色的眼睛。他是喜剧演员,喜欢借着模仿捉弄别人,由于他的捉弄引起其他人格争吵,而被狱方关入禁闭室。他生性散漫,对人生与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毫不在乎。

杰森(Jason)

13岁男性,有着棕色的头发和眼睛。他独自一人承受不愉快的记忆,而让其他人格忘却往事,但因此也丧失了记忆。杰森经常因歇斯底里发作和脾气暴躁而招致惩罚,但他能减轻比利所受的压力。

罗伯特(Robert)

17岁男性。他是一位梦想家,经常幻想着旅行和冒险,渴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但他不具备野心,也不想学习,只沉醉在自己的梦想中。

肖恩(Shawn)

4岁男性。他天生耳聋,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大脑中经常有嗡嗡的声音,还会产生脑部震动的感觉。

马丁(Martin)

19岁男性,是纽约人。他有一头金发,一双灰色的眼睛。马丁是势利眼,自视甚高,喜欢炫耀、装腔作势,妄想不劳而获,他的虚荣心使他总是装模作样。

提摩西(Timothy)

15岁男性。在花店工作,结果遇上一位同性恋的老板,从此因为害怕而将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退缩到自己的世界里。

“老师”

“老师”(The Teacher)

26岁男性,他是考尔医生试图将23个内在人格融合而产生的新的融合体。他聪明、敏感、颇具幽默感,对往事拥有近乎完整的记忆,为其他人格传授知识,认为自己是“完整融合的比利”,称其他人格为“我创造的傀儡”,作者在他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本书的创作。

主题思想

游离身份来源于成长环境

因《24个比利》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并描述的是游离身份的人面对内心与外部的冲突时的不同表现,对分离性身份障碍的人其症状的表达,会让心理学研究者意识到,要与患者建立密切的关系,才能理解其“性格的转变”,对于比利的心理变化的探寻,作者想让人们看到,家庭作为人格塑造的第一环境,对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存在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或是家庭战争等都会引发儿童的创伤。不好的记忆会导致一个人患上分离性身份障碍。比利有24个游离身份,因其缺乏他自己的身份、意识和记忆之间的联系,而使他成为分离性身份障碍的人格患者。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无意识地表达来自于他脑海中错位的记忆,他从小就在家庭战争的环境中成长,而使他成为了一个反社会的内向的人,他经历了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当他的父亲出现时,成为他分离性身份障碍表现的高潮。因此,引起社会对儿童成长处境的关心,是《24个比利》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对精神病患的人文关怀

在《24个比利》的开头,丹尼尔·凯斯写道:“此书献给受尽虐待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仍未被发现的受害者们……”在书中,丹尼尔·凯斯展示了威廉·米利根的悲惨童年遭遇,通过对他幼年经历和性格的剖析,分析比利多重人格形成的原因。幼年的比利被继父无端谩骂、暴打并性侵,他曾试着与亲人、老师和朋友解释,但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母亲多萝西也只是一味地责骂,嫌弃他撒谎、惹事。作者以简洁却细致的笔触描绘他对外界的恐惧和憎恶和一丝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揭示了家庭暴力和社会的冷漠是让比利变得孤僻的重要原因,呼吁社会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抵制家庭暴力和学校暴力。

艺术特色

概念隐喻的使用

《24个比利》更像是一部心理学小说,从认知语言学出发,从语言变异转为人类的认知,构建一个全新的隐喻世界。通过小说中简单的语句和描述,可以找到那些与概念隐喻相结合的词语。当他第一次自杀,以此渴望能通过死亡的方式得到解脱,但身体里的多种人格纠缠在一起,将比利撕成碎片,使他没法摆脱精神的折磨。在小说中,有非常多的关于生命与死亡的隐喻表达。当他的精神状态好时,会保持抬头的姿势,而不好时,则会向下看,不会动,在概念隐喻中,以“向上”和“向下”来标示“健康和硬朗”和“疾病和衰弱”。

心理特征的文学表述

《24个比利》里面含有暴力元素,而这些元素使得比利无法控制自己而犯罪,比利这个角色的出现是由一系列事件和故事中的动作和言语所组成,研究者Faiqotul Lathif认为,《24个比利》中的主角比利出现了两种精神冲突,其一是内部冲突因素显示为创伤、抑郁和焦虑,其二是外部因素来自于童年时期被继父虐待。作家将人物与美国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特征联系起来了,而且把小说主角比利的性格作为独特的心理特征来描述,牵引出24个人格特征,使这部文学作品与心理特征表述相结合,带来了写作创新的表达。

作品影响

本土影响

《24个比利》中的比利·米利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其已证实的多重人格症而无需为他的重大罪行负责的故事。这对揭开人类思想和意识之谜的核心疾病引人深思。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在追踪比利的案件,从比利的童年开始,到比利被从一家医院拖到另一家医院结束,与公众偏见作斗争。这对揭开人类思想和意识之谜的核心疾病引人深思。

在威廉·米利根被警方拘捕之后,他被媒体彻底曝光,他和他的诊断结果立刻成为了当地市民和全球关注的焦点,《24个比利》的出版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24个比利》使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这一精神疾病进入大众的视野,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启发了许多艺术家以此为题材进行文艺创作。如《24个比利》就启发了《抨击俱乐部》《致命ID》《《禁闭岛》》等一系列电影。电影《拥挤的房间》就改编自纪实作品《24个比利》。

《比利战争》(The Milligan Wars)是从1979年比利被判转入地狱般的利玛医院开始讲述,为《24个比利》的续集,很多在《24个比利》无法深入描述的内容在本书中都得以详细披露,故事得以完整。

世界影响

1982年,提名爱伦·坡最佳犯罪纪实奖;1986年,《24个比利》获德国库尔德·拉西茨奖;1993年,获日本星云纪实作品奖。

国外译本

衍生作品

纪录片

电视剧

参考资料

《24个比利》获德国库尔德·拉西茨奖.库尔德·拉西茨奖官网.2023-06-12

Monsters Inside: The 24 Faces of Billy Milligan.IMDb.2023-06-12

拥挤的房间 The Crowded Room (2023).豆瓣电影.2023-06-12

The Crowded Room TV Mini Series 2023– TV-MA.IMDb.2023-06-12

..2023-06-12

Grace Azza Caroline.丹尼尔·凯斯的《比利·米利根的头脑》多位主角心理分析(A Psychologocal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cter With Mulitiple Daniel Keyes's 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etheses.2023-06-12

Review: 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 by Daniel Keyes.thoughtsonpapyrus.2023-06-12

Seiun Awards 1993.sfadb.2023-06-12

Search the Edgars Database!.edgarawards.2023-06-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