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N彗星 :ISON彗星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8

ISON彗星又名C/2012 S1,是一颗掠日彗星。其形成于数十亿年前,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远离地球宇宙深处,轨道延伸的距离非常长。

2012年9月21日,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的成员维塔利·纳瓦斯基和阿特罗姆·诺维克诺克,使用一台40厘米反射望远镜发现了这颗彗星,随后其他天文爱好者也很快发现了这一目标。在那之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中心发布了有关这一彗星的通报。

随后以发现彗星的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缩写,即ISON命名。之前科学家称,ISON彗星在2013年11月会以2倍太阳半径的距离经过太阳,成为一颗掠日天体。

彗星特点

根据最初的轨道根数,注意到两点:

第一,ISON彗星不属于常见的克鲁兹掠日彗星族;

第二,这颗彗星在刚被发现时(远在木星轨道之外)就已经达到20等左右的亮度,说明这是一个相当少见的“大家伙”。国际小行星中心的自动化程序给出的估计认为这颗彗星在过近日点前后可达-14等左右,比现代天文学建立以来(20世纪初以来)观测到的最亮彗星——1965年的池谷·关彗星(尽管日本爱好者有给出最亮-15等的估计值,常见文献中采纳的是最亮-10等)还要明亮。

发现

2012年9月21日,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的成员维塔利·纳瓦斯基和阿特罗姆·诺维克诺克,使用一台40厘米反射望远镜发现了这颗彗星,随后其他天文爱好者也很快发现了这一目标。在那之后位于美国剑桥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中心发布了有关这一彗星的通报。

科学预测

C/2012 S1 (ISON)在发现时视星等为18.8,彗发直径为8",此时它的轨道仍在木星之外,此前估计它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之间将可以通过裸眼直接观测到,而且在2013年11月左右时其视星等可能为负,国际小行星中心的自动化程序显示其最大亮度将可达到-14等,超过满月(-12.74等)的亮度。如果真是如此,它将超过池谷-关彗星,成为自1935年以来人类所观测到的最亮彗星(实际上即使在1935年以前,如此明亮的彗星也很难看到,但之前的观测标准并不统一,为了严谨,仅说1935年以后)。

当这颗彗星刚被发现时,它的视星等为18.8等,裸眼虽然看不见如此暗淡的光度,但使用业余天文学家的大望远镜已经可以拍摄到。它的亮度随着它接近太阳将逐步增加,大约在2013年8月就可以用小望远镜或双目望远镜看见,而从2013年10月底或11月初至2014年的1月中旬,将可以用裸眼直接观察。当他在2013年11月28日通过近日点时,与太阳的角距离将会小于1°,因此难以在耀眼的阳光下观测。如果它保持不变,这颗彗星将会非常明亮,可能达到负星等的规模。根据天文学(Astronomy Now)的预测,它的亮度会短暂的超过满月 (-12.74等)。但是,预测彗星的亮度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将如此接近太阳的彗星,它的亮度会受到前向散射的影响。柯侯德彗星和C/1999 S4都未能符合期望,但是如果ISON能存活下来,它看起来可能会和1680年大彗星、2007年大彗星或C/2011 W3(Lovejoy)一样。从1935年迄今,最亮的彗星是1965年的池谷·关彗星,亮度达到-10.0等。在2013年的11月中旬至下旬,在北半球可以看见ISON彗星成为1935年之后最亮的彗星。

运行数据

结合已有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们已经可以追踪到这颗彗星的运行轨迹并向后反推,并在2011年12月份拍摄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图像中找到了它的身影。根据这些数据,天文学家们计算得到其轨道参数:这颗彗星沿一个近似抛物线轨道运行,彗星几乎沿着这一轨道径直冲向太阳

有些天文学家发现,C/2012 S1(ISON)的轨道与1680年的大彗星轨道相似,认为他们是从同一颗更大的彗星分裂出来的碎片。

这颗彗星的轨道还表明其来自奥尔特云区域,这是一个围绕太阳系存在的遥远环状地带。

C/2012 S1(ISON彗星)将于2013年11月28日来到距离太阳中心点约为0.012AU(1,800,000 公里)的近日点。由于太阳半径有足足695,500公里,彗星与太阳表面的距离大约只有1,100,000千米(680,000英里)。

在它接近的过程中,2013年10月,C/2012 S1将从距离火星约0.07 AU(10000000公里)的地方擦过。并将于2013年12月在大约0.429 AU(64200000公里)的地方经过地球

科学观察

“ISO N”彗星正从木星外部向太阳系内部运行,当2013年11月至12月份运行至太阳方向时,地球北半球能够看到这颗彗星。

意大利拉马扎克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指出在2013年11月28日至29日期间,这颗彗星将抵达距离太阳表面不足140万公里的位置上。在迅速接近太阳时也会由于太阳的加热而迅速产生巨大的挥发分和尘埃扩散,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异常明亮。同时,ISON彗星的亮度会使20个世纪“最美彗星”——马克诺特彗星相形见绌,1965年,马克诺特彗星掠过南半球上空时比金星更明亮。

直到2014年1月份,这颗彗星都将保持在肉眼可见的亮度。

观测结果显示,该彗星将在11月期间近距离掠过地球,向太阳方向移动。

天文专家表示,这颗彗星的亮度将于11月末达到极值,届时,如果天公作美,北半球地区公众有望用肉眼目睹到这颗梦幻般彗星的绝世风采。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指出:“进入11月后,中国的一些地方已经能看到‘ISON彗星’了,它近期出现在黎明前的东方低空,亮度目前在4等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亮度会不断增加。”

2013年11月25日,ISON彗星正在向近日点移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变得越来越亮,无需观测设备就能看到。其预计于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用其“彗星之躯”创造一幕引人入胜的宇宙奇观。而来自 太阳系边缘的彗星冰核中,也保留着大量有关太阳系形成时的最初信息。多重证据表明,该彗星很有可能是第一次朝着太阳系内部前进,而这也是令天文学家非常兴奋的一点——非周期性的彗星保留着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未遭污染的初始信息。

从抵达近日点前的最后24小时来看,ISON的表现似乎又在恢复生命力。2013年11月28日6∶30分,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ISON彗星的彗尾基本全部进入了“太阳与日光层探测器”SOHO LASCO C3 的视场,在“奔日”的路上越来越亮,显现出非常漂亮的彗尾,人们或用肉眼即可一饱眼福。

ISON彗星在抵近太阳系内侧轨道的过程中上演了一幕幕神奇的天体景观,科学家早先发现彗星多了一条“尾巴”,猜测其核心物质可能出现了解体,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观测记录显示彗星ISON大部分核心物质已经解体,体积逐渐减小,在近地点炙热的温度和辐射作用下,彗星ISON没能“熬过”关键的旅程,该彗星只剩下一些残骸物质仍然处于运动之中,亮度变得非常暗,在2013年12月10日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议上,彗星的观测结果被公布。

假消息

2013年12月10日,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议上,彗星的观测结果被公布。被喻为“世纪彗星”的彗星ISON在抵近太阳系内侧轨道的过程中上演了一幕幕神奇的天体景观,科学家早先发现彗星多了一条“尾巴”,猜测其核心物质可能出现了解体,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观测记录显示彗星ISON大部分核心物质已经解体,体积逐渐减小,在近地点炙热的温度和辐射作用下,彗星ISON没能“熬过”关键的旅程,现在该彗星只剩下一些残骸物质仍然处于运动之中,亮度变得非常暗。

参考资料

ISON世纪彗星28日“撞日” 冰核或揭太阳系形成之谜.中新网.2013-11-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