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树哲 :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

更新时间:2024-09-20 22:14

丁树哲,男,1963年3月出生,现任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授、国际交流处处长。他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同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丁树哲教授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化及分子生物学会的会员,中国运动医学会的委员,国际华人运动生理及体适能学者学会的理事。他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于1983年获教育学士;1989年获人体生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运动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曾为美国圣奥拉夫学院访问教授(1997-1998)及伦敦大学生理学系访问教授(2005-2006)。

现任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院长7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8年。现兼任上海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运动健康科学分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丁树哲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瞄准运动与线粒体研究的大方向,1991年首次在世界范围内运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观测到了线粒体在运动后产生内源性超氧自由基;1993年丁树哲教授在《科学通报》上撰文,提出线粒体非特异性孔道的假设和线粒体摄取钙和释放钙的调定点机制;在运动与线粒体膜、运动与线粒体DNA合成、运动与线粒体NO合成等热点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术论文

撰写了二十余篇科研论文,主要有《疲劳运动条件下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结构研究》、《长时间运动对线粒体钙-ATP酶的影响》、《阿霉素对大鼠心肌线粒体钙运输的影响》、《氧化还原应激对横纹肌线粒体DNA的作用》,其中《运动性内源自由基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的影响》等数篇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引述。出版图书《运动生物化学》。

学术成果

1988—1989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物理系与程伯基教授从事合作研究‚研究论文“运动性内源自由基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的影响” 发表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1991年第4期)。

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研究论文“阿霉素对大鼠心肌线粒体钙运输的影响” 发表于《科学通报》(1993年第16期)。该研究成果在第五届中国生物膜学术会议作大会主题报告。

1995年‚研究论文“力竭游泳对大鼠心肌线粒体钙运输的影响” 发表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5年第3期)。该研究成果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1997—1998年‚赴美国St.Olaf College‚从事线粒体生物发生学的研究。

2005—200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委派‚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院‚同时还担任伦敦大学院生理学系客座教授,并做博士后研究。研究论文“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and AMPK on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of mimic exercise cultured cell”,于2006年11月首次在International bio-medicine Conference of Mitochondrion(国际线粒体生物医学会议,2006)作了主题报告。

研究方向

运动对机体健康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提高身体机能的适应理论研究;运动促进健康的策略研究;

出版图书

《运动生物化学》

作者名称:张蕴琨/丁树哲

作品时间:2014年7月1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运动生物化学(第2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是在原 版基础上进行的全面修订。本次修订延续了原教材成熟的框架体系和结构,进一步突出了前瞻性、应用性和生动性。

社会任职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

中国生化及分子生物学会会员;

中国运动医学会委员;

国际华人运动生理及体适能学者学会理事

参考资料

丁树哲 | NYU Shanghai.上海纽约大学.2021-12-12

丁树哲.体育与健康学院-华东师范大学.2021-08-07

运动生物化学.(豆瓣).2021-12-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