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河乡 :河南省驻马店市下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0 19:09

三里河乡环绕确山县县城四周,乡政府位于三里店,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56个自然村,总人口46661人。三里河乡充分发挥环城近郊区位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建设日光温棚和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为重点。

行政区划

2012年,管辖18个村委会:马庄村、莲花村、宋庄村、赵庄村、八里岔村、尚庄村、秀山村、中店村、刘庄村、南泉村、北泉村、老臧庄村、后楼村、董庄村、盘龙村、周湾村、罗岗村、贯山村。

工业经济

三里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牢固树立“发展高于一切,实力决定一切”的理念,立足本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优 势,抢抓东西合作带来的大好机遇,确立了“工业兴乡,工业富乡,工业强乡”的发展思路,把招商引资上项目发展工业列为乡党委、政府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该乡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举办专题报告会、到发达地区参观等形式,解放干群思想,转变干群观念,树立“无工不富”理念,聚合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量;通过建设城东工业集聚区,完善基础设施,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招商平台,形成了项目聚集的“洼地”;通过目标驱动、关系联动、重奖激励等措施,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招商引资局面;通过建立招商项目库,制作招商光盘、宣传画册,成立招商信息中心,借助东西合作平台,多形式、多途径推介该乡区位、交通、环境、政策和园区优势,引来了八方客商;通过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净化企业经营环境,严厉打击干扰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营造出了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

随着红山里粮油加工、鑫瑞高科、三阳铝业、华泰药业等超千万元项目的落地,项目带动战略在该乡开花结果,并实现了由农业大乡向工业大乡的跨越。2008年1-8月,已引进项目16个,引资2.3亿元。

城市化建设

城中村改造工程是三里河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打造花园城市号召,开展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最热点的问题就是拆迁问题。在拆迁中,三里河乡党委、政府用和谐拆迁打造阳光政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爱民路北段拆迁改造工程是确山县2008年12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之一,需动迁居民120户,拆迁房屋面积18000平方米,拆迁改造区域面积32000平方米,拆迁面积之广,情况之复杂,任务之重在确山县前所未有。在拆迁过程中,该乡坚持以群众利益为根本,积极探索推行和谐拆迁安置模式,实现了拆迁工作顺利,被拆迁群众满意,社会公众支持的多赢局面。

坚持“惠民拆迁”,争取群众支持。一是按照拆迁方案,被拆迁户均可得到较高的现金补偿收入,购置只收取建筑成本价,且配套完善、手续齐备、能自由买卖的安置房。二是乡政府出资统一规划了建设用宅基地,是农户的,除安置房外,另可享受宅基地安置。三是对困难拆迁户,采取一事一议的政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同步启动了牛庄安置小区建设,尽快让被拆迁户搬进新居。该小区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现已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时尚典雅,洋溢着的现代气息的居民新区。

坚持“依法拆迁”,维护群众权益。一是科学制定政策。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做法,总结本地拆迁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了《爱民路北段房屋拆 迁改造计划和补偿安置方案》。二是严格执行政策。拆迁全过程坚持以政策为衡量尺度,“一把尺子量到底”。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在拆迁办设立了举报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全程接受群众监督,并积极邀请人大、纪检监察、检察、信访等部门对拆迁工作进行跟踪监督。

坚持“阳光拆迁”,赢取群众信任。为了取信于民,爱民路拆迁工作全程“阳光”操作:一是“阳光”现场管理。在拆迁现场实行详细的公示制度,切实增强拆迁工作的透明度。二是“阳光”拆迁政策。做到“三个充分、两个到位、一个严格”:即让拆迁户有充分理解消化拆迁政策的时间、有充分的协商过程、有充分的搬迁准备;坚持拆迁政策宣传到位、拆迁安置补偿标准落实到位;严格执行补偿标准,绝不让第一个签定协议的少得一分,也不让最后一个签定协议的多占一毫。三是“阳光”拆迁评估。拆迁办按照拆迁估价规程的要求,坚持做到在拆迁现场进行公开评估结果,让每个住户知晓全部的补偿价值情况,有效保证了拆迁评估价值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这次拆迁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发生一起强拆事件,从而减少了拆迁成本,加快了拆迁进度。

加速城建进程,创优发展环境。三里河乡采取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滚动式发展的办法,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了政府搬迁工程,改变了该乡“进城无城”的面貌,以政府新址为中心,具有现代气息的小城镇初具雏形,彰显了良好形象,优化了招商引资环境;高标准建成了汽车客运东站、夏庄农贸市场、金河广场、工业集中区小游园、城东机动车停车场和建材市场等一批市政精品工程,不仅完善了县城功能,而且为县城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验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业发展

2006年以来,三里河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抢抓政策机遇,创新工作举措,坚持点面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整治村容村貌,培育先进文化,建设文明新村,取得 了显著成效。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高效园区。2007年以来,该乡充分发挥环城近郊区位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建设日光温棚和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集中人力财力,积极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

他们先后选派100多名思想解放、懂经营、会管理、头脑活的乡村干部、个体大户和致富能手到开封通许、山东寿光、陕西杨陵等地参观学习,率先发展日光温棚和生猪规模养殖;鼓励乡机关干部在新农村示范区参股投资或租地独立经营养猪场或日光温棚,解除了部分农民对发展规模养殖和温棚经济的种种顾虑。二是奖励扶持,激发热情。该乡出台了发展高效农业奖励扶持政策,即每建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乡负责协调一年贴息贷款20万元,奖励农户6万元,奖励村5000元;每建一个标准化温棚小区,乡负责协调贴息一年贷款20万元,奖励农户3万元,奖励村5000元;每建一座标准化双膜拱棚,奖励农户500元,奖励村100元;新育园林花卉集中连片50亩,或造林苗木集中连片100亩,乡奖励农户3万元,奖励村5000元。2007年兑现奖金66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发展高效农业的热情,调动了村干部带领村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三是公司管理,协会保障。该乡成立了金阳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发展高效农业户提供产供销、资金、技术、信息一条龙服务。同时,该乡还成立了养殖协会、蔬菜协会、花卉协会,组建经纪人队伍,确保高效农业健康发展。该乡已建标准化养殖小区33个、养猪场330座,出栏30000余头,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建标准化日光温棚60座,拱棚120座,黄瓜、番茄、辣椒等反季节蔬菜效益良好;百亩高档花卉园、160亩淡水养殖小区正在建设中。

新农村建设

三里河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引导干群整治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家园,打造文明新村样板。一是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积极创建卫生村组。该乡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80余万元,动员干群捐资100余万元,用于创建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先后整治村组干道25条60余公里,硬化路面15000 平方米,新修排水沟12条4000米,维修排水沟16条3800米,清淤10000米,治理农村“五乱”1200处(起)。后楼村、刘庄村被命名为“省级卫生村”。二是实施整村推进,建设文明新村。该乡争取项目和帮扶资金200多万元,乡财政出资50多万元,动员受益群众捐资30余万元,乡机关干部出义务工2000多个,对后楼和刘庄两个村民组的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整治、美化。三实施甲烷工程,建设生态家园。2006年以来,该乡引导农户发展沼气,在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企业老板中广泛开展了“建沼亲情”活动,该乡户用沼气池已达5370户,沼气入户率已达36%,“一池三改”率已达75%,推广沼气热水器1000多台。

文化建设

2007年,该乡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一是大力发展墙体文化,激励农民建设新农村。在16个行政村村委所在地分别规划布 置了新农村建设文化长廊,印制14000张“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彩色喷绘发放张贴到户。二是组建文化宣传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乡财政先后出资5万余元,奖励扶持莲花、后楼、八里等村组建文化宣传队伍,举办文化活动。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该乡多方筹资,高标准建起12个村文化大院,16个农民文化健身广场,为农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新建“农家书屋”12个,添置农村实用科技图书20000余册,光盘5000多张,并免费向农民借阅、出租。如今,在该乡农民比创业致富,比文明诚信,比家庭和谐,比遵纪守法,比奉献公益,比帮弱助困已蔚然成风,全乡上下处处呈现出风清气正、欣欣向荣、平安和谐的好局面。

三里河乡党委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台了实施意见、办法及奖励政策,大力实施了“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扎实开展了“道德储蓄”活动,广泛开展了“文明农户”、“文明村民”评选活动,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2005年6月14日,该乡莲花村举办的“丰收乐——和谐莲花农民文化节”吸引了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前往报道。2005年,三里河乡政府机关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后楼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莲花村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2006年初,后楼村和莲花村又被定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基层建设

三里河乡党委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总抓手,以发展乡域经济、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乡人民,解放思想,务实重干,拼搏进取,勇创一流,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使全乡的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县第一名,进入全市前十名行列。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三里河乡党委按照“团结、民主、廉洁、高效、一流”的目标,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增强学习现代科技、文化、法律和社会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执政、决策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乡党委成员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营造出了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一是全面加强教育培训。该乡充分发挥乡党校和村支部活动阵地的作用,每年坚持分期、分类、分层次对全乡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组织党员学习理论、党章和业务知识,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积极推行了设岗定责管理模式,加强了对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三是通过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联户”、“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广大党员提供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活力。一是深入开展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农村党支部。2004年,三里河乡党委被县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后楼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五好”农村党支部,被市委表彰的还有红旗村党支部、莲花村党支部。全乡16个农村党支部80%以上达到县以上“五好”标准。二是大力推进“双强”工程。通过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广泛选拔,精心培育,严格管理,大胆任用,多管齐下,帮扶引导,整顿后进,该乡16个村90%的村支部书记、65%的村干部、40%的农民党员达到“双强”标准。

计生工作

确山县三里河乡计生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全乡育龄群众的种、养、加三大支柱产业,加大信息服务工作力度,初步建成了以电脑信息、远程电话咨询服务为主的信息服务体系。全乡16个计生协会都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初步形成了以乡为中心、村为主体、村民组为延伸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手机短信发布。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育龄群众使用手机的越来越多。据统计,该乡农村手机用户已达1000多部。为使育龄群众这个庞大的手机用户群能更便捷地获得种、养、加信息,2007年,该乡计生协与乡网通分公司、移动分公司合作建成了育龄群众手机短信信息服务平台。邀请县乡农业专家和信息员,结合农时季节,采集、整理实用的种、养、加信息,编辑成短信,面向全乡农村育龄群众手机用户发布。短信的内容主要有:实用技术的连续发布;计划生育、法规、农产品价格行情、市场供求信息;农时信息。截至目前,全乡共发布各类手机短信800多条,涉及用户2400多户。

热线电话咨询。三里河乡在16个村计生协会开通了种植技术、畜牧兽医、土壤肥料和温棚管理等4条服务热线,邀请了业务精通、了解全乡农业生产情况的专家为服务热线咨询员。村民遇到问题,随时拨打热线电话,即可直接与专家沟通,获得个性化服务。

现代网络搜索。三里河乡计生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媒为载体,在各村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同时,各村计生协信息服务站设立了信息公示栏,按照“看得懂、记得牢、实用强”的要求,编写农业信息,定期更新内容,让无条件通过手机和电脑获得信息的育龄群众及时得到信息。村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难题,可在网上找办法,寻“处方”。

特色村屯

确山县三里河乡后楼村位于确山县城南5.5公里,107国道西侧,全村有25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987户,3380人,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5840亩。后楼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建设文明和谐的小康村为目标,积极带领干群改善农村、农业基础条件,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全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

在农业生产中,村“两委”积极带领群众种植优良品种,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1994年,村“两委”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引种小麦8329良种进行试种取得成功后,在全村推广4000亩8329良种,获得大面积丰收,出现了众多高产典型,个别户亩产达1200斤以上。1998年,村“两委”引进的“梅营一号”红薯高产品种在当年大旱的情况下,有些户的产量仍达万斤以上。1999年,村“两委”引种的“澄海一号”玉米品种,春玉米产量突破700公斤,夏玉米产量达450公斤以上。2001年,村“两委”引导群众种植的“9023”优质小麦3000亩,平均亩产550斤。在村“两委”的引导和带领下,种植优良品种、发展“一优”、“双高”农业已成为后楼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由于水源充足,该村群众在沿河地带纷纷发展养殖业。牲畜粪便流入河中,给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形成了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后楼村已发展100头以上养猪大户24户,1000只以上养鸡大户32户,50只以上养羊大户28家,20头以上养牛大户16家,10亩以上水面养鱼户12家。2004年,后楼村牛存栏500头,生猪出栏12000头,山羊出栏6000多只,鸡、鸭、鹅存栏20万只,鱼上市12万斤,养殖业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其中,年创利5万元以上大户发展到20多户。后楼村拥有100万元资产的养殖户达12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后楼村群众有种植西瓜的传统和历史,但连年种植易死苗。为克服这一难题,2001年,村“两委”从郑州果林研究所请来魏同教授到村里办学习班,讲西瓜嫁接技术,解决了种植难题后楼村每年种植西瓜3000亩以上,产值达4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多元。2003年,该村种植的早熟嫁接西瓜3500亩,都赶在了汛期之前上市,亩均收入达1500元以上。如今,西瓜种植已发展成为该村的品牌农业,其产品因品质优叫响豫、鄂、皖、湘四省,每到收获季节,四面八方的商贩争相前来抢购。

走近后楼村,村庄楼房林立,汽车来回穿梭,工厂热闹非凡,一派都市气象,出门坐公交,下地骑摩托,说话用手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后楼村群众富裕的同时,后楼村党支部也赢取了一个又一个荣誉。1998—2003年,该村先后被驻马店市地区(市)授予治安模范村、奔小康示范村、畜牧发展示范村、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村民自治先进村。2002年,村团支部被团中央授予“五好红旗团支部“称号。2000、2004年,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农村五好党支部称号。2004年,村党支部被驻马店市委授予十佳红旗村党支部。2005年,后楼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