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川遗址 :1970年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更新时间:2024-09-20 11:35

下川遗址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1970年被发现。遗址分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及其附近的阳城县、沁水、垣曲县三县毗邻的山岳地带,纵横二三十公里,以沁水县下川地区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因此得名“下川遗址”。经过碳14测定,其年代约为2.3-1.6万年前。下川遗址的发现,为探索与之技术传统相同和广泛分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日本、北美阿拉斯加州等地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例证,也使泽州远古文明的神话变成了科学的事实。

历史沿革

1970年,下川遗址首次被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1972—197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第一次进行调查发掘。1976-1978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在下川遗址进行了局部试掘,确认其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石器文化。2014年8月,下川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再次启动,旨在深入研究遗址的年代范围、气候变化过程、石器原料的选择、石器制作技术的演变以及动、植资源的利用方式等。

遗址特点

下川遗址的文化遗物主要分布在盆地周边的第二阶地地表及阶地上层的晚更新世末期灰褐色亚粘土中。遗址内未见陶片和磨制石器,石器分为粗大石器和细小石器两类,其中细小石器以燧石为原料,种类多样,包括锥状、柱状、楔状和漏斗状等多种类型的细石核,以及细石叶、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琢背小刀、箭镞、锯、锥钻等。粗大石器则以砂岩石英为原料,包括尖状器、刮削器、砍斫器、石锤、研磨盘等。下川文化的细小石器制作技术先进,如琢背小刀、雕刻器、三棱小尖状器和扁底三棱尖状器等均为石器工艺上的精品。

文化价值

下川文化的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的细石器工艺已趋成熟,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高峰。下川文化上承峙峪文化和小南海文化,下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高度发达的细石器工艺,对于探讨细石器工艺传统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品读山西”系列一:山西古人类文化遗址【七 下川遗址】.搜狐网.2024-08-15

山西下川遗址出土千余件石制品 丰富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内涵.环球网.2024-08-15

山西下川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人民网.2024-08-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