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尾凤蝶 :凤蝶科尾凤蝶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3-09-25 14:06

不丹尾凤蝶(学名:Bhutanitis ludlowi),又称不丹褐凤蝶,是鳞翅目凤蝶科的一种昆虫,属于褐凤蝶属。不丹尾凤蝶是不丹的国蝶,被誉为“高山美人”,是褐凤蝶属中最美丽的大型种类。此蝶稀少而美丽,无数收藏家梦寐以求。

形态特征

近圆球形,表面光滑,或有微小而不明显的皱纹;多产在宿主植物上;散产,也有多个产在一起的。

幼虫

粗壮,后胸节最大,体多光滑,有些种类有肉刺或长毛;体色因龄期而变化,初龄多暗色,拟似鸟粪,老龄常为绿、黄色,有红、黑斑而成警戒色;受惊时从前胸前缘中央能翻出红色或黄色Y形或V字臭角,散发出不愉快的气味以御敌 。

缢蛹,表面粗糙,头端二分叉,中胸背板中央隆起,喙到达翅芽的末端,以蛹越冬。

成虫

翅黑色,斜线明显,灰白色。前翅有8条斜线,第1条特别宽。后翅有大块栗色斑及天鹅绒状黑斑,边缘锯状齿,脉纹端部略尖出,不呈尾状突起。

四翅狭长,背景色为褐色,前翅有七条黄白色波纹状细斜线,后翅有四个尖细突尾,臀区有一大的深红色斑,其中部为黑天鹅绒斑,内嵌两个淡蓝色眼点。

翅展90—100 mm。体、翅黑褐色。前翅特别狭长,有7条明显的淡黄白色细纹,多呈波状,其中5条达到后缘,第3、4和5、6条在中间弯曲后合二为一到达后缘,在第6和7条间的上半部还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斑纹。后翅基部很窄,无肩角;从基部伸出2条纵细纹,从前缘发出大约有6条斑纹;外缘区有弯月形斑纹,臀区有大圆形栗色斑,中间有近似椭圆形的大黑斑,黑斑中间又有2个带有白斑点的蓝斑;外缘有3支长的尾状突和2支短的尾状突。上述特征是和三尾凤蝶Bh.thaidina的主要区别。翅反面与正面花纹相似,但色调较淡。

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1对,长而呈波状弯曲;抱器瓣菱形,端部三角形,末端尖锐。囊形突长,末端稍膨大。阳茎长,基部粗而末端尖。

雌性外生殖器的产卵瓣宽,半圆形;囊导管细长,基部弯曲;交配囊小,囊状。

分布范围

不丹尾凤蝶分布在中国云南、缅甸泰国、不丹及印度北部。

生长繁殖

成虫将卵成片产在绒毛马兜铃叶子背面,卵期4星期,1.5mm,橙黄色,一龄美国白灯蛾眠时无堆叠现象。

保护级别

不丹褐凤蝶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或《华盛顿公约》保护级别:二 类。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

近似种区分

高黎贡山邂逅世界级的珍稀凤蝶总科

现有的记载中,三尾褐凤蝶分布的区域只在四川省西北部和甘肃省陕南等地,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被纳入我国5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蝴蝶之一。

这两种蝴蝶在外形上较为相似,对蝴蝶不太了解的人很容易把它们混同。只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还是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首先,多尾褐凤蝶个头比三尾褐凤蝶要大双翅展开达10厘米,三尾褐凤蝶一般不超过8.5厘米。其次,褐凤蝶的尾突末端尖细,三尾褐凤蝶尾突末端则膨大,像把勺子,在最长的一条尾突上区别尤为明显。另外,褐凤蝶后翅的红斑特别大,近半月形,与下方黑色区域组成了一个像眼睛一样的大斑,三尾褐凤蝶的红斑则呈不规则带状。

海拔2500米以上,凤蝶总科种类和数量都开始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这个区域特有的珍稀蝴蝶。西番翠凤蝶科和克里翠凤蝶这两种横断山区著名的特有凤蝶,时不时掠过丛林边缘。远远望去,它们的外表与我国南方各省常见的碧翠凤蝶巴黎翠凤蝶非常相似,但走近后就会发现明显的不同。远看颇像翠凤蝶的西番翠凤蝶,其实后翅还有两个白斑。

飞行时看起来和巴黎翠凤蝶差不多的克里翠凤蝶,近看才可看到纵贯后翅,反射着金属光彩的艳丽蓝绿色带纹。由于这两个种的全球分布仅限于以横断山区为中心的少数山地,因此介绍凤蝶总科的书籍都将它们列为世界珍稀蝴蝶。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