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雪村音乐评书专辑

更新时间:2024-09-20 20:44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是雪村于2001年8月13日发布的音乐评书专辑,由雪村担任制作人。专辑共收录了13首歌曲和3首伴奏,其中包括同名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2002年3月12日,该歌曲荣获第二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十大华语歌曲奖。

创作背景

雪村把自己的音乐定位为音乐评书。音乐评书是雪村为自己的形象开发的一种音乐形式,从狭义上讲,它是专指西方本土音乐与中国民间戏曲、曲艺形式的雪村式结合。《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张专辑,就是雪村第一个尝试出来的音乐评书。

该音乐评书的诞生有一个很长的酝酿过程。1995年,雪村就立志要写一些通俗易懂的作品,有人告诉雪村花5分钟的时间用歌曲去解释清楚一个故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就针对这句话,雪村开始了探索,第一个作品是《梅》,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些崇洋媚外者给亲人造成心理创伤的故事,大量的抒情段子使成品用了5分16秒;《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是第二个探索,讲述了一个交通肇事者的故事,用平铺直叙的叙述,只花了1分14秒就完成了叙事。出乎雪村的意料,《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上遇到了众多知音,网上一下子拥有了30余种Flash制作的动画MTV。士气大振的雪村接着创作了《抓贼》《潘金莲》《一只蛐蛐》《开出租》等一系列类似的作品。雪村在定性"音乐评书"这一介乎曲艺与流行歌曲之间的音乐风格最初,它并不叫"音乐评书",这个名称是由雪村的好友刘仪伟代起的。

该音乐评书含音乐、戏剧、舞台三大部分,以音乐为基础。该音乐评书专辑的封面由英若诚题字,由英达担任艺术总监,蔡明李琦何炅戴军英壮范圣琦、刘仪伟等人也参与了该专辑的制作过程,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的“翠花,上酸菜”这句由李琦念出,和声则出自英达挂名、英壮执导的《东北一家人》的全家16人之口,蔡明也在《抓贼》中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句:“抓贼啊”。

专辑曲目

专辑鉴赏

在这张名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封面之中能让听众看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人经历的历史,戏剧性地突入21世纪初年的中国现实场景,这一场景作为专辑的精心制作的平面设计是天安门广场的景象:穿着入时的青年男女标明了当代的时间平面,褶褶巴巴的列宁装和鸭舌帽、故作拘谨地提在身前的黑色人造革拎兜。这些譬喻和象征之物,肆无忌惮地暗示着“历史”。专辑中收录的十三首歌曲中也有比较抒情的东西,如《星期三的第二堂课》、《梅》、《征婚启事》、《梅,我们是否该要个孩子了》等,这些作品体现了音乐评书的民间叙事风格:朴实无华的大白话,现实的情感和故事。不过,专辑中最有意思的不是这些,而是《湖南MARY》、《潘金莲》、《北京晚上9∶30》、《抓贼》、《一只蛐蛐》、《开,开,开出租》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些歌。它们除了具有简单的叙事性和民间性之外,还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也没有什么特别,一点都不精致,腔调和声音特难听。不仅如此,简直就是粗野,像是下等餐馆里的酒话。但是,这种不精致、难听和粗野恰恰是它的特点。

把传统曲艺的叙事风格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的这张音乐评书讲的就是一些老百姓的故事。认同者说,该音乐评书杂了传统戏曲和欧美音乐的某些精华,具有一种幽默的效果,看似简单直白,调侃戏谑,实际上蕴涵着深刻的思想,让听众们在会心一笑之余会去想一想。而且故事主角都是普通人形象,能引起不同职业、各年龄层次听众的共鸣,尤其在靡靡之音泛滥的歌坛,该音乐评书的质朴风格能让人神清气爽。而异议者说,该音乐评书的作品内涵只停留在对生活场景的简单白描或戏谑调侃上,缺乏高层次的超越与反思,歌词的俗、白掩盖不住艺术提炼的缺陷,有的作品甚至让人觉得俗不可耐,如果没有借助网络动画的视觉效果,评书方面的叙事内容很难让人瞬间领会,滑稽诙谐的卡通效果也无法完美显现,这样的作品有没有流传的价值值得怀疑。

获得奖项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