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3-22 14:27

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学校于1946年2月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学校前身是1946年创办于本溪的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个综合性高校。学校有人民大街校区和净月大街校区两个校区。截至2023年11月,教师1730人。截至2024年5月,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5000余人、博士生3000余人;在校留学生700余人。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1个院系,82个本科专业,46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同时,学校建有18个部委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部委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学校也同3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藏书共约385.95万册。

在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东北师范大学位列第801-900名。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东北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46名。

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时期

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本溪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任命张学良将军的胞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兼任校长。而后学校几经搬迁,于6月定址佳木斯。

1948年7月,东北大学南迁吉林,和吉林大学合并后成为新的东北大学。两年间,原沈阳东北大学、长春大学等均并入东北大学。此后,东北大学迁至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与吉林师范大学时期

1950年,东北大学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隶属于教育部。此时的东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培养新型的中学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院校。1951年,学校创办了《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并正式发行。1953年,学校开设了三个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分别为现代汉语、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1958年,东北大学管理权下放给吉林省教育厅,改名为吉林师范大学。

文革后的东北师范大学

1978年,学校归属教育部和吉林省双重领导,主要领导权为教育部。并于1980年,学校恢复“东北师范大学”名称。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经过文化部的批准,学校主办了中国首份公开出版的高等函授教育杂志《高师函授》。

1996年,学校入选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2000年,学校净月大街校区正式开工。

2000年,学校被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53所拥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

2001年,全国第一家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开发公司在学校教育书院挂牌成立。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年获准建立教育部植物基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2009年,学校开展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

2012年9月,学校第一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015年2月,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

2018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入选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2020年,学校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2021年,学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2年,学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3年3月30日,由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发起组建的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成立。

2024年1月5日,学校与吉林省气象局新一轮合作签约仪式在学校举行。

学校规模

院系与专业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共开设21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学校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2个学科门类。部分院系与专业对应如下:

师资概况

截至2023年11月,全校共有1730名专任教师,其中有教授560人,副教授657人,现有本校在岗博士生导师608人,荣誉教授6人,资深教授96人,在聘兼职教授43人,名誉教授33人,在聘外籍客座教授15人,更有毕业于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28名国外专家长期在校授课。

学校优秀人才一览表

学科建设

本科专业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6个专业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6个专业获选A类学科,15个获B类学科。本科专业中,学校有46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学科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

下面为重点学科一览表。

一级学科硕博士点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开设了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如下:

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专业学位硕博士点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开设了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如下:

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如下: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6个(其中A+学科1个)、B类学科15个。此外,学校有3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公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分别是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等。

学校有2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分别如下:

自1989年设立教育成果奖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下面为1989-2018年,学校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成果奖名单。

国际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15年,学校和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建设了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纽瓦斯学院,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学以及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与非盈利管理)三个专业。

此后,学校也分别在韩国韩国东亚大学、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加拿大圣力嘉学院、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

2014年2月,学校与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合作办学,主要针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04年,学校与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面对英语专业本科专业项目。同年,学校还与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进行计算机与技术和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还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众多高校签署交流协议,给在校学生提供了很多境外留学的机会,学生交流层次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2023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加入吉林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联盟。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出版刊物

学校出版了《东北师大学报》(社科版)、《东北师大学报》(自科版)和《现代中小学教育》等11种报刊。

东北师大学报》(社科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51年首创。报刊已被选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报刊主要刊载哲学、历史、语言文学、政治等学科学术研究论文。报刊还获“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等荣誉,也自2013年连续五年获得国家社科期刊资助。

《东北师大学报》(自科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51年首创。报刊主要刊载数理化等自然类学科的学术论文和前沿创造性成果。截至2022年,报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R)等全球等20多家权威学术文摘期刊和数据库收录。2008年,报刊获得“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2009—2011年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2011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同年还被评选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现代中小学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基础教育学术理论刊物。报刊于1985年创刊,原名《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于1989年更名为《现代中小学教育》。报刊面向中小学师生,开设有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验、教育改革、德育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与教学艺术等多个栏目。

分子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于1981年创刊。报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分子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结果和学术动态。

外国教育研究》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专业学术刊物,于1974年创刊。报刊主要刊登外国教育理论思潮、外国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等相关内容。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古籍整理相关刊物,于1985年创刊。报刊开设有文献史论、简帛文献、语言文献、语言文字、出土文献、文学与文化等20余个栏目。

此外,学校还于1984年创刊《中小学教师培训》(原名《高师函授》),主要刊登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前沿理论;于1964年创刊《外国问题研究》,开设东亚文明研究、古典文明研究等栏目。

馆藏资源

学校图书馆分两个校区,即人民大街校区图书馆和净月大街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550平方米,阅览座位5054席。截至2022年12月,图书馆及资料室藏书共约385.95万册。其中,49本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有电子图书254.4万种,电子期刊31851种,并且订购各种网络数据库212种,自建特色数据库25个。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建有10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6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7个省级智库。自然科学领域中,建有15个部级实验基地,4个部级研究中心,以及10个省级实验基地等。

社会科学科研机构科研平台一览表如下

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一览表如下

学术成果

2016年以来,学校共发表6300余篇CSSCI以上级别论文,出版523部学术专著,获得500项省部级科研奖励,8部著作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且得以出版。学校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其中材料科学领域2项、统计学领域1项、化学领域1项。学校还有21项成果获得第七届、第八届全国高校科研(社科类)优秀成果奖;20项成果获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下面为第八届优秀成果奖名单,和第十三届吉林省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八届优秀成果奖名单(2020年):

第十三届吉林省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2022年):

学校还于2012年、2014年、2015年、2019年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至今,学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1项,其中3项为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8项为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此外,自2017年来,在社科项目中学校争得校外资助项目1838项。其中部分代表性重大项目如下:

自2017年以来,在科技项目中,学校共争得校外资助项目785项。其中部分代表性重大项目如下:

学校排行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24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东北师范大学位列第801-900名。

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东北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46名。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的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为椭圆形,其主体元素是笔尖、五星、书籍,以及数字“1946”。校徽外围是学校的中英文名称环绕。中文字体是郭沫若字体,校徽整体颜色是深蓝色。徽章则是师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歌

校旗

校旗主色调白色,辅以深蓝色。旗帜整体为白色长方形,中部印有深蓝色的校名和校徽。

校训

勤奋创新 为人师表

即学校希望学生可以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切实做好为人师表的职责。这一校训充分体现了学校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也彰显了立校之本为教育教学,强校根本为科学研究。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党委领导一览表(截至2024年5月)

行政领导一览表(截至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分别为人民大街校区和净月大街校区。人民大街校区位于为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净月大街校区地址为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2555号。净月大街校区于2000年3月开始建设,2002年9月竣工,占地94万平方米。

两个校区开设学院如下表:

校友情况

学校在教育界的知名校友有获得“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上海市特级教师周凤林;“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刘根平;吉林省蒙古族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暴文明;第三批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贵军等。学校在商界的知名校友有吉林省汽车工业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哲;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领军人物”吴群力;年轻一代企业家满妃集团创始人盛家齐等。学校在科学界的知名校友有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孙昌璞等。

校园风貌

学校坐落在长春市,校园内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建有自然博物馆、综合体育馆、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学生公寓、生活等设施也建设完备。

所得荣誉

2023年2月,学校纪委被评为“吉林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2023年1月,学校被评为名师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同时期,学校也成为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高校。

202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022年11月,学校获批成为牵头单位,领导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计划。

2021年11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部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同年,学校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入选高校智库头条引用指数榜单。4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2019年,学校获批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

2018年,学校入选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研修基地。

2017年,学校成为首批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

2012年,学校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2011年,学校被评为“2011年吉林省社科年会优秀组织单位”。

2010年,学校自然博物馆被授予“国家环保科普基地”。

2009年,学校获得吉林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同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学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