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传媒奖 :中国建筑传媒奖

更新时间:2024-09-20 22:19

中国建筑传媒奖设立于2008年。是中国首个注重建筑的建造特点和在地特点。

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邀请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担任评委会主席,并以“自然建造”作为评奖的参照理念,展开评选。

奖项设置

中国建筑传媒奖是中国首个注重建筑的建造特点和在地特点,并以推动其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建筑奖。该奖首次将中国两岸三地的落成建筑全面纳入评奖范围(包括外籍建筑师作品);并参照国际重要建筑奖的通行标准,采用对入围作品进行实地考察的评审机制。

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邀请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教授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并以“自然建造”作为评奖的参照理念,展开评选工作。

中国建筑传媒奖旨在推动关注中国现实、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建筑设计探索。奖项设置的基本价值观是让建筑亲近自然、关注建造、回归人性。

本届建筑奖提出以“自然建造”为评奖的参照理念。它从探讨保持丰富差异性的世界观出发,强调手工与现代工艺的共存,强调在场经验与实践,强调反思材料与建造方式的伦理取向,追寻立足地域并超越地域与国界的建筑价值与人文思考的意义。

中国建筑传媒奖希望对符合这一价值取向的艰辛探索进行肯定与推动,并能为世界建筑逐步提供来自中国范围内的建筑实践样本。

中国建筑传媒奖下设实践成就大奖、青年探索奖、技术探索奖、社区探索奖4个奖项。其中,实践成就大奖为中国建筑传媒奖最高奖。用以表彰在长期建筑实践中体现“自然建造”或类似理念的建筑师,并要求该建筑师在近十年内有3个或以上高品质的相关作品问世。

青年探索奖则是希望能够给45岁以下的年轻建筑师以肯定,充分展现青年建筑师的实验精神。而对于青年建筑师的年龄界定上,组委会与评审会也商议许久,最终确定45岁,希望能够给青年建筑师更多的时间积累与经验积累的空间,对于一些沉淀很久的建筑师以肯定。

此外两大项目奖为技术探索奖与社区探索奖,用以肯定注重建筑技术以及城乡社区建设中有突出表现的建筑设计

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评审委员会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主席

王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委员

崔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陈伯康(Aric Chen):香港M+博物馆设计和建筑策展人

葛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副院长

阮庆岳台湾省知名建筑评论家、建筑策展人

王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原《世界建筑》杂志主编

阿尔伯特·杜伯乐(Albert Dubler )国际建筑师协会前主席

伊万·巴恩(Iwan Baan):荷兰知名建筑摄影师

历届获奖名单

中国建筑传媒奖从2008年设立起,每两年举行一次。历届获奖名单如下:

2008年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庆阳市毛寺生态小学 设计:吴恩融、穆钧

居住特别奖:南海区土楼公舍 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刘晓都、孟岩、王辉)

杰出成就奖:冯纪忠

青年建筑师奖:标准营造事务所(团队)

组委会特别奖:谢英俊(台湾)

2010年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空缺(未评)

居住特别奖:天津中新生态城公寓 设计:理想空间工作室(何、曲雷)

喀什老城区阿霍街坊改造 设计:王小东、倪一丁、帕孜来提。木特里甫

青年建筑师奖:傅筱

杰出成就奖:汉宝德(台湾)

建筑评论奖:朱涛香港特别行政区

组委会特别奖:无止桥团队(香港)

2012年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歌华营地体验中心 设计:李虎+黄文菁

罗东文化工场 设计:黄声远

居住建筑特别奖:宁波州人才公寓 设计:平刚

青年建筑师奖:华黎

建筑评论奖:阮庆岳

杰出成就奖:陈志华

2016年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实践成就大奖:张永和 入围奖:刘家琨张雷

青年探索奖:庄慎 曾志伟(台湾) 入围奖:朱竞翔(香港)

技术探索奖:新型空间结构、轻型建筑系统与可持续建造技术(朱竞翔) 入围奖: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综合体育馆(李兴钢)、林建筑(华黎)

社区贡献奖:大理沙溪复兴工程系列实践(黄印武)

入围奖:香港菜园村重建(王维仁·香港)、常德市“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设计(曲雷、何勍)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