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3-22 22:03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缩写为OUC)简称中海大,学校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由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省(山东省)、市(青岛市)四方重点共建。

中国海洋大学创建于1924年,前身为私立青岛大学,是中国人在山东省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于1959年发展成为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山东海洋学院,随着学校不断发展,1988年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获准将学校名称变更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是1960年公布的中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97年成为中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1年成为中国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崂山、鱼山、浮山、西海岸4个校区,占地5200余亩。另外还有2个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在建)、20个学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

中国海洋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01-850名。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7,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301-400。

历史沿革

私立青岛大学时期

1924年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在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举办开学典礼,时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督办高恩洪兼任校长。创办初期设置工、商两科,1925年增设了土木工程、铁路管理、采矿工程学、机械学、电机学。1928年5月,因北伐战争被迫停办。

国立青岛大学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0年9月在私立青岛大学原址筹建开办国立青岛大学,著名作家杨振声担任校长。初期设立了文、理两个学院,杨振声在学科建设见解独到而富远见,主张文理渗透,并提出要渐次增设与海洋有关的学科,为后来学校海洋、水产等特色学科享誉国内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1932年9月,学校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迎来了学校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先后迁往安徽省安庆县、四川省万县,并于1946年春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青岛市复校。

山东大学时期

1951年3月,原位于济南市的华东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合并为山东大学,教育学家华岗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学校共有5个学院、18个系、2个研究所。1952年海洋研究所与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3年,学校水产系并入了天津市河北水产专科学校部分师生和仪器。海洋系和水产系的壮大为山东海洋学院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山东海洋学院时期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其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部分教研组以及数学、外语等直属教研组部分人员留在青岛市,该部分师资于1959年3月经批准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由此,以海洋、水产学科为特色的山东海洋学院从山东大学独立出来。

青岛海洋大学时期

1988年1月,山东海洋学院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94获得重点支持,实现部省共建;1997年成为中国首批“211”重点建设的高校;1989年,浮山校区终于建成,外国语学院的整体迁入,形成两处办学的格局;2001年成为中国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中国海洋大学时期

进入21世纪,学校以“重质量、求特色,先做强、再做大”的为总体发展策略,于2002年10月获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9月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并于2018年再次入围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青岛市人民政府四方重点建设高校名单。2023年4月,学校加盟山东海洋人才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年7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学校鱼山校区胜利楼举行。

学校规模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4048人,其中专任教师2167人,博士生导师70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7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80%以上,重点学科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90%以上。学校有两院院士1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人才23人,长江特聘教授及青年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国家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7人,泰山学者工程84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1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312月,学校设有1个学部、1个基础教学中心,开设本科招生专业74个。

中国海洋大学以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为长远目标,坚持“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有理、工、农、医、经济、管理、文学、法、历史9个学科类别,21个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具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上,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另外,学校有12个学科排名进入ESI前千分之一。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2年9月

馆藏资源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分设于鱼山、崂山和西海岸三大校区,内设海洋数字博物馆、王蒙文学馆、林少华书房、海洋文库等特色资源,使用面积约6.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个,电子阅览座位约 300个。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有纸质文献约 295 万册,其中外文图书 28.6 万册;中外文现刊 1000 多种;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约 350 个;电子书刊约 320 万册;电子期刊约 3 万种, 涵盖了我校所有专业。馆藏古籍近 1.3 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9年经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被评为第四批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最早为1340年附刻本《姓氏急就篇》,特色馆藏山东地方文献和科举文献。馆内共藏有古籍971种12917册,其中善本105种2077册,已有35种入选第二至四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特长,重点围绕海洋特色涉海古文献及古舆图,参与了高校古文献资源库(学苑汲古)建设工作。

科研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具有国家级科研基地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25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4个。依托学校建设的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总数量7个。

2022年“海洋物理高端仪器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建设。

获批5个2022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获批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

2019年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建设,是教育部第二批立项的七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也是山东省第一个前沿科学中心。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国海洋大学设立“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2020年获批海洋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021年获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实习船“东方红2号”“天使1号”、实习船“东方红3号

山东省海洋智能系统与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启动建设,这也是学校继山东省海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后第二个获批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科研成就

截至2019年7月,取得海洋高端装备与观测监测技术成果25项,海洋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成果22项,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与化工技术成果36项,海洋药物与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33项,水产养殖与海洋生物技术22项,各类发明专利753项。

学术期刊

校园文化

校训

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

校徽

中国海洋大学徽标为环状圆形,外部环状部分以白色为底,上部环绕红色黑体字“中国海洋大学”,下部环绕蓝色黑体英文“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内部圆形部分上半部分为天蓝色,象征着天空,下半部分由海蓝色和三条白色波浪线组成,代表着海洋;在天蓝色部分,上部有白色的横排华文新魏体字体的数字“1924”,表示学校创立的年份。

学校校徽为题有邓小平书法字体校名的长方形金属证章,并且教职员工、研究生和本科生佩戴的式样不同,分别为红底白字、蓝底红字和白底红字。

校歌

《海大颂》

作词:陈鷟 作曲:康建东

我是一滴水 投入你怀中

方知知无涯 忘情情更浓

八关山读月 五子顶揽风

登高观沧海 行远东方红

东方有学府 晨曦洒梧桐

红瓦映蓝天 绿树听呢哝

仙山道悠远 樱海花想容

石阶飘枫叶 寒窗立雪松

百川来归海 蓝梦共潮涌

先师有遗训 红烛照星空

硕学志宏才 储英备国用

浩海求索是 谋海济国功

百川来归海 蓝梦共潮涌

先师有遗训 红烛照星空

硕学志宏才 储英备国用

浩海求索是 谋海济国功

山海鉴日月 天地与君同

对外合作

中国海洋大学以国际化为重点,已与43个国家和地区的29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截止2022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13个学院与国外高校有本科生联合培养合作关系;8个学院与国外高校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关系(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学校拥有中英联合研究中心、中德海洋科学合作中心、OUC-UTAS联合研究中心、中澳海岸管理研究联盟、OUC-UA联合研究中心、Sars-Fang海洋分子生物学中心、中泰海洋与渔业科学学术中心、UMT-OUC海洋研究联合学术中心、多学科极地研究国际合作秘书处(SICMPC)、山东美国研究中心、国大极地研究中心、山东-东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国际海洋相关机构联盟、中国-挪威海洋大学联合体联盟16个国际合作平台。

校区情况

中国海洋大学现有鱼山校区、崂山校区、浮山校区、西海岸校区4个同城校区。

鱼山校区

鱼山校区是中国海洋大学的老校区,位于青岛市南区鱼山路5号。其西洋风格建筑群,是国内极少数拥有独立的海上小岛研究中心的学校。设有4个学院、1个中心。

崂山校区

崂山校区是中国海洋大学主校区,于2005年建成,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整体建筑风格以老校区(鱼山校区)的欧式风格为主,其暖黄色是校园的底色。共有12个学院、1个系、1个中心、一个学部。

浮山校区

浮山校区位于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所在地,校区面朝大海,背靠浮山,交通便利。

西海岸校区

西海岸校区位于青岛市古镇口融合创新示范区西海岸新区三沙路1299号,是中国目前唯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校区规划占地面积约2800亩,总体规划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能够容纳在校生总体规模20000人,教职工2000人。一期工程占地700余亩,于202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包括图书馆、智慧教室、网络与信息中心等在内的学习综合体、5个学院楼、2个学生社区、1个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中心以及室外工程等。

所获荣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截止更新时间: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学术界

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胡敦欣焦念志宋微波、张经,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李华军包振民麦康森高从堦张福绥赵法箴雷霁霖、孟伟、张偲、李阳以及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极都登上的科学家赵进平等。

文体商界

世纪诗翁的著名诗人、散文家臧克家海尔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周云杰58同城CEO姚劲波,中国女子射箭队领军人物张娟娟等。

学校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3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位列1001-1200名。

2024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位列901-950名。

2025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位列第801-850名。

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2023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位列第62名。

2024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位列第57名。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22年,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排名第301-400位,8个学科进入全球高校前500名。

2023年,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排名第301-40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