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北京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4-25 01:4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英语: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缩写:CUP),简称中石大,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学府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教育部与五大能源集团共建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创始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并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组建而成。学校曾先后用名“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划转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管理,明确华东校区与北京校区两校区各自相对独立办学;2005年,大学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9月,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入中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分别在北京和克拉玛依,北京昌平校区占地面积700余亩,东校园土地面积227.1亩,现有房屋及操场面积101923.52平方米,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城南新区,总建筑占地面积为77万平方米;学校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其中,克拉玛依校区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200余人,博士研究生2100余人,学历留学生65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学校下设16个学院以及1个直属研究院,设置了26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同时拥有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31~640名,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48名,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501~600名。

学校历史

北京石油学院

北京石油学院于1952年秋正式开始筹备,1953年4月开始建校,到9月初已具雏形,9月23日至25日,全体教职工从清华大学搬到新校舍。北京石油学院于1953年10月1日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北京石油学院建成后曾面临建筑面积不足、师资薄弱、组织不健全、设备短缺等问题,全校师生争取兄弟单位的支援,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接来人员,搬来各种图书资料和仪器,边忙于教师教具的准备,边进行办学。1960年,北京石油学院被确定为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华东石油学院

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在1981年6月,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建立,为日后学校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石油大学

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在北京建立校本部,形成在北京昌平的石油大学(北京)与在山东东营的石油大学(华东)两地办学新格局。学校于1989年,在北京恢复本科生招生;并于1997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划转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管理,明确华东校区与北京校区两校区各自相对独立办学;同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四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协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5年1月,石油大学更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大学(北京)也相应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批准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立克拉玛依校区,于12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隆重揭牌。2017年9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2018年1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区南环路15号的东校园揭牌,正式启用。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入中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2023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闭幕会在翠宫报告厅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设有16个学院以及1个直属研究院,设置了26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学科布局涵盖了理、工、经、管、文、法、教7个学科门类。北京校本部2024年设置了31个本科招生专业(类),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详情见下表。北京校本部校区与克拉玛依校区招生有各自单独的招生代码,在高考录取时,两校区考生互不调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本部学院与本科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学院与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设有学院16个与直属研究院1个,共设置2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学科涵盖理、工、经、管、文、法、教7个学科门类。在油气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在碳中和工程与技术、油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8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分别是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其中,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进入ESI前1%。

教学情况

根据2024年5月学校教务处官网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有10门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别为采油工程、页岩气物理吸附解吸虚拟仿真实验、海底油气管道输送系统流动保障虚拟仿真实验、高等数学A(I)、沉积岩石学、渗流力学、油矿地质学、油层物理、运筹学、基础学术英语I。2022~2023学年,学校评选出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 11 门;征集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9 项拟汇编出版; 新增开设“石油音乐文化探索”“油田艺术摄影”等石油特色通识课程,“戏剧 鉴赏与舞台实践”“艺术探索与审美”“经典诗词诵讲”“中国传统文化拓展与 实践”等中华文化传承类通识课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单

师资规模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62%具有高级职称,75%具有博士学位。学校建成了一支拥有5名两院院士为中流砥柱,49人次国家级领军人才为主力,55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为生力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总人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合作交流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积极开拓对外合作与交流,与来自56个国家的共计近200个高校、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总共签署321份合作协议;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之间的合作。截至2023年2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已与“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共93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签署共142份合作协议;仅“十三五期间”就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签署合作协议达43份。

2018年9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哈萨克斯坦哈英理工大学签署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油气工程师学院的协议,并聘请哈萨克斯坦科学院院士Saule Aidarova教授为学院名誉院长,学院正式成立。该学院立足石油与天然气学科和产业,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石油工程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投身大学联盟建设;于2018年发起并成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并先后吸纳来自英、美、俄、加等国内外共31所高校加入。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还于2010年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大学、2013年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2015年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17年加入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和2018年加入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这些高校联盟大大促进了校际间的合作,尤其促进了与一带一路地区高校的交流合作。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已与联盟框架下多所大学建立了联系,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并在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交流生项目、互派学生攻读学位项目、暑期夏令营项目以及科研合作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于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签署学术合作备忘录;次年,与台湾清华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及学生交换计划备忘录;2019年,与台湾大同大学联合举办“第五届海峡两岸化学工程与技术师生学术交流营”。

2022年9月25日,“探索二号”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返航,顺利完成深海地质原位观测及国产化装备海试任务。该航次围绕海南省南海、深渊、极区海域的深海发展方向展开,由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南大学组织实施,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油气能源院士工作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14家单位参位参与该航次任务组织实施。2023年2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中国仅七所学校获批此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4年5月27日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拥有油气资源与工程、重质油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室,油气生产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2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20个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

2022年9月23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联合发起成立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

科研资源

图书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位于北京昌平,分为主馆与分馆;其中主馆建于1994年,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主馆共6层,建筑面积14,994平方米,包括中外文书库、期刊阅览室、密集书库、自习阅览室;分馆建于2015年,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自习阅览室和期刊报纸阅览室,实行“藏、借、阅一体化”和自助借还的服务模式,一周七天全天开馆。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有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阅览室座位数155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33.70万册,当年新增18439.0册,生均纸质图书 43.99册,拥有电子期刊5.45万册,学位论文695.76万册,音视频318552.0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5.33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492.57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3133.12万篇次。

中国石油大学在文献资源建设上,重点收集石油专业文献资源,建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中国海油外文图书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馆藏数字化平台”。

学术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有四种学术期刊,分别为:《石油科学通报》《石油科学》(英文版)、《古地理学报》与《古地理学报》(英文版)。

《石油科学通报》(中文,季刊,2016年创刊)由教育部主管,主要主办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出版单位为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办刊宗旨为发表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石油机械、石油化学与化工、石油经济、石油战略、石油文化等领域新思想、新成果,综合反映石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进展,为石油科学研究者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石油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下列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源数据库,Scopus,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维普,博看网,超星。

Petroleum Science(《石油科学》,英文,双月刊,1998年创刊)Petroleum Science主要发表国内外石油科学领域高水平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综述性论文;2020年影响因子4.09,在SCI收录的全球20种石油工程类期刊中排名第二,Q1区,中科院期刊分区工程技术大类1区;2013、2016年连续两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支持项目,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2016、2018、2020年连续三次入选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月刊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等七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领军期刊”;2016年至2021年连续六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已被下列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SCI-E(科学引文索引),Scopus,DOAJ,CNKI,万方数据库,INSPEC,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SA),Google Scholar,Petroleum Abstracts (PA),Summon by ProQuest,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OCLC,Ei Compendex,GEOBASE。

《古地理学报》(中文,双月刊,1999年创刊)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以及以这些学科或学术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述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探、开发以及环境等方面的论文。已被下列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核心期刊目录》地质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台湾思博网),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美国地质文献信息系统(GeoRef),美国石油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古地理学报》,英文,季刊,2012年创刊)由教育部主管,主办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科学出版社;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加深国内外古地理学界的科研与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和国际古地理学的发展和创新与SCI收录;最新影响因子2.519,中科院期刊分区地学大类1区。2017年以来,期刊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等荣誉;2019年入选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七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重点期刊”;2021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科研成果

2015年3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3项科技成果荣获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7年3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项教学成果获第八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11月,中石大2项项目在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中获优秀专利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国家重大项目分别是,陆相致密油高效开发基础研究、页岩油气高效开发基础理论研究、深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研究、绿色低碳导向的高效炼油过程基础研究、深井复杂地层安全高效钻井基础研究、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复合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

2018年2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有3项研究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能源上海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获一等奖,其余两项各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21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共获得5项奖励。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得国家科技奖17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5项);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室4个;新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课题3项,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重点项目26项,新增人文社科类基金项目30项;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科技专项经费近2亿元。主办的品牌学术期刊《PetroleumScience》(《石油科学》英文版)和《JournalofPalaeogeography》(《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分别入选国家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并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

学校排行

QS

2022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位列541~550名。

2023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位列541~550名。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位列711~720名。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位列第631~640名。

软科

2022年软科世界⼤学排名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名列501~600名。

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名列第48位。

2023年上海软科世界⼤学排名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名列501~600名。

2023年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名列第52位。

2024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名列第48位。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校徽由徽标和徽章两部分组成;其中徽标为圆形,图案由中文和英文校名环绕汉字“中”的变体与其英文校名的简称“CUP”所构成的两个循环汇聚的油滴。徽章是徽标图案的圆形证章,其中教职工的徽章底为红色,图案是金色;学生徽章是底为白色,图案是红色;校友徽章通体金色。

学校校训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训为“厚积薄发,开物成务”。“厚积薄发”出自(宋)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寓意石油等能源经过千万年的积累才能变成能量而释放出来,引申为在科学知识和道德品质上不断积累、行稳致远,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开物成务”语出《周易:系辞上》,“物”指“天下万物”,“务”指“天下万事”;“开物成务”意为“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掌握万物的变化规律,成就天下之功业。

学校校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风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校训为“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学校精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精神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

学校校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校歌为《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为祖国献石油》创作于1964年,薛柱国作词,秦咏诚作曲,刘秉义原唱。

校园环境

学校校区

西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分别在北京和克拉玛依。北京昌平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军都山南麓,北京校区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

东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校园土地面积227.1亩,现有房屋及操场面积101923.52平方米。东校园结合校园功能分区定位规划,重新梳理校园功能布局,实现南北校园与东校园的有机融合,规划建双一流大厦、工程实训中心和博物馆等建筑。

克拉玛依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城南新区,规划占地面积为7200亩,规划单体建筑为104栋,目前已建成73栋,总建筑占地面积为77万平方米。

标志建筑

主楼

主楼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办事处集中地。拔地而起两栋新楼,远看两栋楼是独立的,近看其中有“桥梁”相连,像“双子楼”。

图书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图书馆与雄伟的蟒山和秀美的十三陵水库山水相依。主馆于1994年建立,共6层,建筑面积14994平方米;分馆建于2015年,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丰富,并且实现全周全天开馆。

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1996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宛素春等设计由建成的“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是青年园景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四座钥匙形立柱分别代表着石油地质、石油工程、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等中国石油等传统学科。雕塑与图书馆顶部的圆球遥相呼应,寓意为掌握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校荣誉

杰出校友

学术界

企业界

其他

注释

a.人工智能、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22年首次招生专业。

b.该学院暂未招生本科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