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鸟 :义县鸟

更新时间:2024-09-20 13:11

义县鸟(学名Yixianornis)是白垩纪早期的一种鸟类。其遗骸是在中国朝阳的九佛堂组发现,属于阿普第阶。其下只有一个物种,就是葛氏义县鸟,种小名是为纪念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Amadeus William Grabau)。

简介

义县鸟意为产于义县的鸟.与马氏燕鸟相比,义县鸟的头部较短,牙齿较小,估计牙齿数量也少。与其他鸟类相比,义县鸟的体态显得非常轻盈,并且各关节发育较明显,应具有较强的肌肉附着能力,所以推测它的飞行能力也较强。义县鸟尾椎骨及愈合的尾综骨均较短小,显示出它与后裔现生鸟类的相似性,以及飞行能力的提高。另外,义县鸟的胸部还发育有钩突结构,形成较为稳定的胸廓,供发达的飞行肌肉和呼吸肌肉附着,因此义县乌飞行的结构基础——呼吸系统和肌肉系统,都发育得比较完善。

义县鸟发达的肩带骨骼为前肢作为主要的运动器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义县鸟的前肢形态也表明它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有向更进步的鸟类发展的趋势。发现于辽宁省的新的中生代今鸟亚纲的鸟类化石:葛氏义县鸟(Yixianornis grabaui gen. et sp. nov.),它代表了今鸟亚纲在早白垩世已知最完整的化石记录。在形态特征上,这种鸟类较今鸟亚纲的辽宁鸟进步,与另外两种今鸟朝阳鸟属松岭鸟属比较接近。与早白垩世的其他鸟类,如孔子鸟属、辽西鸟和始反鸟等相比,这两种新鸟具有显著进步的特点,具备和现代鸟类相似的、很强的飞行能力。与义县鸟和朝阳鸟相比,马氏燕鸟个体较大,头骨显著伸长;它还具有相对较长的前肢。今鸟亚纲化石新的发现表明,在早白垩世,无论是与现代鸟类关系较远的反鸟亚纲,还是包括现代鸟类共同祖先在内的今鸟亚纲的辐射和分异都已十分显著。与始祖鸟、孔子鸟和反鸟亚纲不同,燕鸟与义县鸟在飞行结构上和现生鸟类已没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如此,在其他一些结构上,这两种鸟类仍然保留一些原始的特征,如上、下颌骨具有牙齿,较发育的指爪,以及耻骨的远端联合等,这表明现生鸟类的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还要在更晚的时期才开始出现.。

形态特征

义县鸟是热河组其中一个保存完好的鸟类化石。它接近完整,大部份骨头都没有压碎或折断。它们是其中一种扇尾类鸟类,保持双翼羽毛及尾羽的清晰轮廓。

义县鸟较其他燕鸟目算是中等大小,约有20厘米长,翼展约长40厘米。外观主要像近亲的马氏燕鸟松岭鸟属。它们拥有牙齿,但颚端没有牙齿,只有小坑及沟,有可能就是喙。它们的牙齿细小及像椿,没有锯齿。下颚很幼及精巧。

胸骨上有龙骨,以连接用来飞行的肌肉。胸骨上也有明显的开孔,是燕鸟目独有的特征。上肢及下肢一样长。它们的手掌高度融合,很多腕骨连接在一起。

臀部及后肢有较为原始的特征,支持了现今鸟类是在懂得飞行后才演化出其他运动的适应性。拇趾向后。

义县鸟只在细微的骨骼特征上与相关的鸟类有所不同。例如其下颚牙齿只占较少的位置、叉骨较窄、肩骨较短等。

义县鸟的飞羽保存完好。每只翼上有5条主羽,最长的约长6.7厘米。其羽毛不像基群般在尖端较窄,而非常阔及圆。它们共有8条尾羽,达9.2厘米长,像现今鸟类般连接在尾综骨之上。

生物及生态

义县鸟的羽毛非常独特,可让科学家了解它们的生活情况。双翼阔及圆,飞羽也是。尾羽有层次的排列,最外羽连接得较近尾巴的基部,令尾巴看上去也较圆。再者,轮廓上显示它们有尾羽囊,可以在飞行时将尾羽打开,休息时则收起。

这种适应性在中新世鸟类中是很罕有的。尾羽囊及尾综骨是扇尾类的独有特征,而义县鸟更是已知最古老的之一。义县鸟似乎喜欢栖息在密林之中。

分类

义县鸟是马氏燕鸟的近亲,连同松岭鸟属组成一个初期鸟类的分支。义县鸟是最原始的鸟类拥有尾综骨及把尾羽张开成扇状。后来的扇尾鸟也有扇状的尾巴,但应该是独立于现今鸟类自行演化而成的。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