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凯利 :美国心理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22:09

乔治·凯利(1905-1967),全名乔治·亚历山大·凯利,男,1905年4月28日出生于堪萨斯州珀斯附近的农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凯利毕业于佛伦兹大学,获得物理学、数学学位,并在爱荷华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心理会员临床分会、咨询分会主席,也是许多临床心理学的专业顾问。其在心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个人建构理论,建立了重要的认知人格理论,并发展了一种称为设定角色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乔治·凯利曾在海军服役,并在马里兰大学工作一年,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了20年。于1965年到布兰迪斯大学任职,并于两年后逝世。

人物经历

乔治·凯利出生在一个严格的宗教信徒家庭,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由于家庭经常搬家,他的早期教育经历不完整。1926年毕业于密苏里州的帕克学院,进入威奇托的佛伦兹大学学习。获得物理学、数学学位之后,凯利到堪萨斯大学学习教育社会学,并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写了一篇关于工人休闲活动的论文。1929年,爱丁堡大学学习教育学,并获得教育学学士,写了一篇关于教学成功预测的论文。几年后在爱荷华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其论文是关于言语和阅读障碍。随后10年,凯利在福特·海斯的堪萨斯州立大学读过,在这些年间,他建立了一套心理治疗体系为穷人和那些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受害者提供心理服务。不久,他就发现这些人最需要的是对周围世界的解释及对他们自己将来会发生什么事的预测。个人建构理论就是从这种思考中建立起来的。

凯利在二战期间,与迪伦·布伦德奇一起担任航空心理学家,负责为当地民用飞行员制定培训计划。战后,他被任命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和主任,任职20年,在他的指导下,该校的心理学研究生培训项目成为美国最好的项目之一。1965年他到布兰迪斯大学任职,两年后在那里逝世。

主要贡献

凯利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建立了重要的认知人格理论。自从他的《个人建构心理学》一书于1955年出版以来,约翰·L·凯利的理论成为人格研究者和心理治疗师的丰富的思想源泉。有趣的是,凯利并不认为自己是认知心理学家。尽管如此,他的理论已经成了现在人格的认知流派的出发点。他还当选为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临床和咨询分会主席,并担任美国专业心理学考官委员会主席,就伦理问题提供专业知识和见解。凯利的人性观(建立在凯特将人视为科学家的基础上)。1,把人看成是朝向未来的。2,人对环境有主动形成表征的能力3,人即是自由的,又是被决定的。4,在人格的独特性与普通性方面,凯利采取中立的立场。

理论见解

人格决定于个人认知

在凯利之前,人格理论的建构不是采精神分析论取向(强调潜意识动机),就是采行为主义取向(强调环境影响)。凯利的人格理论则是特别强调个人的行为表现乃至整个人格的形成,都是决定于他对周围环境(包括人、事、物等)的认知和评价后所建立的观念。根据多年临床心理学的经验,他发现任何使患者本人对自己和自己的问题的看法有改变时,都会使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他又发现凡是到心理诊所来诉说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师,所诉说者都是和教师自己的观点有关。因此凯利认为,无论是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人,他的行为都是决定于他们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的结果。而非决定于他的动机或需求。

个人建构理论

凯利将个人在其生活中经由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称为个人建构(personal construct),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人建构自然也因人而异,因此个人建构就代表他的人格特征。以父母体罚孩子为例,对父母而言,体罚可矫正偏差行为,有益孩子成长;对孩子而言,父母的体罚只好无奈地接受;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父母体罚孩子是对儿童虐待;对传教士而言,父母体罚孩子是神对罪恶世界审判的延伸。这现象说明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人建构。个人建构就像一种微型科学理论,是一个人用于预测事件的主要工具。凯利形象地描写了个人建构,他说:“人类通过由他创造的各种半透明的模式或样板去观察世界,然后试图去适应构成这一世界的现实……让我们把这些供人们试用的大小模式取名为不同的建构吧。”如果由某种建构产生的预测为经验所证实,那么这种建构就是有用的,如果这种预测没有得到证实,这种建构就必须修正或被抛弃。

个人要获得一种同现实十分一致的建构系统,需经过大量的尝试与曲折的过程。一个人的人格是由个人建构组成的多元统一体。个人建构理论有几个重要概念和一个基本假设及 11 个推论。

概念和假设及推论

1.个人建构理论的重要概念

人是科学家(Person as Scientist)所有的人都有动机想去理解所有冲击我们的刺激,如同科学家试图预测并控制事件的发生一样。我们也想了解周围的世界,以便能够预测并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

科学家也是人(Scientist as person)同上理,科学家其实也和普通人一样。人格理论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每个学说都有其弱点值得让人质疑。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事实。

建构的权宜选择(Constructive alternativism)每个人所使用的个人建构皆不同,且组织其建构的方式也不一样。建构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一个建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或是一种假设,人们用它来解释个人的经验。一个建构就像一种微型的科学理论,人们用这个理论来预测现实,个人与外界的任何接触都在不断地创造和验证个人建构。

模板匹配(Templete maching)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像是一些透明模板,我们会把这些模板套在我们经历过的那些事件上。如果它们相匹配,我们就保留这些模板;如果不匹配,我们就会修改这些模板,让它们下次更适合做预测。

2.个人建构理论的基本假设

人的活动都是受到他个人所用以预测事件的结构所指引。凯利不认为过去的冲突与外在刺激是塑造行为的基本因素。他认为我们与过去经验间的关系,只限于这些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发展个人建构与对未来之期望的时候。

3.个人构念理论的 11 个推论

建构推论(construction corollary):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事件。

个别推论(individuality corollary):人们对于事件之建构过程是有个别差异的。

组织推论(organization corollary):每个人为了预测事件都会发展出一套特殊的、包含各种建构之顺序关系的建构系统。

选择推论(choice corollary):个人基于所预测之较大延伸可能性与本身系统之定义,在二分建构中做选择。

二分推论(dichotomy corollary):个人之建构系统是由有限的二分建构所组成。

分裂推论(fragmentation corollary):个人可连续使用各种不同的建构系统,而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并不兼容。

范围推论(range corollary):一个建构只适用于预测特定范围内的事件。

经验推论(experience corollary):个人建构系统会随着个人持续对于事件之重复性所做的解释而改变。

调节推论(modulation corollary):个人建构系统之变化,受限于该建构于适用范围内的可渗透性。

共同推论(commonality corollary):两个人对于经验的建构相似程度,代表其心理历程与他人的心理历程相似。

社交推论(sociality corollary):生活于同一文化的人,会以相似的方式建构经验。人们能够理解他人建构历程的程度,决定了他在包含他人在内的社会历程中的角色扮演。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