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林 :原苏联作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0:16

伊林(1896年1月10日~1953年11月15日),苏联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伊林善于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以及诗一样的语言,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他的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等。伊林的创作对苏联以及中国的科普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伊林在大学时代勤奋学习数理化基础知识,并且涉猎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从1924年起,伊林还在学念书的时候就为当时的少年儿童杂志《新鲁滨逊》写一些文艺性的学短文。以后他辛勤地写作了三十年,为青少年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科普作品。伊林著作从三十年代初期传入中原地区,对中国科普创作界产生很大影响。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伊林作品中受到教益。

人物生平

1896年,雅科夫列维奇生于乌克兰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伊林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欢做科学实验。童年时他仔细观察过各种生物和天象地质,这些都为他以后从文学文艺的角度创造诗一般的科普作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极富有生命力的名称,即取自伊林的著作,堪称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任何复杂硬的科学原理在他笔下都变得津津有味。《十万个为什么》惠泽几代人,他还编著了《大自然的文字》等文,其中《大自然的文字》被选入苏教版小学教材。1914年中学毕业,伊林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

1915年,入圣彼得堡大学修习物理与数学。1922年,就读圣彼得堡科技学院,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随后,雅科夫列维奇进入工厂工作。

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作品,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他的作品知识性强,文笔流畅优美。

1929年,因健康因素而退职,此后专职写作。

1953年,于莫斯科逝世。

个人生活

兄山谬尔·马尔沙克是一位诗人与儿童文学作家;为了区别,雅科夫列维奇以笔名“米·伊林”发表作品。 其妹莉亚·马尔沙克(笔名艾莲娜·依利纳)则是一位小说家。

个人作品

人物评价

伊林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对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豆瓣读书评)

伊林自1924年开始创作科学普及类短文,他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作品语言活泼,逻辑严谨,文字富有诗意。他在短暂的五十七年生命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科普作品,伊林的作品作为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中原地区科普创作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中国科普创作界的学者专家们普遍认为,伊林的作品活泼而又严谨,材料丰富而不枝蔓,趣味是从知识本身中挖掘出来的,而不是外加的噱头。这些都是米·伊林作品写作技巧上的特点和优点。中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十六个字来概括伊林作品的特点。(骆家评)

参考资料

伊林 的作品(37).豆瓣读书.2022-03-02

伊林.豆瓣读书.2024-04-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