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公超 :何公超

更新时间:2024-09-20 12:55

何公超(1905~1986年),儿童文学作家,原名福良,后改名味辛、公超;因祖姓王,故又名王针生;笔名慧心、王立、王歧、于贞一。松江区县人,家住钱泾桥。曾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著有童话集《快乐鸟》、《丑小鸭》、《小金鱼》、《兽国记》等。

人物简介

何公超(1905~1986年),原名福良,后改名味辛、公超;因祖姓王,故又名王针生;笔名慧心、王立、王歧、于贞一。松江县人,家住钱泾桥堍。

生平经历

14岁,毕业于松江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到上海晋德钱庄做学徒。民国10年(1921年),进商务印书馆文书股工作,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写作。处女作《牛的悲哀》发表于《小说世界》上。

民国12年,经徐梅坤、郭景仁介绍,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4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党组织派他同张太雷在上海《民国日报》编《杭育》副刊。在此期间,参加“五”运动。后被调到共产党主办的《热血日报》任编辑,与瞿秋白等一起从事宣传工作。以后,又任《国民通讯社》主任。民国15年,任上海总工会宣传部主任,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后又任市民通讯社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和上海市总工会均遭破坏,被迫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一度返松江家居,撰写短文,靠稿费度日。民国18年,出任上海春潮书局营业主任,为《春潮月刊》翻译马克西姆·高尔基、契诃夫的小说。尤以翻译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特报道俄国十月革命的《震天动地的十天》(即《震撼世界的十日》)最有影响。次年,发表小说《柴米夫妻》,反映店员失业的痛苦,被称为“文艺大众化的成功作品”。后又任江宁公学、民智中学教师。民国24年,与黄一德创办《儿童日报》和《儿童创造》月刊。次年,任《儿童日报》总编辑。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去重庆市,编辑出版《小国民》杂志;还编写了《拆穿日本纸老虎》、《抗战国语》等抗日书籍,并发表过解放区抗战故事和苏联法西斯主义的故事等。民国33年,创办儿童世界社,先后在重庆、上海市任《儿童世界》主编。

解放前夕,努力寻找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1949年1月,被重新认定为中共党员。上海解放后,参加北京市召开的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后又出席全国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1952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建立,先后担任编辑部副主任、副总编辑。被推选为上海市文联委员、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病故后,遗嘱将遗体供医学研究。

何味辛评中影股份

1924年1月13日,何味辛发表一封讨论电影的信,认为,欧美影片由风景、新闻而侦探、冒险,近又有爱情、历史进而为社会的倾向,我国电影目前正和欧美同样努力于爱情或言情而略带社会性质的创造。建议中国的电影要把社会作为新生命,揭发社会的黑暗和劳动阶级的困顿、悲哀,指示社会以应该走的路子,以便能后来居上。

主要作品

有童话集《快乐鸟》、《丑小鸭》、《小金鱼》、《兽国记》;民间故事《龙女和三郎》、《天上不会掉金子》等。其中童话《老兵的桃树》1篇被译成朝鲜文,刊登于朝鲜《少年新闻》上,后又被编入朝鲜小学教科书。1980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何公超童话寓言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