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祭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更新时间:2023-10-31 18:05

《先人祭》(全译本)是2015年8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波)密茨凯维奇。翻译是易丽君,林洪亮张振辉

《先人祭》是亚当·密茨凯维奇的重大戏剧成果。作为一部弥漫着难以定义的情绪的戏剧作品,它在波兰文学中开了先河。在1901年之前,它都是作为一部戏剧诗的杰作,此后,现代舞台戏导演才敢尝试把它搬上舞台。《先人祭》由戏剧改革家斯坦尼斯拉夫·韦斯皮扬斯基首次列入波兰戏剧的保留剧目。之后,它成为某种民族神圣戏剧,有时候会因其对观众的强烈影响而被审查当局禁演。它是浪漫主义最复杂和最丰富的作品之一,把梦与残酷的、现实主义的讽刺合起来,被戏剧导演尊为对他们的技能的最高考验。

简介

1968年1月,波兰,冰霜覆盖首都华沙。市中心的广场上,华沙民族剧院,正在上演波兰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先人祭》。这部波兰最伟大的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的代表作,一经公映,让整个华沙为止震动,场场爆满。华沙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易丽君也在观众席里。她还记得,台上的演员激昂地朗诵着台词(诗篇),台下观众跟着一起朗诵。舞台上下连成一片,演员观众心意相通。

内容

20世纪20年代中期,波兰政治开始“解冻”。共有的战时经历和战后波兰政治的松动,让波兰的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他们在有限的言论自由、意识形态和经济压力下想法设法扩大自由度,批判独裁政权以幽秘的方式侵蚀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波兰“1956年十月解冻”的中旗帜风潮“波兰电影学派”在这时期诞生;1957年电影《下水道》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1968年的“道德焦虑电影”、“团结工会电影”、“戒严时期电影”都在此间发轫……

《先人祭》在华沙的演出,就进行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这是波兰政治历史特定的时期,波兰戏剧艺术家们,藉着这部诞生于19世纪的诗句,用自己的艺术方式与观众进行着诗学的交流,并以此向时代发问。

诗剧《先人祭》是亚当·密茨凯维奇的代表作,由四部分构成,以及序诗和附诗。这部作品的创作跨越密茨凯维奇整个人生;其中的第一、二和四部是在诗人二十三岁、二十五岁左右写成的,第三部则创作于诗人移居德累斯顿的十一年后(1832)。

作者介绍

《先人祭》是波兰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的代表作。这位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是浪漫主义代表性戏剧家,亦是散文家、翻译家、文学教授和政治活动家。他1798年生于立陶宛,进入大学后组织并领导学社争取波兰的民族解放,之后经历了逮捕、监禁、五年的流放和二十六年的流亡,1855年因染瘟疫卒于土耳其。在欧洲和波兰,他被视为与拜伦歌德并驾齐驱的人物,其影响力超越文学,覆盖文化和政治。早在1907年,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评价其为“叛逆者”,认为他“是在异族压迫之下的时代的诗人,所鼓吹的是复仇,所希求的是解放”。

译者简介

易丽君,1934年生,湖北黄冈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洪亮,1935年生,南康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振辉,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三位译者均毕业于华沙大学语言文学系,硕士学位;长年从事波兰文学翻译及研究。曾获波兰总统和波兰文化、教育、外交各部部长授予的勋章、功勋章及各种荣誉称号。

目录

介绍(涅什科夫斯基) / 1

序诗(林洪亮译)

幽灵 / 7

第二部(林洪亮译) / 13

第四部(易丽君译) / 53

第一部(易丽君译) / 135

第三部(易丽君译)

前言 / 165

序幕 / 171

第一幕

第一场 / 187

第二场 / 223

第三场 / 240

第四场 / 263

第五场 / 269

第六场 / 275

第七场 / 282

第八场 / 301

第九场 / 366

附诗(林洪亮、易丽君、张振辉译)

通往俄罗斯之路 / 381

京郊 / 390

圣彼得堡 / 394

彼得大帝塑像 / 405

阅兵 / 409

奥列什凯维奇 / 432

莫斯科的朋友们 / 441

译后记(易丽君) / 445

编者附记 / 45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