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更新时间:2024-09-21 06:51

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学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为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从1973年到1979年,共发射了4颗试验卫星。研制了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第二阶段为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又陆续发射了7颗试验卫星,研制了各种用途接收机。实验表明,gps定位精度远远超过设计标准。第三阶段为实用组网阶段:1989年2月4日第一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表明gps系统进入工程建设阶段。1993年底实用的gps网即(21+3)gps星座已经建成,今后将根据计划更换失效的卫星。

组成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

2.地面支撑系统: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测站。

3.用户设备部分:接收gps卫星发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

特点

1、全球,全天候工作: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

2、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米,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3、功能多,应用广:随着人们对gps认识的加深,gps不仅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现状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其产业当前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三大转变:从单一的gps时代转变为多星座并存兼容的gnss新时代,导致卫星导航体系全球化和增强多模化;从以卫星导航为应用主体转变为pnt(定位、导航、授时)与移动通信和因特网等信息载体融合的新阶段,导致信息融合化和产业一体化;从经销应用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运营服务为主的新局面,导致应用规模化和服务大众化。三大趋势发展的直接结果是使应用领域扩大,应用规模跃升,大众化市场和产业化服务迅速形成。从gps发展到系统之系统的gnss,应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实际上,gps从投入正式工作后,于1996年便开始其现代化计划,2000年5月1日取消其人为恶化民用信号精度的可用性选择(sa)之举措,标志着现代化计划进入实施阶段,并预计在2013年完成,现在已经启动新一代的gpsiii,后者计划在2020年完成,星座卫星数量为30个,届时有可能继续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glonass正在逐步恢复阶段,预计在2011年达到额定24颗星的工作状况,glonass也在开展现代化计划,在2010年发射其利用cdma编码的glonass-k,实现与gps/伽利略·伽利莱在l1频点上的兼容与互用,其现代化计划预计在2017年完成,星座卫星数量达到30颗。galileo系统预期在2013年完成部署,投入运行,它将与gps在l1和l5频点上实现兼容和互用。我国的bd-2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由12颗卫星组成,计划在2010年建成,并择机启动全球系统建设,估计建成期为2020年,星座卫星数量为30个。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