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崇煌 :音乐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20:13

关崇煌先生生于北京市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关仲航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九嶷派主要传人之一。退休后,关崇煌先生坚持从事古琴演奏和教学工作,培养了近百名学生。关崇煌先生一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整理汇集父亲传承的古琴资料和培养九嶷派古琴传人上。

人物简介

关崇煌(1939—2011)—清末驻藏大臣枯雅尔。讷钦嫡曾孙,生于北京,祖籍河北临榆。现从事古琴研究和教学工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中国琵琶研究会会员,中国古琴会会员、贵州省音协会员,贵州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琵琶学会秘书长。2003年任中国音协琵琶高级考官,贵州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琵琶、古筝专业考官。

关崇煌先生生于北京市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关仲航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九嶷派主要传人之一。关铎自幼随父亲学琴,在父亲的亲自教导下,得其真传。他勤学苦练,继承了九嶷山派的风格,深悟九嶷派的精髓。研习古琴之余,关先生还分别师从琵琶大师李廷松先生和著名古筝演奏家周西文先生系统地学习琵琶和古筝演奏。北京古琴研究会成立后,关先生1954年加入琴会,并经常随琴会的古琴演奏家们到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奏。

人物生平

1956年,抱着建设祖国,支援西南的理想,先生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来到贵州省,成为贵州省花灯剧团的第一代成员。从北京市初到贵州,尽管条件艰苦,生活不便,但先生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潜心研习古琴。即使在“文革”期间,古琴被当成“破四旧”对象而暗无天日,先生夫妇也被下放到不同的边远乡村劳动,一家人杳无音信,不能团聚的日子里,先生依然深深眷恋着古琴艺术,悉心保存父亲留下的古琴书籍、资料。艰难岁月里,他一边以其精湛的琵琶和古筝演奏技艺,随贵州省花灯剧团的乐队奏响在贵州的山山水水,一边孤芳自赏,寂寞地走在父亲为之奋斗一生的古琴事业道路上,同样也将古琴艺术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

退休后,关崇煌先生坚持从事古琴演奏和教学工作,培养了近百名学生。随着古琴这门古老的音乐艺术逐渐被人们认识,尤其是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古琴获得了新生,广泛被社会了解和认同。先生同样焕发了青春,在古琴教学、演奏和琴学理论资料整理的劲头上更是干劲十足。为了继承和光大九嶷派古琴艺术,他勇挑重担,在贵阳市创办了九嶷琴社,收集父亲关仲航先生的录音资料,整理具有九嶷派代表性曲目的曲谱,研究和传授古琴艺术,培养了众多弟子。弟子中,既有八九岁的少年儿童,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既有中小学生,也有大学生、博士生;有音乐教师、机关干部,也有社会工作者。真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艺术大花园。先生还与贵州省仅存的另外两位同辈琴家共同创办“播州古琴会”,开展一系列古琴演奏、雅集和交流活动,积极传播古琴艺术。

人物评价

关铎一派儒雅之气。初识先生者,见其鹤颜童色,难以相信面前竟是年已古稀的老人。初闻其琴声,即刻被带入宁静致远的境界。崇煌先生人品高尚,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在名家荟萃的全国古琴大会上,先生为了让弟子获得锻炼的机会,放弃大会安排的演奏,让随同参会的弟子登台演奏。在教学中,全国许多结识他的琴人,希望他向学生推荐自己所斫的琴。先生无论亲疏远近,一律坚持以琴论质的客观标准,不好的琴绝不碍于情面而推介给学生,不怕得罪于人。谈及当年先生父亲因为收藏家王世襄喜爱而将所珍藏的现价值逾百万元的古琴相赠之事时,先生显得那么淡然。

先生教学要求很严,无论从演奏的坐姿、表情、指法,到对琴曲的理解,风格的把握,音准,节奏等,都要求一一到位。他时常教育弟子,既要认真学习领会九嶷派古琴艺术的演奏特点,又不能为门派所制约,不要有门派之见,要善于吸取各家之长,“这样才能使古琴这门古老的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积极投身于古琴事业,参加全国各种古琴交流活动,与当今古琴名家深入交流,以博采各家之长。听过他演奏的专家,无不称赞他深得九嶷山派风格严谨,节奏精准,注重“吟淖注”之特点,更兼收技法规整,苍劲坚实,清微淡远,意韵悠长之风格。

关崇煌先生一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整理汇集父亲传承的古琴资料和培养九嶷派古琴传人上。他希望古琴这一古老的艺术,愈来愈更广泛和深刻地被认识了解。为此,他用自己的心血,致力于古琴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为弘扬国粹古琴罄尽毕生精力。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