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民 :刘尧民

更新时间:2024-09-21 04:16

1956年评为云南大学中文系5个二级教授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

人物生平

刘尧民(1898 ~ 1968),名治雍,字伯厚,翻译外文著作时署名林不肯。会泽金钟人,中共党员。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九三学社昆明分社副主任兼秘书长,云南省政协常委。

刘尧民少年时代仅上过三年学,全凭自学,博览群书,并掌握了日、英、法等语言,开始翻译外文,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1941年,受聘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他讲授中国古代文学,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在诗经研究、楚词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明代民间文学、鲁迅研究等课程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剖析问题,深受师生赞许。他对中国古代词曲有较深研究,对先秦文学造诣很深。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讲授《社会主义史》等课程,主办文艺刊物《压榨》,撰写了连载文章《革命的艺术》、《资本主义下的艺术与艺术家》。

1928 年,创办党的理论刊物《红色战线》和《小世界》,并担任《云南民众日报》副刊编辑。

1944 年,兼任《正义报》副刊编辑。

1947 年,刘在会泽楚黔中学任教期间,提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并用《抗大校歌》的曲谱填词作《楚黔中学校歌》。

1951 年后,再返云南大学任教。

1960 年,因其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受到表彰,出席了全国首届文教群英会。

“文革”期间,横遭批斗,1968 年 7 月 27 日,被揪游校园,折磨致死。

1977 年,中共云南省委为其平反昭雪。

主要著作

他著述和翻译了大量作品,已出版的有《孔子哲学》、《词与音乐》和《关于〈天问〉》等;译著有加布里埃尔·邓南遮的《秋夕梦》、爱伦的《黑猫》和石川啄木的《悲哀的玩具》等;讲稿有《庄子》、《唐乐词史》、《楚词研究·离骚校记》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