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 :收益与投资融资成本的差额

更新时间:2023-10-19 16:28

利差(Interest Rate Spread),是指诸如债券国库券等现货金融工具所带来的收益与该项投资的融资成本的差额。利差,顾名思义,就是利率之差。利差倒挂会使一些国际游资从原来利率低的国家流动到现在利率高的国家,比如在美联储两次降息后,中国股市马上有了积极反应。

利差分为宏观层面利差、中观层面利差、微观层面利差、品种层面利差。

利差计算

利差的计算公式是,利差=本金*存期*利率。

利息收入总额=贷款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支出总额=存款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支出。生息资产总额=资产总额-非生息资产。

分类

宏观层面利差

指导资质与久期。根据无风险利率和信用利差的相对位置,可以衡量信用债和基准利率的比价,更进一步,根据不同评级信用利差所处的历史分位数,信用利差还可以指导资质下沉的潜力度。利用期限利差可以指导久期配置,前提是预判期限结构的变化。久期策略与资质策略实际上更应该合并讨论,信用创造的周期往往从宽货币开始,到宽信用结束,牛市初期长久期利率和高等级信用配合更佳,而债牛末期,中低等级信用债因其高票息抗跌性更强,但资质下沉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久期的被动缩短。

中观层面利差

指导行业与区域。行业利差、区域利差等中观层面的利差起到了承接宏观配置策略和具体个券投资的作用。行业利差中,所谓“行业”可以是各种特征的组合,产业债和城投债可以粗略划分为两个行业,而产业债中又可以细分为各种子行业;此外还可以将企业属性、外部评级等因素引入,细化行业利差的颗粒度。区域利差一般用于城投债研究,最常见的区域划分是以省级行政单位为依据,但更有实操意义的区域划分是以市区级单位为依据。

微观层面利差

指导具体个券。个券利差是构建利差体系的起点,也是策略实施的终点。个券利差与信用风险的错配并不罕见,但追逐alpha需要借助信用评级工作。需注意的是,由于估值收益率的滞后,个券利差可能并不灵敏。此外,公募不含权信用债的个券利差与私募债、含权债的个券利差并不具备直接可比性。主体利差反映市场对发行人信用风险的综合评价,其最常用的场景是相同层级公司对比。由于部分发行人融资以私募债为主,必要时也可计算主体私募利差,但是如果要进行横向对比,则必须将不同券种之间的差别考虑在内。

品种层面利差

完善利差体系。宏观、中观、微观的利差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但仍存在盲区,主要是因为常规利差体系建立在公募不含权债券的个券利差之上,而实际上私募债和含权债同样是重要的投资品种,且存在alpha。影响私募利差的主要因素包括流动性、投资者保护和质押回购等,不同主体的私募利差有所区别,同一主体私募利差也可能发生变动。永续利差反映投资者对于永续债隐含期权的定价,期权的虚值程度体现为永续利差水平。通过永续债发行人的不同组合,永续利差同样可以构建出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利差体系。

相关事件

央行:中美利差逐步回归正常

202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10月13日下午在央行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几个月受美元走强和国内季节性购汇比较多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并略有升值。人民币汇率总体上没有偏离基本面。

利率倒挂

随着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令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快速上涨,加之市场对中国央行降息预期升温令同期中国国债收益率趋下降,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已在市场预期之内。

美债名义利率的期限倒挂被市场广泛视为预示经济衰退的重要信号。这一观点的内在逻辑是基于银行的商业模式,其本质在于资金的期限错配。银行的负债主要来源于期限相对较短的存款,而资产则主要由期限较长的贷款构成。存贷息差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收入来源。 当名义利率出现期限倒挂时,银行的负债成本会超过其资产收益,导致业务运营陷入亏损状态。而且,倒挂的程度越深,亏损的程度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对向实体经济提供贷款的意愿会大大降低,从而抑制了经济活动的活跃度。 历史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逻辑。在美国国债名义利率连续三个月出现倒挂后,信贷增速往往会呈现出快速下滑的趋势。这表明期限倒挂与经济活动放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虽然名义利率倒挂作为预测经济衰退的指标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它并非绝对准确。例如,在1980年12月至1981年4月以及2006年1月至8月期间,尽管出现了名义利差倒挂的现象,但经济并未步入衰退(按照NBER的标准)。这种不准确性部分源于信贷市场的供需动态不仅仅受到供给因素的影响,需求因素也同样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信贷供给减弱,但如果市场需求强劲,资金价格(即借贷利率)的调整机制仍然能够发挥作用。此时,借款人可能愿意接受更高的贷款利率以满足其融资需求,使得供需双方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达成平衡。 相反,当市场需求疲软而供给充足时,即使降低贷款利率,借贷业务也仍有可能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顺利完成。这时,债权人可能会通过降价来吸引借款人,以维持信贷市场的运行。 因此,名义利差倒挂作为经济衰退的预警信号需要结合其他经济指标和市场动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经济走势。

市场状况表现为贷款需求显著超过贷款供给。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商业贷款利率并不直接参照10年期国债利率,其基准通常是Prime Rate;而房贷利率的基准则是30年期Mortgage Prime Rate。这两个基准利率与10年期国债利率的差距相比疫情前已经扩大了90-100个基点。 在高通胀和持续加息的环境下,预期中的信贷供给减弱现象正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状况保持健康,尤其是在本轮加息周期中。尽管通胀上升,但居民收入总体上随通胀一同增长,使得实际收入损失并不明显,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有所提升。 因此,尽管贷款需求强劲,但由于信贷供给的限制以及银行在加息环境下的谨慎态度,贷款市场的动态平衡正在发生变化。这反映出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市场参与者对宏观经济环境的适应和调整。

对于银行来说,倘若名义利差倒挂导致存贷利差变为负值,那么在账面上就会出现实实在在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往往是银行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因此,名义利差倒挂很可能预示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衰退。 当银行业,作为金融部门的代表,开始经历这种衰退时,它有可能率先步入整体经济的衰退阶段。 在私人部门做出资金分配决策,即决定资金是用于消费、储蓄还是未来投资时,它们实际上关注的是实际利率的期限结构。这是因为实际利率更能反映剔除通胀影响后的实际收益,这对于评估不同时间段的投资回报和价值保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在利率倒挂时期,私人部门的资金配置决策也会受到显著影响。

在长期通胀预期显著高于短期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如果名义期限利差提供的补偿不足(这会导致实际利差出现倒挂),决策者自然会倾向于采取观望态度。他们可能会选择短期储蓄或消费,等待更有吸引力的补偿后再进行长期投资。这样一来,信贷需求便会相应减弱。 相反,当长期通胀预期明显低于短期通胀预期,且期限利差提供的补偿充足(导致实际利差变为正值),决策者的偏好可能会转向长期投资,而非短期储蓄或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信贷需求会随之扩张。 总的来说,通胀预期和期限利差对私人部门的资金分配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它们共同决定了投资者是倾向于短期保守策略还是长期进取策略,从而影响了信贷市场的供需动态和整体经济活动。

实际利差反映了私人部门在承担期限风险时所获得的收益补偿。如果实际利差出现倒挂,这意味着实体部门在进行投资和信贷需求时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回报,这可能会导致投资和信贷需求收缩,进而引发实体经济的衰退。 与此相对应,名义利差则代表了金融部门在承担期限风险时的收益补偿。因此,当名义利差出现倒挂时,这通常预示着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业,可能面临衰退的风险,因为他们的存贷业务可能会陷入亏损状态。 总结来说,实际利差倒挂与实体经济的衰退密切相关,因为它影响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决策和信贷需求;而名义利差倒挂则主要反映了金融部门,尤其是银行业的潜在衰退风险,因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资产负债管理和盈利状况。两者都是评估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中美利差倒挂

2023年12月20日,随着降息信号不断释放,全球资金涌入美债,这也推动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最高的5%以上降至3.9%以下。受此影响,中美利差迅速收窄,利差仅为约1.2%,最高时逼近2.3%。

中美利差迅速收窄后趋稳

自从美联储暗示隐含利率可能处于峰值,世界各地都疯狂地买入债券,这推动收益率迅速下跌。后续机构预计美债价格很难再大幅攀升,区间震荡或是主要趋势。高盛的预测随之大幅调整,最新预计美联储在明年3月、5月和6月连续进行三次25BP的降息,然后每季度降息,直至3.25%~3.5%的终端利率。就中国债市而言,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65%以下,后续大幅攀升的概率并不高。

国际机构上调人民币目标价

美元陷入抛售,外加中美利差收窄,机构亦开始上调2024年的人民币目标价,价格普遍在7甚至以下。机构预计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进入了季节性强势的时期,已迎来年底和明年春节的外贸出口商结汇高峰期。尽管中国经济基本面仍有待回升,CPI落入负区间亦引发担忧,但对汇率而言,美元的趋势对人民币的影响更占据主导。尽管人民币在近几周对美元普遍走软的背景下升值至7.1左右,但它仍面临压力,中美利率差距在短期内可能会持续存在,而中国经济仍在寻找更为稳定的基础。

中美利差倒挂原因

所谓中美利差,主要是指两国的市场利率之差,大家一般都是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衡量,然后倒挂是指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国内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市场之所以这么关注这个指标,一是这个利差是相隔近10多年来首次倒挂,二是这一关键指标是全球资金流向、货币政策施放、人民币汇率走势等指标的重要考量。

市场利率越高,越能吸引资金投资。近10年来都是中国的利率高于美国的利率,而中美利差越大,资金留在中国的意愿更强,但是现在这个利差缩小了,甚至出现倒挂,那市场可能会认为国际资金流向美国的意愿更大,最直接的会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信心,本来国内市场现在表现疲软,投资信心不强。另一方面中美利差倒挂,会在一定程度限制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至少操作时间和空间没那么自由。

但市场机构普遍认为,考虑到人民币汇率仍未出现大幅度贬值,基本维持稳定,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的需要和空间。从3月最后一周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央行无论是通过逆回购还是净投放等手段,呵护资金面、保持宽松流动性跨季的意图明显。再加上疫情背景下,虽然国内经济具有下行压力,但是放眼全球,国内疫情管控做的还是相对比较好的,安全性相对更高,因此人民币资产前景依然向好。

在国内政策主体背景下,中美利差缩窄对国内股、债市场的影响或更偏短期,且主要集中在情绪层面。对于股市、尤其是高估值成长板块的影响,可能会比债市的影响大。因为股市本来波动较大,赚钱效应减弱,投资者信心不足,然后现在外有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加息和地缘政治冲突的阶段性干扰,内有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拖累,所以投资者情绪会受到比较大的考验。

专家解读中美利差倒挂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中美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周期分化,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中国利率水平稳中有降,中美利差收窄,并于去年二季度开始倒挂,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已经在市场化价格中体现。从趋势看,未来中美利差会逐步回归正常,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本轮加息已接近尾声,美债收益率创十几年高点后回落,近期市场已在逐步消化本轮加息周期的完整信息,中美利率逐步恢复至正常区间,这有利于支撑人民币汇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