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第一中学 :1954年建于山东的公立中学

更新时间:2024-09-21 08:09

利津县第一中学位于东营市利津县城,始建于1954年。分南北两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360余亩。引2007年5月,有72个教学班、4300名在校生,310名在岗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240名,其中高级教师59人,中学一级教师80人,省市县教学能手70人。

学校简介

利津县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4年5月,位于利津县城,原名为利津中学,1956年5月,定名为利津县第一中学。1958年开始招收高中班。1958年11月,改名沾化县第二中学,1961年9月,恢复利津县第一中学校名。1969年5月,学校下放到城关公社,改名为“利津县‘五七’红校”,1972年10月恢复利津县第一中学校名。1976年9月,学校再次下放到城关公社,改名城关公社“东方红中学”。1978年9月恢复县办,再次恢复利津县第一中学校名,并使用“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印章。2000年8月,学校升格为副县级。同年8月,利津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利津县职教中心不动产整体移交利津一中,并进行扩建,2004年8月,北校区建成,学校主体迁入新校区。至2012年底,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00亩,其中,南校区占地97亩,北校区占地303亩。校舍主要包括办公楼2栋,教学楼3栋,实验、电教楼2栋,图书楼1栋,学生公寓楼4栋,学生餐厅2栋,体育场2个。总建筑面积70589平方米。学校现有76个教学班、4460名在校生。有在岗教职工323人,263名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11人,本科生252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有高级教师67人,中学一级教师81人,省市县教学能手102人。1995年创成省级规范化学校,2010年10月通过复评验收。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把“创建齐鲁名校”作为中期发展目标,把建设全国名校作为远期奋斗方向。学校的愿景是: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乐趣,让每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建设规范加特色的学校”的办学宗旨,为教师的成长铺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学校品牌。深入挖掘、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建设文化一中。在搞好校园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努力让每一面墙壁说话,使一草一木传情。紧紧围绕三风一训建设,积极营造、努力创设团结、和谐、创新、进取的文化氛围。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一中精神,并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学校文化建设现已成为学校一大办学特色,《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被市教育局列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和潜能的发挥,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结合课程开发,成立了几十个社团和兴趣小组,开设第二课堂,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以千计的艺术、体育人才,数百名学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深造。学校连续5年被市教育局评为“艺术体育人才培养先进学校”。艺体教育也因此成为学校一大办学特色。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和课题带动战略,以课题带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近5年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近20项。其中,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结题,并获一等奖;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英语报刊教学综合研究”子课题“英语教学方法探究”结题;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在研。同时,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和课程开发,先后开发各种课程30余种,出版各种校本教材20余本。其中,校本课程资源《利津,我可爱的家乡》、《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分获教育部首届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成果一、二等奖;在省教研室组织的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中,《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学案导学的实践研究》获一等奖,另有四项获二、三等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学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省级电化教学教育示范学校”、“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级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创新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绿色社区”、“东营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东营市教学质量优胜学校”“东营市师德建设示范学校”等。

设施配备

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拥有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等现代化功能室;为各教学班配备了彩色电视机、幻灯机、收录机及教学讲听机,并建成校园有线电视网,接通了国家远程教育网、宽带网,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工作情况

学校秉承“团结、严谨、拼搏、创新”的校风,全力实施“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的名牌战略,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用机制创设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使命,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创新能力。通过新生军事化训练、中学生团校、“青青校园”广播、校刊,以及定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一分钱基金”爱心捐助、丰富多彩的文体等活动,磨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文明守纪的意志品质,提高了他们的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工作被《中国国情报告》(教育卷·名校篇)、《中国农村教育》、《山东体育报》、《山东教育导报》、《东营日报》、市中国教育电视台、县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荣誉奖项

学校分别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实验基地”、“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考点”、“全省优秀交通安全示范学校”;东营市“教育先进单位”、“规范化学校”、“实验技能考试优胜学校”、“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共青团工作红旗单位”、“示范家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文明校园”、“模范职工小家”、“规范窗口单位”、“市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全市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市级绿色学校”;利津县“十佳文明学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全县‘教育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先进单位”。

任职校长

第十二任校长:王明普,2013年2月起任职

第十一任校长:明玮,2005年4月起任职。

第十任校长:王光普

第九任校长:姜德利,1984年10月至1989年5月任职。

第八任校长:陈树岭,1982年8月至1984年9月任职。

第七任校长:王金鉴,1978年8月至1982年7月任职。

第六任校长:顾振河,1976年至1978年7月任职。

第五任校长:孟子九,1972年10月至1976年8月任职。

第四任校长:于希田,1969年5月至1972年10月任职。

第三任校长:王峰峙,1956年11月至1971年任职。

第二任校长:崔振湘,1955年5月至1956年11月任职。

第一任校长:王华棠,1954年9月至1955年5月任职。

学校名师

明玮

男,1960年9月出生,利津县人。1980年毕业于北镇师专政治系,1985-1987年脱产在山东省教育学院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并获本科文凭。1992年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2005年4月调任任利津一中校长。

刘庆春

男,1960年1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利津一中副校长。1982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1983年11月调一中工作。先后任化学教师、教研组长、教务副主任,1996年提拔为副校长。

崔峰

男,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利津县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于兰河

男,中共党员,1964年3月生于利津,1986年毕业于济宁师专。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东营市教学能手,任利津一中教导处主任。

著名校友

张兴业,1957年初中毕业,国防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将

张建中,1964年出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PI,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1979年毕业于利津一中。

韩笋生,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房地产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树峰,1967年初中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少将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