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尔金小说集 :1831年普希金所著小说集

更新时间:2024-09-21 01:09

《别尔金小说集》是由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小说集,首次出版于1831年10月。该小说集收录了《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和《驿站长》五个短篇,这些短篇均是在1830年9月完成的,并使用“伊凡·彼得罗维奇·别尔金”作为笔名,因此在合集时命名为《别尔金小说集》。

原创故事

《别尔金小说集》包含五个原创故事,分别是《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和《驿站长》,均由普希金本人撰写。这些故事并非彼此相关,除了都在虚构的编辑序言中提到是由不同人讲述给已故土地所有者伊万·彼得罗维奇·别尔金听的。在序言中,普希金描述别尔金为一个神秘有趣的人物,即使是他留给遗产的那个女人也没有见过他。别尔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收集和聆听故事,而这几个故事便是呈现给读者的。

故事简介

《射击》

《射击》讲述了小城驻军军官西尔维握因争强好胜与他人结仇并计划报复的故事。西尔维握原本崇尚暴力,视决斗为日常,但在某个事件后,他选择不再参与决斗、赌博和酗酒,尽管遭受严重侮辱,他也愿意保持克制,宁愿损害自身声誉也不轻易结束生命。然而,当他得知对手即将结婚的消息时,他认为这是复仇的最佳时机,于是离开了军队。在一场战斗中,西尔维握英勇牺牲,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斗争。

《暴风雪》

《暴风雪》讲述了一个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女主角玛丽亚是一位性格内向的地主小姐,她在众多求婚者中选择了出身贫寒的军官弗拉基米尔。两人决定秘密结婚,但由于恶劣的暴风雪天气,玛丽亚误嫁给了其他人。多年后,这对从未谋面的“夫妇”意外重逢,最终找到了各自的真爱。

《棺材匠》

《棺材匠》描绘了一个因职业特性而变得自私、孤僻的棺材匠人。他总是希望病患早日去世,以便从中获利,甚至会用劣质木材冒充优质木材制作棺材。他对自己的职业感到羞耻,害怕被人瞧不起。在梦境中,他梦见死者前来参加他的宴会,因为他出售的葬具偷工减料,遭到了死者的嘲笑,导致他失去知觉。

《驿站长》

《驿站长》讲述了位于官阶底端的驿站长塞米翁·维林的故事。他因为社会地位低下而不得不忍受各种屈辱。然而,对他造成最大打击的是他的爱女与骠骑大尉私奔。他担心女儿的安全,匆忙前往彼得堡寻找,却被大尉拒之门外。返回后,驿站长借酒消愁,最终因忧伤过度而亡。

《村姑小姐》

《村姑小姐》中的贵族小姐装扮成村姑的模样,邂逅了贵族青年,两人生出了爱情的火花。经历了些许波折后,真相大白,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以圆满的结局收场。

创作背景

19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率先迈入资本主义,而俄国依然保持着反动落后的封建专制农奴制。1812年反拿破仑侵略的战争和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为普希金的创作注入了自由思想和人民精神的因素。《别尔金小说集》围绕“俄国社会政治制度必须根本改革”的主题提出了多个重大社会问题,概括地揭示了社会本质,传递了俄罗斯人民推翻沙皇统治的正义呼声。从19世纪20年代初,普希金就开始酝酿小说创作,此后七八年间,他持续搜集素材,构思情节,精心打磨角色。

文学特征

结构

《别尔金小说集》在结构上呈现出两种特点:一是作品的发展大多连续,类似于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即故事有始有终,前后连贯,衔接紧密。二是作品的跳跃式结构,即不连贯,设置适当的巧合和悬念,使作品类似戏剧结构法。普希金选取历史生活中的一片段,让角色在其设定的环境中表演。

心理描写

普希金的心理描写手法独特。他的作品中没有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作家也不会直接深入剖析人物心理,而是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动作、表情等)来反映其内心世界。这种方法虽不及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心理分析细致深刻,但却能准确、真实地传达人物心理,且具有简洁的优势。此外,这种描写方法客观、含蓄,作家只是如实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在外在的投射,不对人物心理本身加入来自作者主观层面的分析和评价。

影响与评价

《别尔金小说集》展现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城乡生活的图景,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形象,包括贵族、军官、城市手艺人等,展现了小说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中,《驿站长》成功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小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生活。这部小说因其人道主义和民主意识,在俄国小说发展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别尔金小说集》在题材和形象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使其更为平民化,艺术上也更加成熟。普希金以突转手法推进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发展,以突转对比揭示社会因素,触及贵族阶层的虚伪、腐朽与罪恶以及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体现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普希金创作艺术上现实主义的新转折,预示了俄国文学新时代的到来。《别尔金小说集》在俄国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散文的首部作品,而且对其同时代及后来的作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作品中对现实生活庸俗的嘲讽,转变为果戈理笔下的辛辣讽刺;普希金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民主意识、对“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对专制制度的批判,在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作家的创作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那简单严谨的作品结构、自然朴实的描写手法、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别尔金小说集》成为了现实主义作家学习、继承普希金现实主义风格的一所“好学校”。

作品评价

《别尔金小说集》自问世之初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别林斯基曾判定其为简单陈腐,落后于时代,与普希金的才华不符。1831年12月18日,《北方蜜蜂》第288期刊载的文章也认为,小说集不过是几则趣闻,缺乏“虚构和中心思想”,将其视为一堆废纸。然而,随着自然派和年轻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A·格里高里耶夫的支持,对小说集的研究逐渐兴起。苏联评论家别尔科夫斯基指出,这五部小说的共同特点是所有主人公都在为提高社会地位而奋斗。每部小说中都有一个不幸的第三阶层人物,他们的不幸构成了其他两个名门望族或成就卓越的人物的幸福基础。最后一部小说《村姑》的主人公社会地位不平等是假设性的,游戏取代了阶层斗争,使这部小说成为了前四部悲剧小说的“幸福尾声”。

作者简介

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1799-1837),俄国诗人,出生于莫斯科。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缔造者。普希金使俄罗斯文学走上现实主义之路,跻身世界文学前列。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参考资料

别尔金小说集.中华典藏.2024-08-19

《别尔金小说集》.可可诗词.2024-08-19

别尔金小说集.中华大百科全书.2024-08-19

《别尔金小说集》的多重叙事视角.豆丁网.2024-08-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