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菊 :菊科刺头菊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5:32

刺头菊(拉丁学名:刺头菊属 affinis Schrenk)是菊科刺头菊属的植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

根直伸,暗褐色。

茎直立,灰白色,被密厚的绒毛或部分或全部脱毛而至无毛,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茎基粗厚,被褐色残存的叶柄及稠密的棉毛或绒毛。

基生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向下渐狭成具翼的叶柄,包括翼柄长8-12厘米,宽2-4厘米,边缘大锯齿或浅裂,大锯齿或浅裂片卵形、宽卵形或半圆形,先端钝或圆形或宽急尖,有针刺,针刺长2.5-5毫米,边缘针刺稀疏,较短,长0.5-1毫米,全部针刺淡黄色;下部茎叶比基生叶小,但与基生叶同形,边缘具等样的刺齿、浅裂及针刺;中部茎叶椭圆形、披针形、卵形或长卵形,较小,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具有等样的刺齿、浅裂及针刺;上部及最上部茎叶更小,卵形。全部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被稀疏蛛丝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密厚的绒毛;中上部茎叶无柄,基部扩大耳状或圆形扩大抱茎。

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植株含少数头状花序,不形成明显的伞房状花序排列,花序枝粗。总苞球形或卵形,不包括边缘针刺直径1.5-2厘米,无毛或有稀疏的蛛丝毛。总苞片9层,多数,100个以上,向内层渐长;中外层钻状长卵形至钻状长椭圆形,宽2-3毫米,包括顶端针刺长8-12毫米,边缘有缘毛,向上突然收窄成坚硬针刺,针刺淡黄色,长4-5毫米,向下或向外弧形反曲;内层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达15毫米,宽2-2.5毫米;背面有短糙毛,边缘有短缘毛,顶端刺尖;最内层线状倒披针形,长18毫米,宽2毫米,背面有糙毛,边缘有短缘毛。顶端短刺尖。托毛平滑,边缘无糙毛亦无锯齿。小花白色,花冠长14毫米,檐部长9毫米。

瘦果倒长卵形,长4 毫米,宽2毫米,有花斑,4肋棱,肋棱在果顶伸出成斗刺尖,形成不完成发育的果缘。

花果期7-9月。

分布范围

分布准噶尔盆地及阿尔泰山地区(布尔津县、铁木耳塔木、奇台县)。苏联中亚、蒙古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中亚列普萨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沙丘及荒漠,海拔480-800米。

刺头菊属

刺头菊属植物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半灌木。叶互生,羽状分裂或不分裂,基生叶通常莲座状。头状花序同型,含多数小花,单生茎顶,或植株有多数头状花序,排成总状,圆锥状花序或伞房花序。总苞卵形、球形、圆柱状、钟状或碗状。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坚硬,革质,顶端渐尖成硬针刺,最内层苞片顶端通常硬膜质,钝。花托平,被稠密的托毛,托毛边缘糙毛状或全缘。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丝分离,光滑。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形,羽状撕裂。花柱分枝短或较长。瘦果倒卵形、倒圆锥状,压扁,有2条明显的边肋或5-多条高起的肋棱或脉纹,无毛,极少有蛛丝毛,基底着生面,平,顶端通常圆形,边肋或肋棱伸出成尖齿状或多少形成齿状果缘。冠毛1-多层,冠毛刚毛等长,糙毛状,基部不连合成环,但极易分散脱落,极少无冠毛。约6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西南部和苏联中亚。新疆和西藏自治区是这个属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我国有11种,仅见于新、藏二区。

相关种

翼茎刺头菊刺头菊属 alata Schrenk.

丛生刺头菊Cousinia caespitosa Winkl.

深裂刺头菊Cousinia dissecta Kar. \u0026 Kir.

穗花刺头菊Cousinia falconeri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

丝毛刺头菊Cousinia lasiophylla Shih.

光苞刺头菊Cousinia leiocephala (Regel) Juz.

宽苞刺头菊Cousinia platylepis Schrenk ex Fisch. \u0026 C. A. Mey. \u0026 鸟纲Lallemant.

多花刺头菊刺头菊属 polycephala Rupr.

硬苞刺头菊Cousinia sclerolepis Shih.

毛苞刺头菊Cousinia thomsonii C. B. Clarke.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