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20:59

劲 松1956年出生于北京市,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教普通语言学、普通语音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课程,从事北京话、普通话规范、语言学理论和实验语音学研究。所做研究广受好评,在语言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语言学概论、语音学

硕士生:音系学、语音研究基础、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博士生:社会语言学

研究领域

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

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主要著作

《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

发表论文

《北京话的口语语体》

《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

《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与贺阳合作)

《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与瞿霭堂合作)

《论汉藏语言的类型和共性》(与瞿霭堂合作),

《论普通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双语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问题》

《流行语新探》

《漫谈“洋味”汉语》

《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

《被字句的偏误与规范》

《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

《词的认知基础》

《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

《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

教育背景

1978-1982年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

1985-1988年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2-2006年 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的变化与规范问题:

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

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汉藏语言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语音学

硕士生: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社会语言学

博士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献选读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

代表性论文

《北京城区本地青年人语言使用调查报告》

《“非方言族”对本地方言使用和发展的影响》

《多民族和多语言国家中的母语确认》

《“有序异质论”辨》

《语码转换和语言混合》

《长沙地方普通话固化研究》

《尖团音新议》

《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

《“叠置式音变”献疑》

《北京话的口语语体》

《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

《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

《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

《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

《词的认知基础》

《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

《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

《儿词缀的意义和功能》

主要专著

(1)《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2)《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

(3)《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

(4)《社会语言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