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标志 :北京大学的标志事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6:14

北京大学标志,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由鲁迅在1917年8月7日设计出第一稿,后经多次修改完善,现用版本为2007年进一步丰富、修正和规范的版本。

北京大学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标志中间部分用阴文,体现了兼容并蓄、饱满深厚的内涵;外圈简洁明了,展现了广博开放、常为新的姿态。同时,北京大学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北京大学校徽被认为是现代标识史上的经典作品,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发展历程

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立,1912年5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蔡元培1916年12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学校还没有校徽和旌旗。由于蔡元培同鲁迅是故交,并知晓鲁迅有着深厚的美学造诣和艺术涵养,于是委托鲁迅为国立北京大学设计校徽。1917年鲁迅应蔡元培校长之邀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同年8月7日,鲁迅完成北京大学校徽平面设计工作,北京大学校徽图案以简洁形象的两个小篆汉字“北大”,产生了庄重隽永的视觉效果。

20世纪30年代,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图案,已在校内外普遍使用,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趋于规范化与标准化。1930年印行的《国立北京大学毕业同学录》,封面上就以压凹印制的技术,印有北京大学校徽图案,内页所印校旗上也有北京大学校徽图案。1931年《北大二十年级同学录》,1935年印行的《国立北京大学一览》,1936年《国立北京大学毕业同学录》中,所印校旗图样中,也同样印有北京大学校徽图案。

鲁迅将北京大学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京大学采用延续到1949年,后又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又重新使用。

二十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标志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北京大学教师在标识外圈增加了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的装饰环,北大标识出现了蓝、红、黄等不同颜色,以及差别细微的不同版式。

2006年5月北京大学启动了“视觉形象建设工程”。以“尊重历史、尊重传统”为原则,根据“便于识别、便于传播、便于制作”的设计原理,对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标识进行了梳理,并确定以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作为北大标志的核心元素,进行了丰富、修正和规范。

2007年4月22日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成立。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发布,标志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化、规范化地确立了学校标识系统,同时表明北京大学标志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进行了商标注册,北京大学对其享有商标专用权。北京大学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修正和规范,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且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在北京大学历史上,校徽的图案和颜色发生过变化,如增加英文校名、文字颜色由黑变红等。但鲁迅设计的篆书北京大学”二字图案始终未变,而且总是处于徽章的核心位置。

设计要素

图案符号

北京大学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徽章用中国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线条流畅,透出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同时,“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在北京大学章程显示,北京大学徽志为双圆套形,徽志中心“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上下排列、左右对称;外环上方是大写 “PEKING UNIVERSITY”,下方是“1898”字样。此外,北京大学徽章为长方形,印有毛泽东题写的‘北京大学’。

色彩构成

北京大学校徽标准色为北大红,其色值如下:

设计理念

北京大学校徽被认为是现代标识史上的经典作品,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正是“五四”前夕知识分子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的肯定。他是抱着对改造旧社会的热切期望设计北京大学校徽的,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枚校徽中窥见“五四”前夜的时代风潮,它成为大时代的一个小注脚。

校徽意义

北京大学校徽意义的解释,大概有三说:一是“三人成众”,二是“民族脊梁”,三是“师生关系”。

“三人成众”说,指的是校徽上“北京大学”二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形,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有如一个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意象。

“民族脊梁”说,认为鲁迅用“北大”两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族复兴的脊梁。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北大同仁拿到鲁迅的设计图案,激动不已,交口称赞,即持此说。

“师生关系”说,校徽由篆文“北大”二字组成三个人形,“大”字可作为老师的象征,弯着两腿,吃力然而坚定地支撑着肩膀上的两个学生。

艺术来源

北京大学校徽中篆书北京大学”二字由三个人字图形组成,徽章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鲁迅所设计的国立北京大学校徽的风格特征的形成,与他收藏古碑帖,辑录汉画像,研究六朝造像,六朝墓志,钩摹粉本,抄录碑字,收集并研究金石拓本,甚至晚年对木刻艺术的热衷密不可分。国立北京大学校徽的诞生是鲁迅通过抄碑、抄书、摹拓和研究古碑、汉画像以及秦汉瓦当的装饰文字等获得启发而创作完成。

使用原则

使用规范

《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中对北京大学标志进行了使用规范:

第十一条:北京大学标志与校名组合使用时,有标志与中文校名组合、标志与英文校名组合以及标志与中英文校名组合三种规范方式,每种方式有其相应的横式及竖式结构,其他组合方式不得使用。

第十二条:北京大学标志与各院(系、所、中心)、机关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单位的名称组合使用时,有标志与中文名称组合、标志与英文名称组合以及标志与中英文名称组合三种规范方式,每种方式有其相应的横式及竖式结构,其他组合方式不得使用。

第二十条: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直接投资的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以及与北京大学有资产关系的企业均不得使用北京大学标志及校名。特殊情况下使用北京大学校名时,应当遵守《关于规范北京大学“企业冠名权”的规定》(校发[2004]25号)。

第二十二条:以经营为目的,使用北京大学校名或标志,应当向办公室申请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使用许可。未获使用许可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生产、制作和销售载有北京大学校名或标志的商品。

注意事项

社会评价

北京大学校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

时任岭南师范学院院长罗海鸥在北京大学校报撰文解读北大校徽表示:“校徽是大学精神的标识,是大学文化的象征。一流大学,应有一流的校徽。在所看过的中外大学校徽中,我对北大校徽最为赞赏。”

影视

觉醒年代中演绎新文化运动诸先贤故事时,设计了鲁迅设计北京大学校徽的情节。

设计者

鲁迅,(1881年—1936年),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参考资料

北大首次系统规范学校标识.北京大学.2023-03-01

历史印记.北京大学.2023-03-01

厉害了!北京大学校徽竟然是由鲁迅先生设计的!. 中国知识产权报.2023-03-01

鲁迅美术也是牛人?设计出北大“哭脸”校徽,民国老校徽竟这么美.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3-01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究竟何意.光明日报.2023-03-01

名校校徽那些事儿.千龙网.2023-03-01

鲁迅的饭局:不只饕餮一餐,碗里盛的更是独特的文学交往.澎湃新闻.2023-07-07

黄乔生: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究竟何意.北京大学.2023-03-01

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于.北京大学.2023-03-01

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北京大学.2023-03-01

北京大学章程.北京大学新闻网.2023-07-07

基础系统.北京大学.2023-03-01

罗海鸥院长在北大校报撰文解读北大校徽.岭南师范学院.2023-03-01

鲁迅.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3-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