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 :2017年创立的科研机构

更新时间:2023-09-25 12:26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是北京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于2017年12月24日揭牌,不设行政级别,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薛其坤院士出任首任院长。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将在量子物态科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并推动量子技术实用化、规模化、产业化。

量子院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等任务,产出一批世界级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探索形成有利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量子院诞生,并推动量子院科研成果在“三城一区”转化落地。

发展历史

2017年12月24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2017年12月24日上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理事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推选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审议通过研究院章程。

科研条件

北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学科布局、最强的研究队伍、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和技术资源。

组建单位

为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超前谋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建立国家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建设研究院。

主要职责

该研究院主要工作有:在原始创新方面,要建设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综合性实验和研发平台,开展科技攻关,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实现前沿技术突破性进展和自主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探索科研人员产权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在本地溢出转化等创新政策,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和活力,将研究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承担好“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在培育人才方面,大力引进全球顶级人才,形成以国际一流科学家为核心的结构稳定、学科全面的研究梯队,同时组建一支由世界级水平工程师组成的技术保障团队。

重要成果

2021年9月,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在2021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颁奖,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于海峰研究员发布了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于海峰科研团队对超导量子比特性能进行深入探索,不断优化材料生长和微加工制备工艺,于2021年5月初,成功使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达到503微秒,打破了2020年3月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组保持的360微秒的世界纪录。该研究成果有望观测到原来无法观测到的量子过程或现象,为超导量子计算走向实用化打下了坚实的器件基础。

长期目标

瞄准世界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学前沿和国家在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战略急需,在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和量子器件精准测量等方面重点研发,将推翻“围墙”,让各单位部委在全新的高度上共建研究院,并对国内外开放。

获得荣誉

2021年10月12日,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 

2021年10月,被表彰为“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