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字龙 :分布于巴西南部的肉食类恐龙

更新时间:2024-09-21 00:29

南十字龙(学名:Staurikosaurus),意为“南十字星四脚蛇”,因其化石发现于南半球,故以南十字星座命名。是恐龙总目下的一属恐龙。

南十字龙别名十字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艾雷拉龙下目、艾雷拉龙科、南十字龙亚科、南十字龙属、普氏南十字龙种;南十字龙是种小型的兽脚亚目恐龙,最早生活于三叠纪晚期的巴西,肉食。体重20~30公斤;路虎第四代发现是Colbert,1970年被Colbert命名。

南十字龙是最早的恐龙之一。它身长约2米,长颚上长着整齐的牙齿,这是用于捕捉猎物的,细长的像鸟一样的后肢可用来追逐猎物。

形态特征

南十字龙生活于三叠纪晚期卡尼阶(约2.25亿年前),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龙之一。南十字龙的身长约2.2-2.25米(7英尺3英寸-7英尺5英寸),但也有估计其长度为2.1米(6英尺11英寸),体重估计为12公斤(26磅)。南十字龙的化石记录极为不完整,只有大部分的脊椎骨、后肢、和大型下颌。但是,因为化石的年代是在恐龙时代的早期,而且原始,所以大部分的南十字龙特征都得以重建。南十字龙的牙齿形态表明其食肉食性,牙齿都是锯齿状、侧向压缩和尾部弯曲。南十字龙的尾巴相对较长(有40多个椎骨),在奔跑时保持笔直并离开地面,尾部后部由尾椎的特征使其变得僵硬,这种适应性有助于动物的跳跃和奔跑。有助于在快速移动时保持身体平衡。

分布范围

南十字龙(Staurikosaurus)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晚期的恐龙,其化石记录显示它们主要分布在巴西。具体来说,南十字龙的唯一标本是在巴西南部的南里约格朗德州(Rio Grande do Sul)被发现的,这一地区属于圣玛利亚组(Santa Maria Formation)地层。这些地层形成于大约2.25亿年前的卡尼阶时期。。南十字龙由当时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工作的内德·科尔伯特(Edwin Harris Colbert)叙述、命名。模式种是普氏南十字龙(Staurikosaurus pricei)。因为被发现的时候是1970年,而当时在南半球的恐龙发现例子极少,因此恐龙的名字便根据只有南半球才可以看见的南十字座命名,巴西国旗上也有南十字星座的图案。种名是以科尔伯特的古生物学同事Llewellyn Ivor Price为名。

物种学史

虽然它的牙齿和姿态显示它是一个肉食类的恐龙,但是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它是属于蜥脚下目类的恐龙,因为南十字龙的骨骸类似原蜥脚下目。南十字龙可能代表蜥臀目的祖先到兽脚亚目蜥脚形亚目的分岐进化的过渡期。然而一个在亚利桑那州多色沙漠发现的未命名化石,被认为是种典型原蜥脚下目恐龙,似乎原蜥脚下目是在南十字龙出现前已经演化出来。新的研究显示南十字龙与近亲始盗龙属埃雷拉龙属于兽脚亚目,而且是在蜥脚下目与兽脚亚目分开演化后,才演化出来。南十字龙被认为比其他任何恐龙都更原始,因为只有两个椎存在。南十字龙的诊断是指出其解剖特征,这些特征将其与所有其他生物区分开来。根据Sues(1990)的说法,南十字龙可以根据以下14个特征进行区分:(i)下颌骨几乎与股骨一样长,表明头部比例较大;(ii)相当深但薄的下颌骨,有13到14颗牙齿,并且具有发达的后关节突;(iii)脊椎柱有9到10个颈椎,15个背椎,2个骶椎和40多个尾椎;(iv)延长的第3、第4和第5颈椎,代表了原始状态;(v)头颈椎缺乏椎弓突;(vi)缺少附属椎间关节;(vii)纤细的肩骨刀片在近端没有扩展;(viii)大而板状的翼骨;(ix)肱骨具有突出的三角肌嵴(代表了原始状态),并且具有明显扩展的关节端;(x)髂骨具有半穿孔臼的内侧壁(像埃雷拉龙一样,但不同于任何其他恐龙);(xi)长的耻骨,长度为股骨的三分之二;(xii)中空的肢骨,壁厚度较大;(xiii)具有S形轴的粗壮股骨;和(xiv)胫骨腓骨略长于股骨。南十字龙是一种小型但活跃的双足捕食者,以哺乳动物、喙头兽和草食合弓纲等小型和中型陆生脊椎动物为食。南十字龙与大型的拉乌伊鳄形类动物如劳伊鳄共存,后者是其生态系统中的顶级食肉动物。南十字龙的古生态群包括中型到大型的草食性喙头兽和内齿兽属,以及中型杂食性的甲龙和哺乳动物。恐龙由埃雷拉龙类和基础蜥脚形类恐龙萨图纳利亚代表。

研究意义

南十字龙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恐龙的早期演化、生态习性以及它们在三叠纪晚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南十字龙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恐龙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在兽脚亚目恐龙的起源和早期分化方面。

参考资料

南十字龙.恐龙博物馆.2024-03-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