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枇杷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常绿乔木

更新时间:2024-09-21 14:44

台湾枇杷(学名:Eriobotrya deflexa (Hemsl.) Nakai)是蔷薇科枇杷属常绿乔木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5-12米;小枝粗壮,棕灰色,幼时密生褐色绒毛,以后脱落近无毛。叶片集生小枝顶端,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10-19厘米,宽3-7厘米,先端短尾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微向外卷,具疏生不规则内弯粗钝锯齿,上面光亮,弯达齿端,叶边缘近基部全缘,初生叶片两面被白绒毛。不久脱落无毛。叶脉10-14对,中脉在叶两面隆起。叶柄初期被有棕色绒毛。后脱落无毛。具托叶,披针形,不久脱落。叶柄长2-4厘米,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6-8厘米,直径10-12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密生褐色绒毛;花梗长6-12毫米;苞片和小苞片披针形,长4-6毫米,外面有绒毛;花直径15-18毫米;萼筒杯状,直径6-7毫米,外面密生棕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长约2毫米,外面有棕色绒毛,内面无毛;花瓣白色,圆形或倒卵形,直径7-9毫米,先端微缺至深裂,无毛;雄蕊20,长约为花瓣的一半;花柱3-5,在中部合生,并有柔毛,子房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1.2-2厘米,黄红色,无毛;种子1-2,卵形或长椭圆形,长8-15毫米。

台湾枇杷花粉粒表面分布有小孔穴,孔穴分布不均匀,萌发沟附近孔穴分布较多,远离萌发沟则分而少。孔穴近圆形,部分孔穴未形成穿孔,呈浅小穴状。条嵴较宽,隆起较明显,有分叉,在赤道面中部呈纵向平行。花粉粒具3条萌发孔,萌发孔沿极轴方向以等间距环状分布。从花粉赤道面可见1-2条萌发沟,极面可观察到3条,沟长可达两极。

分布范围

台湾枇杷分布于广东、台湾;越南南部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台湾枇杷生长在海拔1000-1800米的山坡及山谷阔叶杂木林中。

生长习性

抽梢期

台湾枇杷春、夏、秋季均可抽两次梢,冬季只抽一次梢。冬梢时间在12月1日至次年1月5日。第一次春梢开始时间在2月11日至3月20日、3月20日至5月3日第二次春梢开始;6月5日至7月18日第一次夏梢开始、7月11日至8月28日第二次夏梢开始;8月31日至10月20日第一次秋梢开始、10月3日至11月19日第二次秋梢开始。

花期

正常年份花序出现时间为8月下旬到9月上旬(特殊情况也出现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初花期出现在3月19日至3月24日、8月31日和11月18日,对应的盛花期开始时间为3月31日、9月9日和11月26日,终花期开始时间3月17日、4月2日至4月10日,9月13日和12月4日。

果期

10月8日至10月12日开始坐果,坐果率为2.9-7.5%。

用途

食用:台湾枇杷的果实味甘美,含水分多。

主要变型

近种区别

台湾枇杷和大花枇杷(Eriobotrya cavaleriei (Lévl.) Rehd.)极为近似,唯大花枇杷的叶片锯齿较浅而锐,不如台湾枇杷叶片锯齿粗钝;花序外有稀疏短柔毛,而非密生褐色绒毛,花朵较大,直径15-18毫米,可以区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