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桂 :樟科樟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3-05-19 12:17

天竺桂(学名: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别名大叶天竺桂、普陀樟、浙江樟,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日本、中国、朝鲜;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台湾等地。天竺桂是中性树种,常生于海拔300-1000米或以下的低山或近海的常绿阔叶林中。

天竺桂为常绿乔木,高10-15米。枝条具香气,呈圆柱形,颜色为红褐色或红色。叶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近对生,但在枝条上部的叶互生,离基三出脉,革质;叶柄红褐色,粗壮。腋生复总状花序,总梗与花梗均无毛,末端为聚伞花序;花被筒短小,倒锥形,花被裂片卵圆形。果长圆形;果托浅杯状。花期4-5月,果期7-9月。

天竺桂的木材坚硬,可供家具、车辆、建筑等用材;其树皮、树叶可提取芳香油,用于各种香精及香料的制作;种子可榨油,果核含脂肪,可制润滑油和肥皂。天竺桂树干直,树冠整齐,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天竺桂可抗二氧化硫臭氧,也抗污染,可用作厂矿区绿化和防护林带树种。天竺桂于201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物种(LC);并于2021年被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天竺桂高为10-15米,为常绿乔木,胸径为30-35厘米。

枝条具香气,圆柱形,细弱,无毛,红褐色或红色。

叶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革质,近对生,但在枝条上部的叶互生,基部钝形或宽楔形,顶端锐尖至渐尖,叶面光亮,绿色,叶背晦暗,灰绿色,两面均无毛,离基的三出脉,其中中脉直达叶片顶端,在叶片的上部具少数支脉,而基生的侧脉则从距离叶基1-1.5厘米处斜生,向着叶缘的一侧具少数支脉,偶尔从叶基的位置生出一对略微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侧脉和中脉的两面均隆起,叶面的细脉密集而呈明显网结状,叶背的则呈细小网孔;叶柄腹凹背凸,粗壮,无毛,红褐色。

腋生复总状花序,长3-4.5(10)厘米,花白色,总梗与花梗均无毛,总梗长为1.5-3厘米,花梗长为5-7毫米,3-5花的聚伞花序在末端。花的长度约4.5毫米。花被筒短小,倒锥形,长1.5毫米,花被裂片长约为3毫米,宽约为2毫米,卵圆形,有6枚,顶端锐尖,内面被柔毛,外面无毛。有9枚能育雄蕊,内藏,花药卵圆状椭圆形,长约1毫米,顶端钝,有4室。退化雄蕊位于最内轮,有3枚。子房稍被微柔毛,卵珠形,长约1毫米,花柱比子房稍长,柱头呈盘状。

果长为7毫米,宽可达5毫米,长圆形,无毛;果托浅杯状,顶部极开张,宽达5毫米,边缘极全缘或具浅圆齿,基部骤然收缩成细长的果梗。

物种分布

天竺桂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日本、中国、朝鲜;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台湾、东部沿海等地。

生长习性

天竺桂是中性树种,常生于海拔300-1000米或以下的低山或近海的常绿阔叶林中。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幼年期耐阴,喜光,忌阳光暴晒与直射,有较强的耐旱、耐冻性,极端低温-12.6℃也能生长,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气温为15.4-16.2℃,年降水量为1152-1200毫米。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pH值为5.5-6.6的红壤中生长良好,中性土壤及平原地区也能适应。花期4-5月,果期7-9月。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天竺桂以播种繁殖为主。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阴干后用湿沙分层贮藏,早春三月播种。播种前整地做床,用温水间歇浸种可使发芽提前,且出芽整齐。播种是按适宜株行距进行,播种后盖土,覆稻草,浇透水,保持湿润。待苗木达到一定高度后便可出圃种植。

扦插繁殖

插可采用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两种。嫩枝扦插宜在春末至早秋进行,插穗选择生长旺盛的当年生枝条;硬枝扦插宜在早春进行,插穗宜选则去年生的健壮枝条。将枝条剪下后,按适宜长度剪成带3个以上叶节的小段。插后遇低温可用薄膜覆盖,扦插后可喷雾,以便于减少插穗水分的蒸发,在夏季保持通风、适当遮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需及时排水。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苗圃地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或壤土,所选地块需背风向阳,选好地后,用适量腐熟的农家肥和土混合拌匀,整地后做成适宜宽度的低。

定植

幼苗或大树移植均在翌年春季进行,应尽量带土移栽,移植后浇透水,让土壤和根部能够紧密结合,确保大树土球和土壤之间不会产生空隙。

田间管理

天竺桂苗木移栽后,加强浇水,禾本科杂草在初期生长较快,除草次数需要增加。苗木生长旺季,可追施磷、氮速效肥,便于促进生长。移栽3年后,天竺桂的生长加快,在每年的冬季根据需要选择定干高度,并进行适当修剪。修枝工作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病害枝和有虫的枝条彻底剪除并集中销毁。

病虫害防治

天竺桂移栽成活后,病虫害少,主要病害有粉实病、茎腐病、猝倒病等,虫害有地老虎蟋蟀科蜗牛、蛀梢象鼻虫、蚂蚁等。

病害

天竺桂的茎腐病可通过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粉实病则可通过喷洒代森锌可湿性粉剂、菌灵可湿性粉剂、等量式波尔多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虫害

蛀梢象鼻虫可通过用烟剂熏杀成虫或用乐果乳油喷洒新梢进行防治。地老虎、蟋蟀、蜗牛等可喷洒氟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天竺桂主要位于中国西藏(山南市南部、林芝市南部)、云南省(东南部地区);其最适生分布区零散分布,主要位于中国台湾、重庆市等地区。

致危因素

由于种子具有间歇结实的特点,加上人类活动频繁和21世纪初对森林的大量砍伐,林下很少见到幼苗、幼树,导致许多天竺桂的天然群体已经消失,现存的天竺桂天然群体也因生态环境转变为农业和种植园遭到严重破坏而处于濒危状态,山脉和湖泊的阻隔也可能是造成天竺桂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

保护级别

天竺桂于201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物种(LC)。

并于2021年被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已经对天竺桂实行了就地保护,其在多个保护区中均有出现。中国浙江普陀山海岛已建立国家重点风景保护区。中国杭州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已引种栽培。已对天竺桂群体遗传变异、天竺桂的适生分布区、天竺桂根部和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等研究。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天竺桂的木材坚硬、耐水湿,可供家具、车辆、建筑、桥梁和造船等多种用途;其树皮、树叶,可提取芳香油,用于各种香精及香料的制作;种子可榨油,果核含脂肪,可制润滑油和肥皂。此外,天竺桂还是蜜源植物

观赏价值

天竺桂树冠整齐,树干直,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叶片和树皮均能散发香味,果熟后黑果满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园林绿化,孤植、从植、列植均可,常被用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种。

生态价值

天竺桂对二氧化硫臭氧均具有较强的抗性,也具有抗污染性,隔音、防尘效果好,可用作厂矿区绿化和防护林带树种,同时,也用作造林栽培。

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天竺桂是由中原地区东部向中国西部逐渐进化的。山脉和湖泊阻隔带来的地理隔离是造成天竺桂资源遗传的重要原因,促进不同亚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助于保护天竺桂的遗传多样性。揭示了天竺桂遗传结构及地理变化规律,为中国天竺桂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也有研究基于天竺桂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发了EST-SSR分子标记,为天竺桂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脱氧核糖核酸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评价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工作提供了科学基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