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来贺 :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原党委书记

更新时间:2024-09-21 06:24

史来贺(1930年7月25日-2003年4月23日),男,河南新乡人,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原党委书记,被誉为新时代农民的先驱,中国乡村的灵魂人物。

史来贺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的一个贫苦农家,1947年参加民兵组织并担任队长,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2月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致富,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史来贺还带领刘庄人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1965年至1977年,他曾任河南省贫协副主席、新乡县委副书记、河南省委委员、新乡地委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来贺带领群众建起华星药厂,并于1986年正式投产,1988年产值就超过3000万元,肌苷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他还在1984年当选为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3年4月23日,史来贺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史来贺先后十六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多次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曾当选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当选三、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中五、六、七、八届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重大贡献专家、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植棉能手。2009年9月14日,史来贺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0年7月25日,史来贺出生在河南新乡刘庄,小名叫“张妞”,上有四个姐姐,为了图吉利,父母给他起了大名“来贺”。史来贺的父亲史传道15岁便开始扛长工,一扛就是20年。后来,遇上荒年,史传道被解雇了,家里的生计,全靠母亲王保香支撑。她纺花织布、拾柴火、挖野菜、捋树叶,全家人吃上顿没下顿。史来贺4岁时得了一场怪病,在一个老婆婆的救治下慢慢好转,但从此说话声音变得沙哑。史来贺9岁开始上私塾,成绩拔尖,但因为贫穷不得不辍学,11岁就开始打短工帮母亲分担家庭重担。

民兵队长

1944年,经姑家表叔说合,14岁的史来贺与长他2岁的刘树珍成了亲。1947年10月,中共新乡县委派到夏庄乡的联防工作组的几名成员奉命秘密来到刘庄,任务是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史来贺闻讯主动申请加入,成为了一名民兵,不久就被推选为刘庄的民兵队长,之后又担任周围8个村的民兵联防队长。

1948年秋天,豫北战役打响,史来贺带领民兵,组织了12副担架抢救伤员,还为解放军挖战壕、筹集运送粮草,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作战。1949年5月5日,新乡城解放,由于史来贺的勇敢表现,新乡军分区、新乡县人武部授予他“支前模范”荣誉称号。1949年8月6日,史来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刘庄第一批党员。

任村支书

1952年12月,史来贺当上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致使刘庄村遗留众多纵横交错的深沟,水灾使刘庄人祖祖辈辈吃尽了苦头,史来贺觉得,不解决土地的遇水即淹问题,刘庄人就很难过上温饱日子。此后他带领大家挖沟排涝,把全村的土地全部改造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的方块田。他一边在湿地上改种萝卜、蔓菁、大白菜等蔬菜,一边建起了粉坊、豆腐坊等副业作坊,又带领群众到离村10多公里的黄河滩割草,解决烧柴、牛羊饲料问题,并出售挣钱。由于想方设法广开谋生渠道,半年时间,大家分了四次红。春节时,乡亲们每家都吃上了白面馍和饺子。

1953年,上级就要调史来贺去当国家干部,派新乡县四区区委书记史广礼“三顾茅庐”。史来贺拉了两张苇席,俩人睡在打麦场上一夜谈心,他说服了史广礼,最终留在了刘庄。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史来贺又在刘庄成立了由干部、技术员和老农组成的“三结合科研小组”,重点研究棉花如何高产稳产。为了提高棉花产量,史来贺和几位社员曾连续8年在棉田里摸索棉花生长规律,掌握虫害活动特点和防治虫害的技术。他自学《农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等专业书籍,逐渐成了植棉专家。1957年,刘庄的棉花首次获得大丰收,1250亩棉田总产皮棉13.937万斤,平均亩产111.5斤,而当时全国棉花平均亩产只有35斤,史来贺一跃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同年史来贺当上全国劳模,上级准备破格提拔他当新乡专区农业局长,他谢绝后留在刘庄。

带头致富

1959年遇到自然灾害,史来贺兼任食堂司务长,1960年7月1日正式兼任司务长。他把村里的三个食堂合并为一个食堂,统一指挥,发动群众,抓住季节赶种萝卜、白菜等蔬菜,不让地闲着。他下达“命令”:任何干部、炊事员和他们的家属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多吃多占,并民主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

1961年,农村推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从生产大队核算退为生产队核算。周围村庄扩大自留地,分养牲畜,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史来贺却弃小求大,坚持以大队为基础。史来贺认为,为了利于发展生产,不必人为拆分几个核算单位,还是不退为好。上级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后,把刘庄作为“不退”典型上报中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20世纪60年代初,史来贺意识到,刘庄的粮棉亩产均高于其他村庄,但持续增产的潜力有限,要想让群众日子过得更加富裕,只依靠农作物的种植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史来贺开始发展畜牧业。他先是带上村里的90元积蓄,亲自去新乡买回3头小奶牛,办起了奶牛场。待奶牛场有所盈利后,他又派人到新疆买回了27匹母马。经过四五年的饲养,奶牛繁衍到了300多头,马群扩大成了年年可卖出几十匹小马的大马场。此外,当时的刘庄大队还养了大群的猪和羊,仅畜牧业一项,年收入就达100多万元。

“四清”干部

1964年10月“四清”工作队进驻刘庄。史来贺成为主要审查对象。但随着“四清”工作进行,史来贺和干部们的“罪名”都被否定了,工作队也让史来贺协助抓生产。“四清”结束时,史来贺在全公社第一个被宣布为“四清”的干部,刘庄大队在全公社第一个被宣布为“四清队”。通过民主选举,史来贺继续担任刘庄党支部书记。

工作队离村以后,史来贺召开一次大会,宣布在运动中不管是谁提了批评意见,不管是对他本人的,还是对干部的,绝不能报复。史来贺不计前嫌,带领村干部主动找错整过他们的群众谈心交心,既批评了这些人的错误,又热情地帮助他们,消除隔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干部群众的思想又统一到一起来了。“四清”运动给刘庄带来的阴云很快被吹散。1965年,新乡地委下达任命史来贺进城当了新乡县委副书记,还兼任刘庄大队支书。不久“文化大革命”动乱,史来贺被打成“黑劳模”“走资派”游街挨斗,1968年9月一个深夜,他带上行李骑自行车回了刘庄。

发展多种经营

1965年以后,刘庄彻底解决了温饱。但同时农业生产中出现了“高产穷队”的矛盾,即收入与投入比例呈负增长趋势:1957年收入14万元,1969年为30万元,13年增长一倍多;1957年投入8万元,1969年为20万元,13年增长两倍多。面对产量高而成本更高的矛盾,史来贺决定在种植业之外另谋出路,即发展社队企业。

在刘庄稳步发展的时候,农业学大寨运动也在全国兴起,1970年8月下旬,国务院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在山西昔阳县开幕,史来贺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他看来,农村要想大发展,还得在学习大寨精神的过程中,发展多种经营。从大寨回到刘庄,史来贺不但坚定了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决心,还总在琢磨着让刘庄更加富裕的其他门道。1974年,大队的一台拖拉机上的喇叭坏了,两名驾驶员就自己尝试修好了,史来贺受到启发带领大家动手搞起了试验。经过几十次试验,史来贺带领的“制造师”们鼓捣出了叫得山响的拖拉机用汽喇叭。开始时,每天只能生产一对,逐渐增加到每天生产100多对。刘庄也从此有了机械厂,有了第一批洗脚上田的“工人”。从此,办企业初尝甜头的史来贺信心大增,于是又相继办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这样,不但解决了刘庄村地少人多、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难题,刘庄在史来贺的带领下广开财源,日渐富裕。到1976年,刘庄人在史来贺的带领下,利用晚上时间大兴土木,开始自己动手建新居。刘庄全村老少一直大干了六年,使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两层向阳的住宅楼。1980年,刘庄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小康村”。

兴办药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史来贺思路更加开阔。1985年,他和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经反复考查,最后决定向高科技领域要效益,重点发展现代化工业企业,投资兴建一座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生物制药厂——华星药厂。史来贺登门诚请制药专家,又动员正上大学的大儿子史世领回村担任药厂技术员。华星药厂于1986年夏正式投产,很快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1990年,史来贺根据对国际抗生素药物市场的综合分析,决定筹办华星药厂第二分厂。当村民听说又要投资六七千万元,好多人都心有顾虑,觉得刘庄干好现有的企业已经可以了,没有必要把现代化的企业规模扩大。史来贺于是与每家村民签订了一份不平等的“协议”:厂子办不成功,由他一人承担全部损失;办成功了,创造的利润全归村集体所有,村民人人有份。华星药厂第二分厂建成后,同样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3年,青霉素钾、青霉素钠生产线相继投产;1998 年,氨苄青霉素投入生产;1999年,技术含量更高的生物发酵分厂破土动工。此外,为给规模宏大的现代化企业提供充足的能源,刘庄又建起了自己的火力发电厂。

到21世纪初,刘庄就积累了近10亿元的集体固定资产,年纳税四五千万,村民绝大部分又住进了更加宽敞的五层单元住宅楼,除享受集体给予的吃、住、行及上学、就医等20多项福利外,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户均存款20万元以上。

因病逝世

2003年春节刚过,史来贺在村民大会上正讲3年规划时,突然剧烈咳嗽,伴有发烧。家人把他送进北京协和医院,经医生诊断,他的肺疾尚未深入膏肓,但是身体严重透支,尤其在晚年,奋力拔高的超重负荷,体力渐渐耗空,已经无法手术。

同年4月初,史来贺转回新乡市中心医院。他在病房又打电话又开会,反复讲刘庄三件大事:一是到2005年,实现华星药厂青霉素原料药万吨产量,刘庄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上交税金达1亿元;二是建好400套村民别墅;三是刘庄建成现代化农村还有一段路要走……4月14日下午,史来贺突然休克,抢救一个多小时不见好转,家人把他送回刘庄,4月23日,史来贺在刘庄去世。

荣誉奖项

注:以上为史来贺部分荣誉奖项统计。此外,他还先后被授予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民兵英雄、全军英模、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功勋等荣誉称号。

人物评价

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习近平

好多人提起来贺同志都很敬佩。我们大家对来贺同志的评价有三句话: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农民的优秀代表,农村基层干部的一面旗帜。——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他上个世纪50年代就闻名全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搞得风生水起,成了河南乃至中国大地上的一面旗帜。——《人民日报》

几十年来,史来贺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新华社

他是一个率性的中原汉子,素来光头,身板壮实,眉目开朗,粗喉大嗓。头上的白羊肚毛巾后来不系了,还是一身布衣,两脚泥巴。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夏秋下雨天,光着脊梁在田野的大雨中呼啸扑腾。一个人,一个村庄,1.5平方公里,50年——这完全是他的主动选择。——《河南日报》

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了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气度。他一生不离开刘庄,始终站立在人民群众中间。他尊重集体智慧和群众力量,使自己不脱离群众监督。他重视学习,从新知识海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这成为史来贺50年红旗不倒的真正奥秘。——中国河南网

为什么史来贺看得远?他不跟风,不图名不图利。为什么史来贺能做到‘五十年红旗不倒’,而且越举越高?那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时时刻刻把乡亲们记在心上。——时任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

史来贺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楼村盖新村、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每一步我都是跟刘庄学,跟史来贺学。他给自己订了四个准则“身不懒、嘴巴馋、心不偏、财不贪”——全国廉政模范,获嘉县楼村党支部书记许福卿

个人生活

史来贺的妻子叫刘树珍,刘树珍父亲早年被日本人抓劳工砸死在煤窑里,全家外出逃荒前,把16岁的她送到史家成亲,1944年,史来贺才14岁时便与刘树珍结婚。史来贺有5个孩子,他曾与家人约法三章:一不比群众特殊,二不占集体便宜,三不收礼送礼。几十年老伴没乘过他的车,5个孩子也要谨慎行事。在史来贺去世20天后,刘庄全体党员大会上,不提候选人,直选新一届村党委书记,大儿子史世领以全票当选。

后世纪念

追悼与祭奠

史来贺的追悼会于2003年4月30日在刘庄大礼堂门前举行,由于当年非典盛行,规定参加人员严格控制在400人以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从北京打来电话,对史来贺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亲属表示诚挚慰问。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基层单位送的800多个花圈,层层簇拥,淹没了礼堂门前的广场。

史来贺的骨灰,一部分撒向了刚刚抽穗的青青麦田,一部分埋入了刘庄的泥土。他去后第一个春节,许多人家的第一碗饺子,都端到了小柳树旁的墓地;一连3个春节,许多别墅都不贴红对联。每个忌日,每年清明,村民都用鲜花供品祭奠他,连附近卖烧饼的外村人也拜谒他。

纪念场所

史来贺纪念馆位于新乡七里营镇刘庄村,占地19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12个展厅,布展照片300多幅,各类展品100余件。

纪念活动

2003年9月17日,按照中组部、中宣部和河南省委的统一部署,河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和新乡市委在省会郑州联合召开学习史来贺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2011年以来,新乡县纪委组织编发了廉政文化书籍《共产党人的楷模——史来贺》,免费发放给干部群众。

2013年,为纪念史来贺逝世10周年,《新乡日报》开辟了“史来贺精神耀牧野”专栏,刊发社会各界纪念史来贺的文章。

2018年7月,焦作中院大力开展“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主题活动。焦作中院组织近40名党员干部,赴新乡七里营镇刘庄村,参观史来贺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023年5月,农行郑州金水支行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廉政教育基地史来贺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纪念作品

2004年,为缅怀与纪念史来贺,河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史来贺———“三个代表”的典范》《史来贺与刘庄》两本书。

2005年5月,新华社军分社济南军区支社前社长蒋永武所著的长篇传记文学《史来贺》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15章,共50万字。

2014年6月20日晚,豫剧《史来贺》在新乡县刘庄村礼堂首演。该剧总投资210万元,主要讲述了1988年至1990年间,史来贺为再建新药厂向村民筹款借钱的故事,艺术再现了史来贺的干群情、夫妻情、父子情。

2015年7月12日,以史来贺为题材的中国人物画作品《中国村魂》正式入藏史来贺纪念馆。

2017年5月5日,中央电视台重点创新节目《国家记忆》《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系列播出第五集《史来贺》。

2023年4月,史来贺逝世20周年,《河南日报》发表文章《史来贺:七个“始终”彰显榜样风采》纪念。

参考资料

中国村魂——追忆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河南日报.2024-08-08

中国村魂——追忆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人民网.2024-08-08

中国村魂——追忆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河南日报.2024-08-08

纪念史来贺逝世20周年:七个“始终”彰显榜样风采.搜狐网.2024-08-08

史来贺:农民致富的领头人.新华社.2024-08-08

史来贺.河南党史方志网.2024-08-22

史来贺一生的贡献.新乡日报.2024-08-14

“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及事迹简介(5).新华网.2024-08-08

(受权发布)“最美奋斗者”名单.新华网.2024-08-08

中国村魂——追忆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共产党员网.2024-08-14

史来贺一生的贡献.新乡日报.2024-08-14

史来贺精神:一面永不褪色的红色旗帜.中工网.2024-08-08

共产党员网首页.共产党员网.2024-08-08

史来贺.新乡干部学院.2024-08-14

“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及事迹简介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4-08-08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农村基层干部的一面旗帜——史来贺.新乡总工会.2024-08-19

史来贺一生的贡献——纪念史来贺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上).河南新乡干部学院.2024-08-19

温家宝总理看望刘庄群众侧记.新浪网.2024-08-14

对群众何以有“两怕”——记史来贺.央广网.2024-08-14

村支书的榜样——史来贺(图).新浪网.2024-08-22

村支书的榜样——史来贺(组图).中国河南网.2024-08-19

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纪念史来贺同志逝世二十周年.鄘南政法.2024-08-08

参观史来贺纪念馆,感受榜样的力量!.焦作中院.2024-08-08

史来贺 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原儿女的自豪.新浪网.2024-08-19

英模精神放异彩——新乡全力创建全国廉政文化示范县工作纪实.共产党员网.2024-08-19

农行郑州金水支行赴史来贺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映象网.2024-08-08

追寻史来贺的心路历程.光明日报.2024-08-19

豫剧《史来贺》在新乡县刘庄村首演 博得满堂彩.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8-14

画作《中国村魂》入藏史来贺纪念馆.河南日报.2024-08-19

《国家记忆》 20170505 《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系列 第五集 史来贺.央视网.2024-08-19

纪念史来贺逝世20周年:七个“始终”彰显榜样风采.河南日报.2024-08-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