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蜥虎 :壁虎科蜥虎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8:14

史氏蜥虎(学名:Hemidactylus stejnegeri),又名台湾蜥虎,是壁虎科蜥虎属爬行纲。其标本采集自台湾花莲郊外温泉的一座旧木屋的墙上及天花板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花莲。

形态特征

体中等大小,成体头体长48.6-59.6mm,吻长7.2mm,眼径3.7mm,鼻间距1.6mm。吻很长,吻端圆。吻鳞四边形,宽约为长的五分之三,背中央有深缺刻;鼻孔位于吻鳞、第一上唇鳞、上鼻鳞及3枚后鼻鳞之间,两上鼻鳞间有一纵列2小鳞,眶间鳞46枚。上唇鳞14枚,下唇鳞11-12枚。颏鳞三角形,明显大于邻接的唇鳞。颏片两对,内侧一对较大,互相接并各与第一下唇鳞相接;外侧一对彼此分开,与下唇鳞间亦由小鳞隔开。与体背鳞片相比较,吻部鳞片较扩大,体背面及侧面鳞片很小,粒状,无扩大的疣鳞,体腹面鳞片大而扁平,菱形;体中部117个鳞列。指、趾长,中等扩张,整个下表面均具攀瓣,2-8个亚末端攀瓣分裂为二或具深缺刻,余完整。指、趾末端均具爪,爪在扩大部上伸出。脚的指骨式为2-3-3-4-2;趾I-II间无蹼,III-IV间稍具;3-4列稍扩大的肛前鳞几乎达股部末端,鳞上无孔但有凹陷。从腋到鼠蹊部或后肢的后缘无皮肤褶;尾基两侧无大trt鳞;尾极扁平,开始部分具侧锯齿,再生尾的侧锯齿较弱或缺乏。尾下有一纵列宽大于长的鳞板。

生活时,背部底色为灰棕黄色,吻部稍暗,身体及四肢上具不清晰的乳白色斑点,尾末的四分之三部位约有11条不清晰的灰色横带。头、体、尾的腹面及四肢的大部分乳白色;趾下灰色,攀瓣的色较暗,液浸标本背部底色变淡,身上的斑点条纹不清晰。

生活习性

史氏蜥虎是夜行性动物,以昆虫及小型节肢动物门为食。每次可产下不相黏的两颗卵。此种证实为可孤雌生殖,野外雄性极少。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台湾

国外分布:菲律宾(吕宋岛)

栖息环境

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

保护级别

史氏蜥虎已被入列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