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雀 :脊索动物门雀形目动物

更新时间:2023-09-25 11:02

唐纳雀:具九枚初级飞羽的鸟,它们在英语中被称为“tanager”——因为只有九枚发育完整的初级飞羽,而第十枚已大大退化。大部分为中等体型,以“Tangara”属的种类为典型,体重约20克。但存在相当的差异,如刺花鸟类、旋蜜雀类和锥嘴雀类中的部分种类重仅为10克左右,同时有不少种类重30克以上,其中白顶唐纳雀的体重超过100克。

外形特征

体羽颜色可以很夺目,如仙裸鼻雀科便名不虚传,这种鸟的背和翅为黑色,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绿色的头、蓝色的腹、青绿色的喉和猩红色的腰。而即使如此,有些色彩绚丽的种类在幽暗的森林里或热带树荫层仍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其他种类的体羽则要暗淡得多,一般以褐色、灰色、暗黄色、暗绿色为主。在近半数的种类中,雌鸟着色不如雄鸟醒目,而雄鸟会常年保留鲜艳的体羽;但在其他许多种类中,两性相似,雌鸟和雄鸟一样拥有亮丽的羽色。

喙的大小和形状相当多样化,反映出饮食的特化。一些种类进化成仅食果实、花蜜、昆虫或种籽中的某一种;不过其他大部分为杂食类,这些食物都会摄取。作为一个整体而言,裸鼻雀科的饮食中果实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鸟科,并且有些种类不消化所吞入的果核。因此,该科有可能是目前美洲热带树木和灌木最主要的种籽散布者。

体型:体长9~28厘米;体重8.5~114克。

体羽:极为多样化,从多种鲜艳的着色至灰色、橄榄色、黑色和白色。两性或相似或迥异。

栖息环境

从低地到高山的森林、灌丛、种植园、公园、花园、草地。

生活习性

在各种表层捕食昆虫的种类会通过不同的觅食方式在同一地区实现共存。如有些种类在大片的苔藓植物中觅食,有些在树枝背面觅食,有些在叶面觅食;唐纳雀等少数种类在地面捕捉昆虫,而灰头唐纳雀等种类会加入小型鸟类组成的混合觅食群,尾随蚁群捕食被蚂蚁从地面落叶层惊起的昆虫。

某些种类仅偶尔摄入少量花蜜,但有几个种类特化为专食这种富含能量的食物。其中旋蜜雀类有长而略下弯的喙;而刺花鸟类的上喙末端具钩,用以持住管状花,同时用下喙刺穿花冠。因此,这些鸟摄取花蜜但并不给花授粉,故常被称为“花蜜强盗”。除了喙适应于食蜜习性外,这些种类中许多还有不寻常的舌:有些为管状,有些带须边,有些则舌尖分叉。

同样,食虫种类也进化出特化的行为和喙结构以帮助它们获取猎物。如燕嘴唐纳雀其他方面与别的唐纳雀相似,差别在于这一种类的喙宽而扁以及翅尖、像燕的翅。和其他唐纳雀一样,这种鸟以食果实为主,但同时它们也会像燕那样在空中兜捕昆虫――它们很宽的嘴裂可助它们一臂之力。

鸣声:总体而言,鸣声发育不全;有些种类完全不鸣啭;只有少数种类会发出持续欢快的鸣啭。

饮食:一般食昆虫、果实、种籽和花蜜。

分布范围

西半球,从加拿大至南美南端,此外还包括安的列斯群岛以及南大西洋的高夫岛、英纳塞西布岛、南丁格尔岛;大部分见于热带地区。

繁殖方式

通常为精致的敞开杯形巢,筑于树上或灌木上;有数个种类的巢带覆盖,入口在侧面。

窝卵数一般为2枚,但在歌雀类以及少数在北温带繁殖的种类中可达4~5枚;蓝色、蓝灰色、灰色或白色,带淡紫色、褐色或黑色斑点或斑纹。孵化期为12~18天,雏鸟留巢期11~24天。

保护状况

共有45个受胁种,其中锥嘴唐纳雀和红喉唐纳雀以及三种食籽雀——图马食籽雀(Sporophila insulata)、黄腹食籽雀(S.melanops)和纳氏食籽雀(S.zelichi)被列为极危种。

所有种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