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更新时间:2024-09-20 15:32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1984年批准建立的专业研究机构。2008年5月14日,小麦研究所从都江堰市搬迁到了成都温江区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于 1991 年 4 月 19 日 视察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对首任所长颜济 教授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40人,包括教学科研人员22人,科研助理 9人,技术工人4人,办公室管理人员2人,实验室管理人员1人,工勤人员2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博士导师10人,教授或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8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具有出国留学或国外合作研究经历的教师16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首批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后备人选6人。

组织结构

下设机构

小麦研究所设有小麦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育种、小麦细胞遗传与染色体工程育种、小麦族系统学与资源利用3个研究室,3个研究室下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细胞遗传实验室、种质资源与材料创新实验室、品质遗传与分析实验室及育种基地6个实验室。拥有固定多年生苗圃、标本室、中期和短期基因资源库以及温江区都江堰市2个大田试验基地。

小麦研究所办公室 主任:王志容

小麦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室 主任:颜泽洪,研究员,博士导师

小麦细胞遗传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室 主任:兰秀锦,研究员,博士导师

小麦族系统学与资源利用研究室 主任:张海琴,博士,副研究员,硕士导师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1990)、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200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小麦异种属基因库的建立及物种生物系统学研究,1999年;麦类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2006年;小麦重要育种目标性状基因的鉴定与利用,2011年)。近年,培育川农16(国审)、良麦2号、良麦3号、良麦4号、蜀麦375、蜀麦482等小麦新品种。

小麦研究所自1988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目前共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72名,其中2篇博士学位论文分获2003和2004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小麦特异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节节麦物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08,2009,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小麦族猬草属植物基因组组成及其分类地位研究;小麦异源六倍化过程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小麦种子蛋白及赤霉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鉴定)。近年来,已先后有28名博士生及硕士毕业生,获国家留学基金会资助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培样及攻读博士学位。

部分获奖成果

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990年)

完成人:颜济、张显志、王世光、杨俊良、孙福珍、邹应龙

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年)

完成人:颜济、杨武云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

麦类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6年)

完成人: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魏育明、兰秀锦、颜泽洪、杨瑞武、伍碧华、侯永翠

小麦重要育种目标性状基因的鉴定与利用-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年)

完成人:郑有良、刘登才、魏育明、张连全、王际睿、颜泽洪、陈国跃、代寿芬、江千涛、兰秀锦、舒焕麟、李伟

新型小麦亲本材料的创新与评价研究(1998年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中国农科院主持, 颜济主研参加

小麦异种属基因库的建立及物种生物系统学研究(1999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完成人:杨武云、颜济、周永红、卢宝荣孙根楼、张新全、伍碧华、刘登才郑有良

小麦族远缘杂种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2002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人:伍碧华、周永红、郑有良、刘登才、颜济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的收集、鉴定、保存、遗传评价和利用研究(2002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刘登才(排名第三, 四川省农科院主持)

源于节节麦的抗穗发芽优异小麦新种质“RSP”(2001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人:兰秀锦、颜济、刘登才、郑有良、杨武云

小麦生化与分子标记应用研究(2001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人:郑有良、周永红、魏育明、刘登才、吴 卫

麦类近缘属抗赤霉病基因资源(2000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人:颜济、刘登才、万永芳、杨俊良、周永红

小麦高亲和材料“J-11”的研制、遗传及应用研究(1999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人:颜济、罗明诚、郑有良、杨俊良、刘登才

导入黑麦基因创制的小麦多小穗新材料“10-A”及其育种研究(1999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人:郑有良、颜济杨武云、兰秀锦、魏育明

授权专利

学术论文

近期论文

1.Microsatellite Mutation Rate during Allohexaploidization of Newly Resynthesized Wheat

2.Genetic map of Triticum turgidum based on a hexaploid wheat population without genetic recombination for D genome

3.Characterization of a QTL affecting spike morphology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3H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based on near isogenic lines and a NIL-derived population

4.Characterization of HMW-GSs and their gene inaction in tetraploid wheat

5.Allelic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MW glutenin subunit 1Ay in Triticum 物种

6.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s from the leaves of wild and domestic Chimonanthus praecox

7.Novel variants of HMW glutenin subunits from Aegilops section Sitopsis species in relation to evolution and wheat breeding

8.Mapping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Sph derived from Tritium sphaerococcum Perc. with SSR, SRAP, and TRAP markers

9.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n 镰刀菌属 graminearum, the major causal agent of fusarium head blight in wheat

10.Characterization of barley Prp1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and under abiotic stress

11.Evolutionary 动力学 of the Pgk1 Gene in the Polyploid Genus Kengyilia (Triticeae: Poaceae) and Its Diploid Relatives

12.Development of chromosome 6D-specific markers for α-gliadin genes and their use in assessing dynamic changes at the Gli-2 loci

13.Comparison of homoeologous chromosome pairing between hybrids of wheat genotypes Chinese Spring ph1b and Kaixian-luohanmai with rye

14.Introgression of chromosome 3Ns from 新麦草属 huashanica into wheat specifying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15.Mitotic 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 Is a Mechanism for Novel Changes in 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in Wheat-Rye Hybrids

16.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LMW glutenin genes from Taeniatherum Nevski

17.Transfer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from Aegilops variabilis to bread wheat

18.Synthesizing double haploid hexaploid wheat populations based on a spontaneous alloploidization process

19.Molecular tagging of a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in Aegilops tauschii

20.Identification of novel α-gliadin genes

21.Development of chromosome 6D-specific markers for α-gliadin genes and their use in assessing dynamic changes at the Gli-2 loci

22.Genomic constitution of the allo-octoploid 披碱草属 tenuis (Poaceae: Triticeae) of New Zealand

23.Phylogenetic inferences in Avena based on analysis of FL intron2 sequences

24.The impact of single 核苷酸 polymorphism in monomeric alpha-amylase inhibitor genes from wild emmer wheat, primarily from Israel and Golan

(以前所发表论文请点击扩展阅读)

学术著作

颜济,杨武云编。《小麦族生物系统学 第一卷 小麦-山羊草复合群》,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颜济,杨俊良编。《小麦族生物系统学 第二卷》,农业出版社,2004。

颜济,杨俊良,伯纳德R·包姆主编,2006。《小麦生物系统学》(第三卷),中国农业出版社(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专著)。

颜济、杨俊良教授等著。《小麦族生物系统学 第四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

郑有良副主编,2003。《作物育种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

周永红主编,2004。《普通生物学》,高教社

郑有良, 周永红, 刘登才主编, 1999. 《小麦特异种质资源研究》,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郑有良,周永红,魏育明主编,2001。《小麦分子生物学应用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郑有良等,1998。《植物外源基因转移育种》,四川科技出版社。

郑有良等,1998。《第四届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会文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合作交流

先后与日本木原生物研究所、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密苏里植物园、南达科塔州立大学、加拿大农业部东部粮食与油料作物研究所、美国南达科塔州立大学、瑞典农业科技大学、丹麦皇家农牧大学、英国剑桥实验室、以色列海法大学进化研究所、加拿大圣母马丽大学、中国农科院、四川大学等建立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本研究所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加大力度培养博士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充分鼓励博士生参与竞争性申报国家留学基金会资助的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目前已先后有28名博士生及硕士毕业生获国家留学基金会资助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培养及攻读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