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史蒂文·雷蒙德 :埃里克·史蒂文·雷蒙德

更新时间:2024-09-20 15:55

埃里克·史蒂文·雷蒙德,著名的计算机程序员,开源软件运动的旗手。他是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曾经为Emacs编辑器作出贡献。雷蒙德还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他还编写了一个最初用于Linux内核设置的设置程序。

人物生平

埃里克·雷蒙德,全名“埃里克·S·雷蒙德”(Eric Steven Raymond)。常用名称ESR,著名的计算机程序员,开源软件运动的旗手。1957年,雷蒙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正好就是黑客文化发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尔曼发动自由软件运动的大本营。但雷蒙德从小就跟随父母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走,13岁之前已经学会了两种语言。1971年,他回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6年起开始接触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雷蒙德不是光说不练的笔杆子,他是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曾经为EMACS编辑器作出贡献。雷蒙德还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最近他还编写了一个最初用于Linux内核设置的设置程序。

个人名言

雷蒙德的名言,“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对开放源代码运动影响很大,这亦即是著名的林纳斯定律

多才多艺

与等许多黑客一样,雷蒙德也多才多艺,不拘一格。迷恋科幻小说,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能演奏多种乐器。还是空手道黑带选手,酷爱武术和血腥暴力的射击游戏。这位“务实”的自由主义者也有出格的地方,比如他坚持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关于公民持枪械的自由,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对,但他自己却十分喜欢和人争辩该议题。他目前在宾州的一家非赢利的网络公司工作,为他的从事的自由软件运动而奋斗。

理论家

1997年以后,雷蒙成为了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主要理论家,以及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他还担任了开放源代码运动对媒体、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优秀的演说家,并曾经到过六大洲的15个国家进行演说。他的话经常被主流媒体所引用,并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个人著作

自由软件启蒙阶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之笔呼啸而出,其核心著作被业界成为“五部曲”:《黑客道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大教堂和大集市》(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开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锅炉》(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大教堂和大集市》,它在自由软件运动中的地位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经》。而用黑客们的话说,这是“黑客藏经阁”的第一个收藏。

大教堂和市集》的伟大之处在于,第一次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将自由软件和商业封闭软件之间的区分开来。“我一直想找一个比喻,能够强调我所发现的在两种开发模式中所存在的重要区别。一种是封闭的、垂直的、集中式的开发模式,反映一种由权利关系所预先控制的级权制度;而另一种则是并行的、点对点的、动态的开发模式。”这个比喻诞生了:前者就是封闭的大教堂模式,后者就是开放市集模式。他以极强地说服力,说明了自由软件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不仅仅是乌托邦的理想,而是在开发模式上真正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微软的模式就像是艰难而缓慢的大教堂建造工程。这种大教堂的方式在修补软件“Bugs”,保障软件质量方面明显失效。而自由软件则仿效了自由集市的模式。在集市里,公开源代码的程序随时随地地暴露在千万名程序员的眼皮底下,使“Bugs”无处藏身,并能随时修改。这种一边开发、一边调试修改的同步方式比大教堂的“α测试、β测试”方式先进得多。用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自由软件模式的核心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大教堂与集市》当代软件技术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中文版首次出版!

《大教堂与集市》是开源运动的《圣经》,颠覆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思路,影响了整个软件开发领域。《大教堂与集市》是开源运动的独立宣言,它清晰、透彻和准确地描述了开源运动的理论与实际应用,对开源软件运动的成功和Linux操作系统的广泛采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斯托尔曼

在业界的活跃程度,雷蒙德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雷蒙德与斯托尔曼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自由主义者,是优秀的演说家和煽动家,都富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都不注重物质生活,热爱编程和写作,都由迷恋黑客文化而成为一个另类的黑客。因此,当斯托尔曼在80年代初启动自由软件运动时,雷蒙德很快受到感召,投奔斯托尔曼的门下,成为了FSF最早的撰稿人之一。

但是,雷蒙德与斯托尔曼又有区别:如果说斯托尔曼天生就是一个纯粹的革命家,那雷蒙德如他自己所形容:他是一个类似火把、医生、宣传员、大使、福音主义者一类的人物。但本质上,更是一位时刻停留在古罗马露天竞技场中央的“斗士”。有着强烈的写作冲动,外向型的性格,喜欢与媒体打成一片,他的曝光率和“出镜率”无疑是所有黑客中最高。与埋头苦干和默默感召相比,他更需要时刻站在屋顶大喊,不断向世人发出信息;与纯粹的理想和执着的信念相伴,他更喜欢和记者和总裁们打成一片;与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自娱自乐,他希望把新的理念带到华尔街,让资本市场也为之倾倒。

雷蒙德与斯托尔曼注定了不能成为软件业的“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而最终分道扬。尽管,雷蒙德宣称,他和斯托尔曼已经是二十年的老朋友,他们之间有时候会有一些摩擦,但他们只是讨论问题罢了。但事实上,你很难见到他们之间有什么合作,哪怕是一次合影。他们之间的分歧最终引发了道路之争,曾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变成了“持不同政见者”。自由软件运动的裂缝由此产生。

个人成就

1990年,他编辑了《新黑客字典》 。从此对黑客文化着迷,成为黑客部落的历史学家和黑客文化的学者,1996年写成了《黑客道简史》。他开始把自己定位于人类学家:“人类学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及整个社会,研究人类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等。我考虑最多的是有关计算机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于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们的高超技术和程序。”

1997年5月,他完成的《大教堂和大集市》在Linux Kongress上发表,受到了空前的欢迎。这本书最大的成就就是1998年促成了网景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成为开放源代码软件,标准着主流商业界第一次全面认同了他的理论。因为写作此文,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1998年2月3日,硅谷的一次会议上,“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由第一个参与者在会上提出,后来发展成为开源运动,并最终成为开源的发起组织。雷蒙德成了领导这场运动的理论家,成为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相关评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辩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目前,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