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新区 :北京市规划的城市新区

更新时间:2024-09-21 05:12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房山区五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也是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所在。该区涵盖多个规划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同时是全市重要的农副食品生产基地。

城市发展新区占地6295.57平方公里,占北京总面积的38.36%;2006年常住人口424.7万人,占26.86%,常住人口密度为675人/平方公里;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434.92亿元,占全市的19.64%。

存在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较低且不平衡,布局过于分散,规模效应较差;

城镇发育滞后,不能有效发挥市区疏散功能承接地的作用;

基础设施与城镇化进程不协调,并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镇建设步伐;

区域差距与城乡统筹不协调,城乡差距较大;

水资源短缺、后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调整思路

通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扩充经济总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加快重点新城建设,吸引市区次级功能向该区转移,为市区向国际城市功能跃迁准备条件;

注入功能活力,推动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

调整内容

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生活性服务体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体系;

通过教育、医疗、文化以及休闲产业的布局牵引,带动市区功能的进入;

启动顺义区通州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新城建设,构建反磁力系统,分担市区功能。

新城建设属于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总体目标

初步形成经济结构合理、城镇功能基本完备、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发展新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吸引产业的转移和集中,扩充经济总量,培育城市新的增长极;以各级产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建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新城,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转移的任务。

发展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5%以上,税收增长指数和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稳步上升。工业集中度、投资指数显著提高,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水耗显著降低。基本形成与重点新城功能定位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结构。

2、到2010年,新城建设基本完成,市级中心镇功能进一步完善,一般建制镇主导产业突出,综合实力增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外来人口管理指数逐年提高,非正常集体越级上访批次逐年减少,公共安全指数、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不断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主要任务

1、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融合。一是重点发展高效益、高科技含量、强关联度、低消耗、低污染的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都市工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产业群,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都市型工业的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物流业、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等商业新型业态繁荣,营造“宜居、宜商”的良好发展环境。三是实现二、三产业联动,构建“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格局,注意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互补性,并以重点功能区为依托,引导和推动空间组织形态上的产业集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区域之间相互协调、资源效能充分发挥的局面。

2、启动新城建设,构建反磁力系统。一是增强新城人口与产业承载功能,缓解中心城区的负担,重点推进顺义区通州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重点新城建设,辐射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其中,顺义做好临空经济和新城建设的文章;通州以建设“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为核心,大力发展以文化产业为主体的现代综合服务业;亦庄则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快一批重点城镇建设,形成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节点,积极发展其它小城镇,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三是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市政基础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中心村,促进农村人口的集中,形成以新城为核心,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小城镇带动广大农村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3、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一是要整合和提升城市发展新区生产性、生活性以及公共服务产业,优先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是公共服务业中的薄弱环节,谋求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形成以顺义区通州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新城为核心,服务于周边地区的区域高等级服务中心地。二是形成以新城主城区为核心、中心城镇带动一般城镇,小城镇带动广大农村的服务网络体系。三是创新招商模式,重点引进知名品牌和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和品牌产业,引领和带动综合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支撑条件。一是加强新城与中心城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区间的联系,解决好新城之间的交通路网联系;巩固与延庆八达岭、京承、京哈铁路、京开、京石、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等周边主要交通干道的联系;加快城市发展新区内部区、镇、村三级路网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努力形成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结构合理、高效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综合规划管理的长效机制。

5、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新区。一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分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口综合调控机制。二是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围绕商贸服务业、物流业、旅游业、会展业等区域经济新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四是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扶持弱势群体,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

6、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新区农村建设。一是要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以籽种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为代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抢占农业高端市场,向农产品加工、储藏、流通农业等相关产业延伸与拓展,实现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生态化。二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推进新区“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建立“三农”发展投入与分配机制,根本上扭转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增加值过低的状况,在努力缩小新区农村与城区之间人均GDP差距的同时,要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居民享受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福利水平的差距。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