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 :中国台湾作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6:22

李格弟(1956年12月18日-),原名黄庆绮,台湾出生,原籍广东省五华县人。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曾于出版社及电视公司任职,十九岁开始写现代诗,引起台湾诗坛的瞩目。1984年自费出版的诗集《备忘录》,从送打、编排、开本到封面设计一手包办,只印制了500本,1985年即告绝版。但至今《备忘录》的盗版影印本,仍不断在人们手中转印、流传。第二本诗集《腹语术》,同样也是自费出版,诗人罗智成形容那是“抵抗现实的书”,第三本诗集《摩擦·无以名状》则是由《腹语术》中,所有的文字一块块剪下,重新拼贴而成的,这种一再颠覆传统,挑战语言的极限的创作方式,正是夏宇的人和诗,令人着迷的神秘力量。夏宇涉猎创作的文类颇广,她不只写诗,写小说,也写散文、剧本,另以笔名童大龙、李格弟等发表歌词。2020年9月,凭借《ophelia》获得2019年度京都念慈菴·流行音乐全金榜“年度最佳作词”奖。

个人经历

早期曾参加草根诗社,诗集未出之时,即入选1981年由张默所编的《现代女诗人选集》可见其受瞩目的程度,且在1984年获得《中外文学》举办第一届现代诗选拔第二名。并于同年九月自费出版了一本似工艺作品的诗集《备忘录》。其中一首《甜蜜的复仇》曾让许多读诗的与不读诗的人都沉浸在一场腌渍的快乐里。而1991年出版的《腹语术》其跳跃性思维与阴性书写魅力更努力挑逗诗的界线与多样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诗集末尾附录了1988年《现代诗》复刊第十二期中万胥亭与夏宇的一篇笔谈,当中稍可浅见其部分创作观,尤其是提及复制与原创之间的观念,在1995年出版的《摩擦,无以名状》中有了另一种的呈现:将《腹语术》原稿放大影印,再剪裁重新编组而成的全新诗集,即使是熟悉的字眼或难求变化的材质,在内容或装订上,作者都别有用心体现心意。1999年夏末,夏宇出版了《不修边幅》的同名诗集。其中作品最能阐发《各自表述》的定义。这股非主流里的窃窃私语,更引起台湾小剧场的注意而把其诗搬上舞台发表。

人物荣誉

第二届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等奖

创世纪”创刊三十周年诗创作奖

第一届中外文学现代诗奖

2019年度京都念慈菴·流行音乐全金榜“年度最佳作词”奖

1984年获得《三十周年诗奖》诗歌奖

2016年凭借《第一人称》获得《年度最期待作家》奖

2012年凭借《请你给我好一点的情敌》获得第23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提名

作品评价

我在“诗歌”中间加一个间隔号,因为夏宇除了写诗(以及散文、剧本),还以“李格弟”等名字写了大量流行歌词,《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残酷的温柔》《你是天上最远的那颗星星》等等;这些都是相对比较主流、大众的歌曲,她又出过一张前卫风格、地下色彩的专辑《夏宇愈混乐队》,同样令我喜爱。———她将古代本是同源、后来被割裂了的“诗”“歌”重新统一起来。

夏宇的书即使在香港书店也甚为冷僻,我直到去年才得有心的朋友托人代觅得一册《腹语术》。这是她的第二本诗集,由台湾现代诗季刊社出版,1991年3月初版,1997年3月二版一刷,2005年6月六刷。和第一本诗集《备忘录》一样,都由她自己设计封面、版式。

以《备忘录》为代表的早期诗作,写人生的悲哀,世事的感慨,有一股冷冷地一刀切入本质的狠劲:《爱情》像一颗“拔掉了还/疼”的龋病;脸上的痘痘“比昙花短/比爱情长”的《疲于抒情后的抒情方式》;把爱人腌了风干用来下酒的《甜蜜的复仇》;在小镇里批改学生关于“时代巨轮不停转动”的作文的《一生》;“诗显得太奢侈了/而且/有点无聊”的《诗人节》……

自《腹语术》起的后期作品,少了一些警句,多了对文本内核和外延的挖掘;少了一些尖锐,多了一份超脱的黑色幽默,在我看来她这才从现代主义真正转入后现代主义。我同样喜欢这些带着沉叹与嘲讽的微笑腹语:《某些双人舞》,某些《非常缓慢而且甜蜜的死》,《我们苦难的马戏班》(“终究是要死于虚无的 / 可是琴,也要这样慢慢弹着的”),《逆风混声合唱给ㄈ》(“在忧伤和虚无之间 / 我选择百里香和薰衣草”)。

人物评价

澳门大学中文院长邓国光先生称夏宇为“女才人兼诗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刘美用1500多年前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刘语评价女诗人夏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人物作品

演唱单曲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