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鲢 :大海鲢科大海鲢属的一种鱼类

更新时间:2024-09-20 14:29

大海鲢(学名:Megalops cyprinoides),别名粗鳞鲢、海庵、草鲢等,属于海鲢目大海鲢科大海鲢属。雌性成鱼体长约45.4厘米,雄性成鱼体长约30厘米,成鱼体重最大可达18千克,寿命可达44年。大海鲢外表呈梭形,光滑被有大圆鳞。其背侧部呈蓝绿色,两侧和腹部呈银色,鳍呈现黄绿色,鱼尾有明显分叉。下颌前较口吻部突出,颌骨间有骨质喉板,牙齿较小呈现颗粒状,舌呈圆形。与颅骨接触位置有特化用于在缺氧水中呼吸空气的鱼鳔

大海鲢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水域,其分布范围北至韩国南部,南至阿拉弗拉海和新南威尔士海域。大海鲢为肉食性,主要以各种甲壳亚门、昆虫和鱼类作为食物,行洄游型生活史。大海鲢是重要的垂钓鱼类以及食用鱼类,是重要的咸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同时也为评估生态系统淡水调控效应的指示物种。

2016年大海鲢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数据不足(DD)物种。

形态特征

大海鲢雌性成鱼体长约45.4厘米,雄性成鱼体长约30厘米,最大可达150厘米;成鱼体重最大可达18千克。大海鲢呈梭形,外表光滑,背腹缘浅弧形,具有较高长宽比。其背侧部呈蓝绿色或橄榄色,两侧和腹部呈银色,鳍呈现黄绿色。鱼尾有明显分叉,分叉长度最大可达610毫米。

其外表面被有大圆鳞,前缘波浪状,而头部和鳃盖无鳞片,臀鳍基部及尾鳍被有小圆鳞,胸鳍和腹鳍基部有明显的腋鳞。侧线鳞片数量约为36~42片。大海鲢的眼较大,并覆盖脂肪组织。鳃耙组成为15~7+30~35,形态长而细,鳃盖条约26~27个。下颌前较口吻部突出,后延伸至眼后部,颌骨间有骨质喉板,牙齿较小呈现颗粒状。两颌、犁骨、腭骨、翼骨和舌上均有绒毛状齿,舌呈圆形。与颅骨接触位置有特化用于在缺氧水中呼吸空气的鱼鳔。其鱼鳍无刺,背鳍位于身体中间,约16~21条,最后一条鳍条细长呈丝状,胸鳍约15~16条,位于近腹侧的低位,腹鳍10~11条,臀鳍起始于腹鳍后,约22~31条。背鳍和尾鳍边缘以及胸鳍的末端均散有小黑点。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大海鲢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波斯湾红海和纳塔尔海域等热带水域,其分布范围北至韩国南部,南至阿拉弗拉海和新南威尔士海域。在高海拔群岛中,大海鲢分布在帕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在澳洲,其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海域,黑德兰港和图罗斯河附近。此外在内陆的马拉维津巴布韦和伦德交界处也有大海鲢的分布报道。以及在米塞洛河和赞比西河下游至莫桑比克马罗梅乌水域均有广泛分布。在中国大海鲢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台湾海峡

栖息环境

大海鲢为洄游型鱼类,成鱼主要栖息在海洋以及河口区域,大约50米水深处;幼鱼和较小的成鱼主要生活在河口、内湾、红树林或沿海湖泊的上游。而在淡水中,大海鲢主要生活在泻湖、沼泽、湖泊、沼泽死水区以及热带河流的淡水河段。大海鲢能够耐受广泛的水体pH值范围(约5.2~9.1)和从0到100的盐度。最适温度约为19.8~27.6摄氏度。

生活习性

摄食习性

大海鲢成鱼为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各种甲壳亚门、昆虫和鱼类作为食物。随栖息地和季节的变化,其摄食谱系会相应改变,呈现机会主义式的摄食模式,且偏好上层水的猎物。而幼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作为食物。大海鲢在夜间较白天更为活跃,其眼睛可在弱光情况下有较好视力进行觅食,以捕食鱼类或对虾属等底栖无脊椎动物。

呼吸习性

大海鲢在与颅骨接触处有特化的鱼鳔,可同时兼容两种呼吸方式,能够通过鳃和鱼鳔交换呼吸气体。其会定期上游至水面以呼吸空气,一方面减少暴露于捕食者,另一方面在低氧环境中进行氧气供应补充,如雨季过后水位下降变暖、分层且缺氧的沼泽水域中,以及在这些水域中,由富营养化导致进一步缺氧时,该类呼吸模式给予大海鲢更高的生存优势。

繁殖生长

大海鲢是可全年在近岸海域繁殖的卵生鱼类。其主要在近岸海域和河口地区产卵,远洋产卵高峰在夏季湿热雨季。其可产下大量形状较小、不漂浮、不粘附的卵。

卵孵化后仔鱼呈现透明状与幼鳗相似,但带有分叉的尾部,被称为柳叶鳗状幼体阶段。仔鱼漂流至沿海浅水域和河口内,并进入淡水水域的清澈或浑浊的水体中发育成熟,经过变态发育成为幼鱼,停留约2~4年后返回大海。

其在上游迁徙过程中适应河口复杂环境。进入河口的大海鲢仔鱼处于变态的第一阶段,体长约在25.6毫米,年龄约在28.5天,主要活动于水面表层或中层,且生长较快的仔鱼比生长较慢的更早到达河口。变态第二阶段,幼鱼身体进一步发育,偶尔会出现下游至水底的行为。大海鲢幼鱼变态过程约为10~14天,仔鱼的变态过程会伴随着体长的减少,其最终体长在约1个月内稳定。幼鱼在生长至于11毫米时即可发育出牙齿。该物种寿命长达约44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大海鲢在其分布范围内较为常见,以及其标本有较多博物馆馆藏。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该物种在所有的采集物种样本中丰度排名第三。在中国台湾的河口海域,夜间潮水收集到的物种中,大海鲢幼鱼是数量最多的之一。

致危因素

大海鲢的数量因休闲垂钓过度开发、过度捕捞、栖息地退化和水金属污染等原因在逐年下降。因其仔鱼依赖河口红树林生活,人类通过引水工程和大坝改变淡水输送系统可能会降低其栖息地的质量。同时,水质的下降可能会对该物种产生巨大影响,如重金属和工业废水等会阻碍其性腺的生长和发育。

保护措施

大海鲢分布范围与部分海洋保护区重叠,但没有针对该物种行特定保护措施。

保护级别

由于对该物种的生活史、人口统计和收获的信息知之甚少,2016年大海鲢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数据不足(DD)物种。

主要价值

大海鲢是受欢迎的垂钓鱼类。同时因其肉味鲜美,可用于市面新鲜售卖或盐干以食用,但因其多骨并非最受欢迎的鱼类。大海鲢为美国印度斯里兰卡及中国海南咸淡水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同时,因大海鲢生活史依赖河口红树林淡水环境,其也被作为评估生态系统淡水调控效应的指示物种。

参考资料

Megalops cyprinoides.China Animal Scientific Database.2023-01-31

..2023-01-31

..2023-01-31

大海鲢 Megalops cyprinoides Broussonet, 1782.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01-31

..2023-01-31

..2023-01-31

..2023-01-31

..2023-01-3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