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村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0 16:24

尉迟村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县东南部,北依嘉峰、东沿沁河,南屏阳城县治的望川村,西接梁圪坨及牛岭,是沁水之南的重要门户。本村现有耕面积598亩,其中:山地300亩,水地298亩。有村民243户,总人数662口,其中男345口,妇女317口,60岁以上老人101口。有劳动力440人,基本外出打工人员30人。尉迟村以农业生产为全体村民的生活经济来源,2008年经济总收入为5900万元,人均纯收入6895元。2000年在全县率先跨入小康村行列,2003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12月9日,尉迟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1月21日,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沿革

尉迟村原名吕窑,为吕姓氏族的聚居地,何时设村建治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白起武安市屯兵之前本村落就已成型。约在1300多年前,唐将尉迟敬德为助秦王李世民建业,躲避李元吉等的迫害,隐居于吕窑村避难。其间教授村民柳编技艺,后为纪念他将村名改为尉迟村。

尉迟村在新中国成立前,隶属于武安村治。1949年10月1日后独立为常兴社,后改为尉迟管理区。1961年起称生产大队。1966年至1980年曾一度改称“革委会”。1984年5月,国家实行机构改革,改称尉迟村村民委员会。

尉迟村,原名吕窑村。因这里的村民早先都姓吕,而且世代都居住在土窑里,故名吕窑。该村古代曾是北去端氏县,南到白巷(今润城镇)至泽州阳城县的重要商贾通道,村民们古往今来对过往的行人以憨厚仁慈相待而方圆闻名。其后因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在此隐居而更名为尉迟村。

自然地理

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12°30'49″-31'36″,北纬35°32'43″-33'38″。处于太行山西部沁水盆地丁南边缘,属于低山丘陵区,地表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为西部山头,海拔628.2米,最低点为南河边,海拨516米,相对高差112.2米,区内第四等黄土发育,覆盖面积大,厚度在3-15米之间。

区位交通

村境西北环山,以磨盘山与梁圪坨分界,西接牛岭之巅,南与阳城县治的望川村分界,东对流谷之麓,以沁河与阳城县治的屯城村分界,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

村距沁水县城74公里,距晋城市40公里,距省城太原市390公里,距侯(马)-月(山)铁路线2公里,距润(城)端(氏)一级公路零公里。

发展规划

尉迟村两委班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总体规划,科学发展,赵树理旅游总体构架已基本完成,农民文化活动中心、远程教育教室、卫生所坐落村中,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家家用上了煤层气、自来水、数字电视。有健身队、秧歌队、门球队、篮球队等活动团体5支,文化活动广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村办图书室藏书达1500余册以上。村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村内每年为考取高中以上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老年人补助,村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规范改造,农民素质普遍提高,百姓生活安居乐业。近年来,尉迟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围绕赵树理品牌大力发展旅游,赵树理故居静谧安详,娓娓向来人诉说着文学巨匠的有趣故事;墓地青山环绕,充满灵气;名人题词碑庄严肃穆,让人敬仰;展厅规划合理,内容丰富;南大街景观长廊风景秀丽,让人留恋忘返;生态苗木花卉基地品种繁多,观光、休闲功能集一身,在这里更完美的把文化旅游和人文景观结合在了一起。让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深深的感受到赵树理故乡人的热情,感受到赵树理故乡的魅力。

赵树理故乡

沁河千古流,造化生灵气。在沁水县东南部的边陲,有一块气候温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的河川平地,这里就是当代著名文学家赵树理的故乡——尉迟村,它以其传奇的历史和赵树理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动人心弦的故事,为沁河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