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甘菊 :桔梗目菊科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3:22

小甘菊,为菊科小甘菊属两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20厘米,主根细。茎自基部分枝,直立或斜升,被白色棉毛。花托明显凸出,锥状球形;花黄色,全部筒状。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国内分布于甘肃省等地。

形态特征

两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灰绿色,被白色棉毛至几无毛,叶片长圆形或卵形,长2-4厘米,宽0.5-1.5厘米,二回羽状深裂,裂片2-5对,每个裂片又2-5深裂或浅裂,少有全部或部分全缘,末次裂片卵形至宽线形,顶端钝或短渐尖;叶柄长,基部扩大。

头状花序单生,但植株有少数头状花序,花序梗长4-15厘米,直立;总苞直径7-12毫米,被疏棉毛至几无毛;总苞片3-4层,草质,长3-4毫米,外层少数,线状披针形,顶端尖,几无膜质边缘,内层较长,线状长圆形,边缘宽膜质;花托明显凸起,锥状球形;花黄色,花冠长约1.8毫米,檐部5齿裂。瘦果长约2毫米,无毛,具5条纵肋;冠状冠毛长约1毫米,膜质,5裂,分裂至中部。花果期4-9月。

小甘菊营养器官的结构特点为茎叶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茎内有大型长弧形裂腔,叶为等面叶,叶柄近轴面具栅栏组织却为异面叶的极特殊结构,具C4植物型结构特征;根具次生结构,茎(花草)仅有初生结构。

研究解剖小甘菊的营养器官可以发现,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完成生活周期,是一种高光效植物。根据其结构特点来看,它适应了早期湿润而后期干旱的特殊生活环境,即演变成光合效率高、结构简单、具有一定耐旱性且生长发育快的草本植物

产地分布

甘肃省、新疆和西藏自治区(根据文献)。生于山坡、荒地和戈壁。蒙古、苏联也有。

主要价值

芳香油香豆素黄酮菊粉倍半等是我国菊科植物的重要药用化学成分类型,大量研究证实了黄酮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病毒、抗过敏、抗癌、抗糖尿病并发症等及药理学作用,小甘菊因含有黄类化合物而有疏风散热、明目消肿、败毒抗癌、清热祛湿等作用。

建立于1905年的德国Herbacin化妆品公司通过利用小甘菊属植物开发出了一系列小甘菊护肤产品:小甘菊经典护手霜、小甘菊即时润泽护手霜等,这些产品可以预防肌肤过敏并完全渗透肌肤,保持肌肤弹力舒缓、保湿肌肤等功效。可见,小甘菊不仅可以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在药用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荒地和戈壁

参考文献

小甘菊属 discoidea(Ledeb.)Poijak.In一级方程式锦标赛.URSS.26:313.1961;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503.图6420.1975.——Pyrethrum discoideum Ledeb·,Icon.P1.F1.Ross.Impr.A1t.T.153.1830 et F1.Alt.4:119.1833;DC·,Prodr.6:59. 1837;Ledeb·,F1.Ross.2:556.1845——46.——C.Brachypappus C.Winkl.In Act. Hort.Petrop·12:29.1892;Ling in Contr.Inst.Bot.Nat.Ac.Peiping 2:504. 1934,——Tanacetum ledebourii Sch.·Bip·,Tanacet.47.1844.——Matricaria lede·bourii(Sch.·Bip·)Schischk.In φπ.3aπ.Ch6.11;2733.1949.——Chrysanthe· mum ledebourianum Ling in 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 3:474.1935.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