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青铜 :刘笑伟著作的书籍

更新时间:2024-09-21 01:10

《岁月青铜》是刘笑伟创作的诗集,首次出版于2021年10月。在《岁月青铜》中,刘笑伟以其深厚的军人素养和文学积淀,紧扣强军时代节拍脉搏,担当起军旅诗人的文艺使命,善于观察、思考、发掘独到的诗眼,把似流水易逝的平凡岁月,铸就成青铜金文般的恒久流传。2022年8月25日,《岁月青铜》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内容简介

《岁月青铜》收集了军旅诗人刘笑伟的最新诗作。全书分为四辑,共收入诗人近两年来发表的诗歌77首。这些诗作紧扣强军兴军的重大主题,展示了铁血军人的家国情怀和侠骨柔肠。诗作既是作者军旅生涯的深情回忆,也是新时代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生动写照,震撼心灵,鼓舞人心,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出版历史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如果说《岁月青铜》中一首首诗歌是一块块经过锻炼的青铜,刘笑伟显然并不想止步于对青铜的锻造,他想要为读者打造一个“铜矿”。在这部诗集中,不只有令人感动的诗歌,更有发人深省的诗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诗人毫不留情地指出中国诗坛的一些问题:沉湎于小我的生活而失却了公众关怀,迷醉在外国诗歌的海洋中而对源自我国文化的精神宝藏视而不见,失去精神向度的追求而在浅薄和空洞的泥涂中曳尾等,不一而足。当然,诗人也毫不避讳他曾经在创作上走的弯路,他回忆称“早些年/这样的诗/是不屑写的”(《军被,此生最温暖的被子》),而促使诗人在思想和创作上发生改变的正是这青铜色的岁月。于是,诗人立足新时代,呼唤着能与时代匹配的“大诗”,这是源自中华民族文化的诗,这是向世界无限敞开的诗,这是能够展示中国新时代大国气象和民族精神的诗,而这种诗歌诞生的背后必然离不开岁月和青铜的支撑。

艺术特色

在《岁月青铜》中,军旅生涯中的一草一木皆可以成为诗人进行曲的序章。例如那块边境线上的石头,“别人看不懂它的含义/只有这个边防部队的人/才能读懂”(《石头上的边境线》),随之,诗人抽丝剥茧般地为读者介绍这块石头以及石头上边境线印记的来历。于是,这小小的一块石头竟有了千钧的重量,而诗歌结尾处质朴的一句“70年了/这条线从没有收缩过/哪怕是一寸一毫”中也有了金石之声,那是青铜划破历史天空的啸鸣。此时此刻,读者在诗人的带领下,不再是那个看不懂石头上边境线含义的“别人”,而成为青铜行列中的一员,和军人们一起守卫着祖国的边境。

作为诗人,刘笑伟擅长带领读者从细微处观察整个军营,在《军营观月》一诗中,诗人先是提醒读者“军营观月,不可忽略”,随后便带领读者感受军营中的月色,从“夜风中渐渐冷却着的炮管”中、从“热血在脉管里涨潮的声音”里,读者会深切地理解诗人带领他们在军营中观月的目的。军旅生涯中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被诗人赋予青铜的品质,他可以借由读者看到的任何一样事物传递军旅的精神,使读者在精神上加入这支强劲刚健的队伍。

诗人在《岁月青铜》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我”,有移防时经历亲人分别如同断尾壁虎在剧痛中重生的士官(《移防之夜》),有立志将自己打造成像一枚“可以穿透任何坚硬的事物/让对手感到永久的疼痛”的钉子的新兵,还有督促新兵苦练军姿的老兵(《拔出军姿来,你就是真军人》),他们用青铜的精神磨炼自我的意志,正如诗句中所说:“练军姿/就是把纪律/压进青春的枪膛/对着自己的胸口/无情地扣动扳机”。这是一种“抉心自食”,是一次浴火重生,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如何成为一个军人的心路历程,也是对“青铜如何炼成”这个问题的回答。

作品影响

2022年8月25日,《岁月青铜》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作者简介

刘笑伟,河北人,中共党员。1990年3月入伍,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现任《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2011年加入中国作协。先后出版《歌唱》《刘笑伟抒情长诗选》《震撼世界的和平进驻》《情满香江》《边走边看》《中国道路》等15部著作。诗集《表情》1991年获优秀文艺作品奖;诗集《歌唱》2002年获第七届文艺新作品奖;中篇小说《放牧楼群》2005年获第九届文艺新作品奖。

作品评价

“展开这本诗集,满本都是雄浑的声音。底色是绿色的,战车、炮筒、将军和士兵,满眼的绿色,仿佛是盛夏时节,雨水丰沛,浇灌那些远山近树,充满生机。”(诗歌评论家谢冕评)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