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 :中国川剧丑角

更新时间:2024-09-20 19:20

岳春(1831-1913),男,川剧丑角,字雪吟,出生于咸丰年间的大邑县。他出身贫寒,尽管努力读书却未能考中科举,因此放弃了当官的想法,转而投身于川剧的学习。岳春最初关注中国历史典籍,选择了一些农民起义的故事作为创作素材,编写了《战江源》《反延安》等剧本,表达了他对清朝统治的不满之情。

人物经历

岳春年轻时因多次考试失败而放弃追求仕途,转向昆、弋两剧的学习。中年后开始涉足演艺界,他能够刻苦钻研,虚心请教,与其他川剧艺人合作,将江苏昆曲融入川剧中并使之本土化。他还深入研究昆曲,将原本难以理解的词语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四川方言,并将其融入“昆头子”曲牌中。之后,岳春正式登上舞台,专注于丑角的表演。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川南地区的乡镇村庄,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实践,迅速成为了以上坝地区为中心的知名演员。光绪时期的成都“群仙茶园”(现红旗剧场所在地)是他经常演出的地方。他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其作品不仅得到了普通观众的认可,也获得了当时的文人学者的高度评价。无论在哪里,只要岳春上演,就会吸引一批穿着整齐的戏迷。

随着岳春的名声日益响亮,资阳河道的“大名班”班主特意前往成都邀请他整理该流派的川剧。在盐都自流井,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萧遐亭,两人共同致力于“大名班”的整顿工作。他们在原有的川剧表演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省份的剧种,进行了革新的尝试。他们的艺术创新涉及多个方面,仅以曹操这一历史人物为例,他们参照京剧的“白脸抹、粉壳壳”,创造了具有特色的川剧曹操脸谱共十二种,使观众能够区分曹操在不同年龄阶段和政治舞台上展现的不同性格特征。这种结合历史事实的夸张手法,体现了岳春等人的一种创新。

不久,“大名班”推荐岳春创办了名为“三字科社”的科班,因为岳春钦佩南宋著名蜀伶袁三的“能文、通经、善讽”,于是采用了“三”字作为科社的名字。他根据科社的具体需求,提出了四项教学原则:一是学生应首先打好基本功,学会基本唱腔;二是学生应广泛了解一般知识,精通一门技艺;三是学生应在清晨的树林、河边或山上锻炼身体,练习武术,喊嗓子;四是学生应定期参加文学课和历史课。在他的精心规划和严格训练下,许多新生力量涌现出来,技艺覆盖全川。其中,蔡三品、傅三乾、刘三凤、唐三春、彭三庭等人都属于“三”字辈的学生。“大名班”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清末民初川剧界观众最多、声望最高、规模最大的班社组织。

岳春不仅巩固了资阳河派的基础,还将成都流派的特点传播开来。因此,从那时起,人们给了他“戏中状元”的美誉。他的弟子们也将他誉为川剧“五匹齐”(指高、昆、胡、弹、灯文武不挡)的一代宗师。岳春晚年的表演依然精彩,如同传奇般在民间流传。在他六十九岁时,他演出了《水浒》中的《活捉三郎》,由名旦韩长春饰演阎惜娇。在这出戏中,阎惜娇用鸾带轻轻地举起忘恩负义的张文远,即使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很难完成的动作,更何况是一位老人。岳春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川西坝子著名的民间泥塑家周海云将《活捉三郎》这出戏彩塑在成都北门城隍庙的十殿中,成为著名的三十二折川剧彩塑之一。文化大革命前,所有熟悉成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里展出的彩塑川剧折子戏中,那个飘逸如幽灵的张三郎形象就是名丑岳春。这不仅反映了民间泥塑家精湛的工艺,也显示了人们对岳春的喜爱和怀念。

岳春七十大寿时,还在邛崃固驿镇的万年台上表演了舞蹈动作复杂的《坠马》。这一天正值集市,人潮涌动,有些人是专门来看热闹的,还有些则是各地赶来赶集的小商贩,整个场地喧嚣嘈杂。他的徒弟蔡三品出场饰演蔡伯喈,仅仅唱了几句歌词,就让吵闹的市场安静了下来。岳春本人则扮演《坠马》中的罗喜德,使用“趟马”的套路一上场,手脚灵活熟练,瞬间吸引了观众的心,几乎看不出他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随后,他演唱了一段“昆头子”,字正腔圆,韵味深厚,生动地展现了第一次学骑马的穷酸书生既害怕又欣喜的复杂心情。尤其是最后从高大的马上滚落下来的精彩表演,让全场鸦雀无声,爆发出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据康芷林回忆,他曾亲眼目睹岳春在家乡表演《坠马》,觉得唱作俱佳,激发了自己从事川剧的兴趣。后来,康芷林拜岳春为师,最终成名,被称为“康圣人”。

令人惊叹的是,岳春八十高龄时仍能登台表演。当时他已经退休回到大邑县。四川制台岑春萱通过大邑县令邀请他来成都演出,并指定要看他的《做文章》。这对一位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坚信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充沛的精力,欣然接受了挑战。当他到达成都时,引起了戏曲同行的惊讶和担忧,大家都劝他:“既然来了,那就请制台大人免了这场辛苦的演出吧!”然而,岳春并不在意,平静地说:“官令如山,推不掉的。既然人家这么看重川剧,我就演,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艺人啊,出生在父母身边,死在戏台上,这就是人生的快乐所在!”这出戏是由他的得意门生蔡三品饰演书僮单飞英。演出当天,提前来到后台的都是“三”字辈的亲传弟子,热情地帮助他。然而,马上就出现了问题,《做文章》中的徐子元是个年轻的纨绔子弟,而岳春已经是满嘴白胡子的老人了。老年人通常不愿意剪胡子,如果不剪,就不像徐子元了。这时,一起陪同他的人正在为此烦恼,只见岳春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小罐浓稠的糯米浆糊,小心翼翼地把白胡子倒梳起来,一层一层紧紧贴在脸颊上,然后再涂上浆糊,平整均匀牢固。接着,他又用铅粉油彩装扮成蝴蝶脸谱。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观众稍微不留神就不会发现。岳春化妆完毕,准备穿上高底朝元靴。有人担心他年纪太大,穿高底靴上台容易摔倒,建议他换上平底鞋,这样不会太引人注目。但岳春不同意,他说:“唱戏有唱戏的规矩。不穿朝元靴,脚下就没力气,站不住,做不好身段。人总是要变老的,但我作为一个演员上台,就要做到老而不老,精神上不能先输。如果怕麻烦,想偷懒,怎么能行?一个人一旦变得粗心大意,就会破坏规则,肯定会引起观众的批评。”他穿上朝元靴后,又在腰上缠了一层裹腿。这样的装扮让他腰板挺直,脚步稳健,丝毫没有驼背的样子,做起戏来洒脱大方,刚柔并济,运用自如。为了弥补视力不足,他让人带着他在台上走了几圈,熟悉舞台大小、环境和桌椅的位置。这样一来,舞台上的空间位置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等到岳春上场时,他的亲传弟子们都站在马门口看着,每个人都提心吊胆。那天是在督院街的南苑内部演出,观众大多是深居简出的高级官员和贵妇、幕僚。他们都知道岳春是一位年过八旬、满脸银须的老人,没想到走出马门的竟然是一个腰杆笔直、步伐轻盈、宛如二十多岁的翩翩公子,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别说那些台下的观众,就连成都川剧界的同行和爱好者听到这件事后,也都感到出乎意料。岳春把徐子元那种不识字、胸无点墨的憨傻神情演绎得细致入微,把这个不学无术的贵族少爷讽刺得淋漓尽致。戏结束时,台下掌声雷动。他被拥入后台时,看起来精神饱满,笑容满面,仿佛仍有无穷的力量,兴致盎然。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能在耄耋之年演出这出唱作俱重的戏感到无比兴奋。

这出戏结束后,制台根据长期流传在广大观众中的对岳春的美称“戏中状元”,特别制作了一对白纱灯笼作为礼物,以示纪念。制台府还提供了一顶大轿,由岳春的弟子们护送回大邑。一路上,一对醒目的、手工精美的“戏中状元”白纱灯笼在前方开道,后面是数十位弟子簇拥着的四人大轿,一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就像新科状元凯旋归来一样。从此,“八十岁的徐子元”一度成为佳话。清末民初,有人写道:“七十尚能翻《坠马》,八旬犹演《做文章》。阳春白雪怀优孟,法曲长留一瓣香。”

此后,岳春再也没有外出表演。晚年,他靠出售“附子膏”为生。据说,这是一种他在跑江湖时,西充窦禅寺的一个老和尚送给他的秘方。每天卖出足够的饭菜钱后,他就关门休息。人们经常看到他戴着大风帽,拿着邛竹杖,鹤发童颜,潇洒超凡,漫步在平云亭、子龙庙以及浅丘林泉之间,宛若画中的古人。

尽管如此,四川四大河道的新晋演员仍然仰慕他的名气和才华,不断有人前往大邑寻求指导。有一次,有一位来自资阳河的演员曾此君亲自上门拜师,态度极其谦恭,请求与岳春合演一折《秋江》。岳春被这位青年不远千里、一心学艺的热情所打动,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出演船夫。当时正值冬季,他不得不穿上羊皮短袄,外面再套上渔公的戏服,幸好他的胡须是天生的,否则这老少搭配的组合可能会显得有些奇怪。这一老一小,经过一系列水上行舟的复杂表演,小伙子已经累得汗流浃背了,而岳春却呼吸正常,从容不迫。难怪观众都说:岳师爷有着深厚的内功,所以才能保持青春活力。

岳春去世后,以“三字科社”为主体的弟子们为了纪念这位“戏中状元”,在大邑北郊文宫左侧为他建造了一个简洁典雅的墓地。墓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他生前所喜欢的一些戏文中的人物和奇异花卉,人们称之为“花碑”。就这样,岳春真正成为了四川戏剧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代表作品

《渔父赠剑》《赠绨袍》《做文章》《坠马》《秋江》《活捉三郎》《御河桥》等。

艺术特点

岳春擅长表演功夫戏,尤以“矮子功”见长。如《坠马》《晏婴说楚》《武大捉奸》等。所创高难度表演技流传至今,仍然银承不衰。岳春之前,川剧丑角表演程式,技法简单、粗糙,各种类型角色的表演多是缩颈哈腰、挤眉弄眼、屈膝弯腰、一晃一颠,开脸也无多大区别。岳春将小丑与小生的程式技法溶为一体,经过反复实践,获得成功,川剧界争相仿效,蔚为风气,为今天人们称之为“三小”(小生、小旦、小丑)同工不同法“的川剧丑角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他戏路宽广,褶子、袍带、彩旦样样皆长。如《渔父辞剑》的老渔翁,《活捉三郎》的张文远,《赠绨袍》的须贾,《做文章》中的徐子元,《秋江》中的艄翁,《御河桥》的宣母等,演来均有特色。他功底深厚,70岁尚能演《坠马》,80岁犹演《做文章》,84风韵时殁于大邑县,乡人深为痛惜,于他墓前竖立刻有生前常演剧目画面的“花碑”,以为纪念。

创办科社

岳春与川剧生角萧遐亭、净角罗开堂、鼓师彭华廷等在隆昌双凤驿创立以“能文”、“能经”、“善讽”为教育的科班三字科社,培养了傅三乾(丑)、蔡三品(小生)、王三凤(旦)、李三刚(须生)、石三龙(靠甲生角)、林三官(丑)、张三官等演员。岳春虽工丑角,但授徒不限于此,旦张三喜、净刘绍堂皆为门前桃李;曾被誉为“戏圣”的康子林,也曾投于门下,唯张三官、唐焕林、彭金桂、傅三乾、蒋润堂等,得其丑角真传,都成为川剧丑角一代宗师。

参考资料

人物:岳春.梨园百年琐记.2024-08-07

名盛科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07

岳春.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