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沆 :高丽前期文臣

更新时间:2023-11-12 10:37

崔沆(972年-1024年)是高丽前期的大臣,本贯庆州崔贵妃。他是崔彦㧑的孙子,年仅二十岁就在科举考试中登甲科。成宗爱其才,授右拾遗知制,累迁内史舍人李恒在位时,崔沆负责主持科举考试,选拔出了许多名士。穆宗对他尤为倚重,政事无论大小必与之商议,转吏部侍郎、中枢院使。穆宗病重时,金致阳图谋不轨。崔沆与蔡忠顺定计,迎立显宗。显宗即位后,拜崔沆为翰林学士、承旨、左散骑常侍。在任期间,恢复了被成宗废止三十余年的八关会。 1011年,崔沆迁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监修国史。1015年,拜内史侍郎平章事

1019年,赐推忠尽节卫社功臣号。翌年,授检校太傅、守门下侍郎、同内史门下平章事、清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加守正功臣号。崔沆不喜欢当官,且为官清廉,年未及七十岁就请求辞官致仕,显宗多次不同意。1024年病卒,显宗非常哀悼,谥节义,赠绢三百匹、布五百匹、米麦各一千石,其子有孚以父遗命,固辞不受。后来其牌位配享显宗庙庭。德宗二年赠正匡。靖宗加赠侍中。唐文宗二十一年,又加赠守太师中书令。 崔沆是高丽初期的文官,曾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最高分。他在政治上表现出清廉和才干,被李恒和显宗所倚重。他恢复了被废止三十余年的八关会,也阻止了金致阳的篡位阴谋。崔沆在官场上不喜欢当官,且为官清廉,深受显宗的赏识和哀悼。他的贡献和品德被后人所称赞,被赠予多个荣誉称号。

人物生平

崔沆(972年—1024年),高丽王朝前期大臣。字 内融,庆州人,是高丽初期名臣崔彦㧑之孙。淳化二年(991年)闰二月在科举考试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科及第,年方二十。王治嘉奖其才,擢授右拾遗、知制诰。高丽穆宗时,获任知贡举,穆宗对他非常倚重,政事不分大小,都会与崔沆商议,他在穆宗朝历任吏部侍郎、中枢院使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月,穆宗病重,遗命传位大良院君王询,崔沆与蔡忠顺参与定策。二月西北面都巡检使康兆领兵入京,废黜穆宗,拥立高丽显宗,是为高丽显宗。崔沆面见康兆时说:“古有如此事乎?”康兆不回答。后来崔沆被康兆从李恒身边召回,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左散骑常侍。同年七月,显宗下教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所以籍贤辅德也。朕少值闵凶,未闻义训,仰遵古典,思得其人。具官崔沆,明识高才,谅绝等,可授政堂文学,以为寡人师傅。”崔沆遂负责教授显宗学问,并在他的请求下恢复了成宗时废除的八关会。

统和三十年(1012年)二月,崔沆升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翌年九月监修国史。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十一月,迁内史侍郎平章事天禧四年(1020年)赐推忠尽节卫社功臣号,天禧五年(1021年)擢为检校太傅守门下侍郎同内史门下平章事清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加守正功臣号。

崔沆不喜欢做官,当时高丽规定大臣年满七十方可退休,但他很早就上表请求致仕,显宗多次起复他,他都不赴任。太平四年(1024年)病重,显宗亲自探望,同年六月初五去世,显宗听说老师亡故的消息后非常哀悼,赐谥号“节义”,赙绢三百匹,布五百匹,米、麦各一千石。崔沆之子崔有孚根据父亲遗命,辞谢赙物。后获得配享显宗庙庭的礼遇,高丽德宗王亨王徽都对他加以追赠。

轶事典故

• 崔沆笃信佛教,他曾请求修理庆州皇龙寺,并亲自监督,以致颇伤农务;又在自己私宅造佛像,置佛经,如同和尚居所,最后舍家为寺。

• 王建王建所授十训要因辽与高丽的战争而失传,但在崔沆家中保藏,后因崔承老之孙崔齐颜获之于崔沆家而得以重新流传于世。

历史评价

• 高丽朝廷:以清节直道,匡扶社稷。

• 《高丽史》:沆聪悟沉讷,寡言善断。世业儒,以清俭持家,久秉钧,一介不取于人手,不接金玉,妇女不粉黛。计月请俸,家无石之储。

• 《东国通鉴》:崔沆以一代儒宗,佛太甚,为世所讥……是皆圣门之罪人也。后之文士背斯道、惑异端墨行者,滔滔皆是,沆……不得辞其责矣。

影视形象

千秋太后》(2009年KBS大河剧),金河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