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高山栎 :川滇高山栎

更新时间:2024-09-20 11:02

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 Rehd. et Wils.),又名川滇红栎,是壳斗科栎属的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川滇高山栎是中国特有植物,属于常绿乔木,适应高海拔环境。它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同时也是著名食用菌松茸的伴生树种。因此,川滇高山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此外,川滇高山栎在西南高山地区是组成硬叶常绿阔叶栎林的主要树种,具有较强的生态效应,对高海拔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生于干旱阳坡或山顶时常呈灌木状。幼枝被黄棕色星状绒毛。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7厘米,宽1.5-3.5厘米,老树之叶片顶端圆形,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幼树之叶叶缘有刺锯齿,幼叶两面被黄棕色腺毛,尤以叶背中脉上更密,老叶背面被黄棕色薄星状毛和单毛或粉状鳞,中脉上部呈之字形曲折,侧脉每边6-8条,明显可见;叶柄长2-5毫米,有时近无柄。雄花序长5-9厘米,花序轴及花被均被疏毛;果序长0.5-2.5厘米,有花1-4朵。果序长不及3厘米,壳斗浅杯形,包着坚果基部,直径0.9-1.2厘米,高5-6毫米,内壁密生绒毛,外壁被灰色短柔毛;小苞片卵状长椭圆形,钝头,顶端常与壳斗壁分离。坚果卵形或长卵形,直径1-1.5厘米,高1.2-2厘米,无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栖息环境

生于海拔2000-4500米的山坡向阳处或高山松林下。本种在西南高山地区是组成硬叶常绿阔叶栎林的主要树种,数量多,分布广,常与其他高山栎类树种混生。

繁殖方法

插繁殖:选用1年生枝条,或选用木质化的多年生枝条。对枝条的要求是生长健壮、腋芽饱满并且未抽芽,插条长10-14厘米,上端切口靠近节平切,下端切口靠近节下斜切。处理方法为:用ABT1号生根粉,浓度为150毫克/千克处理,时间为12小时,扦插深度约为插穗的2/3,株行距5厘米×10厘米,扦插后按紧平土,浇透水,平时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防晒遮荫,两种扦插方式成活率都不足30%。

种子繁殖:川滇高山栎种子秋季播种(即用新鲜种子)的成活率较高,处理后成活率均在60%以上,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如果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在苗圃地播种繁育然后移栽到植树造林地效果会更好。无条件的地方秋季直接在植树造林地挖坑进行播种造林也能满足要求。

种子贮藏:种子贮藏,川滇高山栎属于无休眠种子,成熟后只要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立即萌发,在-3至-5℃低温下贮藏6个月后,种子萌发率为74%,-3至-5℃适合川滇高山栎种子贮藏,考虑贮藏成本和条件等综合因素,生产上建议采用-3℃条件贮藏川滇高山栎种子。

栽培技术

川滇高山栎无论是采集种子在苗圃地播种繁育再移栽进行造林,还是就地采取秋季种子成熟后采集种子直播方式进行造林,出苗后进行常规的土、肥、水管理均可。

用途

川滇高山栎不仅是西南高山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栎林的主要树种,而且具有较强的生态效应,适应性和抗环境干扰能力强,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对高海拔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具有重要作用。树皮含单宁坚果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同时,川滇高山栎也是著名食用菌松茸的伴生树种,增加了其经济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