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取村 :河北石家庄行唐县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5:12

差取村,隶属于行唐县独羊岗乡,位于县城以东。

村名由来

村名只有在康熙字典里能查到,意思是‘恶村’。把村名拆开,就是两个‘更’字、一个‘取’字和一个‘差’字,连起来就是‘二更取差’,意思是二更去抓壮丁。”傅四春说,村子北邻黑龙港,东接大沙河,南连河,西面与一片水洼相连,四面环水,风景秀丽,自古以来民风彪悍。据查,早在清代以前,村子就已闻名远近一带,一度有“恶”名之称。那时,连县官、官吏都惧怕几分,去村里抓壮丁都不敢白天去,因为村民们会群起反抗,只有在半夜才敢来悄悄拿人。后来有人把“二更取差“几个字巧妙结合起来,就成了现在村名的由来。

社会事业

育才小学

1948年9月陕甘宁边区延安保小,渡黄河跨太行山,行程千里,在井陉县孙庄与先后到达此地的晋冀鲁豫边区行知小学和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合并组建华北育才小学。

1948年10月,在校长郭林、副校长韩作黎的带领下,育才小学400多名师生来到行唐县差取、北高里两村开学,校部设在差取村的大庙里,校长郭林带领近百名学生及教职员工住在北高里村。

差取、北高里两村群众,热烈欢迎育才小学师生的到来。乡亲们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师生们住,帮助他们拾柴做饭,拆洗被褥,缝洗衣服。农村住的都是土炕,冬天很冷。乡亲们怕冻着孩子们,就把平时捡来做饭的柴草给他们铺在炕上。而学生们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关怀,每天早晨起来就主动打水、扫院子、草、喂牲口,夏收秋收时帮助群众收割庄稼。学校搬到差取第二年,这一带闹起灾荒。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决定每人每天节约2两粮食,一直持续了3个月,帮助群众度过了灾荒。乡亲们感动的说:“孩子们的生活标准本来就不高,还节省粮食帮助我们,我们就是吃糠咽菜也不能让孩子们受屈,要不,就对不起他们的父母。”

育才小学在行唐县办学不到1年时间,却和这里的群众结下了浓厚的友谊。1949年8月,育才小学迁到北平市

风景名胜

琉璃庙

琉璃庙,位于更差更取村,因外部装修基本上采取了琉璃构件,故名。此庙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形式特殊,结构精巧。高约7米,面宽、进深各一间,面积34.17平方米。东山墙现存一组琉璃浮雕,内容是观音菩萨救28难民的佛传故事,人物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庙内四面绘满壁画,内容有“竹林七贤”、“松鹤延年”等。顶部天花板是由24块镌刻精细的木雕云龙戏珠图组成,至今保存完整。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