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萱草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的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6:03

常绿萱草拉丁语学名:HemerocallisaurantiacaBaker),为百合科萱草属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常绿,高可达100厘米,根状茎短,外被多层黄褐色叶鞘纤维;根近肉质,多数,叶多数,基生,宽线形,嫩绿色,花多,排成蝎尾状聚伞花序复组成圆锥状;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被裂片单瓣,橘黄色至橘红色。无香味;花梗短;裂片长圆形,雄蕊伸出,上弯,短于花被片;花柱伸出,上弯,比雄蕊长。果长圆形,具横的皱纹。5-7月开花。

常绿萱草花供药用,可利湿热、宽胸膈,用于小便赤涩,黄疸,胸膈烦闷,失眠,痔疮便血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常绿,高60-100厘米,根状茎短,外被多层黄褐色叶鞘纤维;根近肉质,多数,长5-20厘米,末端纺锤状膨大成肉质块根。叶多数,基生,二列,宽线形,嫩绿色,长30-60厘米,宽1-2.5厘米(栽培的长达160厘米,宽达4厘米),花葶高60-100厘米,花6-12朵或更多,排成蝎尾状聚伞花序复组成圆锥状;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被裂片单瓣,橘黄色至橘红色。无香味;花梗短;花被长7-12厘米,下部花被管长2-3厘米;裂片长圆形,上部开展并反卷,外轮宽1.2-2厘米,内轮宽达3厘米,具分枝的脉,内轮花被片中部以下具Λ形的红褐色色带;雄蕊伸出,上弯,短于花被片;花柱伸出,上弯,比雄蕊长。蒴果长圆形,具横的皱纹。花期5-7月。

产地生境

自南欧分布至北亚而达日本。中国腾冲、凤庆县勐海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西畴县等地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0-1900米的林缘、冲积堆上,常有栽培;秦岭以南各省区均有广泛栽培。

繁殖方法

外植体培养

花苞诱导培养:花苞诱导培养的优点是取材方便且数量多,一般每枝花有花苞3-5个,如1株有数个分枝则可获取20个以上花苞;子房清洗消毒杀菌容易,诱导时微生物(细菌、真菌为主)瓶内污染率很低,成功率最高可达95%以上。但其缺点是诱导时间相对较长,不定芽的生长常需培养30-45天甚至更长时间。

茎尖诱导培养:茎尖诱导培养是许多草本植物诱导发生培养的优选方法,具有发生快、脱病毒、提纯复壮、种苗生长一致及不易变异等优点。常绿萱草采用茎尖诱导培养,一般茎尖经7天左右培养即可开始生长,30天左右即可形成“丛生芽”;但是常绿萱草分株少,要想取得大量茎尖需消耗较多植株材料。

继代培养

培养基配方: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BA 1.0毫克/升+IBA 0.1毫克/升,加寒天粉6克/升、蔗糖30克/升,pH 5.8。

增殖:增殖周期一般为30天增殖1次,但需视品种而定。丛生芽形成少的需适当增加培养天数,但培养时间过长则会产生叶片黄化现象。就增殖率而言,不同品种间亦有差异,但并非增殖率越高越好,增殖率过高,苗体细弱,叶色淡绿,有时会产生“玻璃化”现象,即叶片呈现半透明状,叶绿素含量低,严重时叶片逐渐黄化,以后转入生根培养时会生根不良或完全不生根。

生根培养

生根苗标准:在继代增殖阶段,只要合理掌握光照、温度以及培养基稳定合理,则幼苗生长健壮、叶色浓绿。当丛生芽长至2-3厘米、叶片数达2对以上时即是良好的生根苗。

生根培养基配方: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吲哚-3-丁酸0.5毫克/升,其中加蔗糖20克/升、铁盐全量不减半、寒天粉6克/升,pH5.8左右。培养室温度、光照与继代增殖相同。经3周左右的培养后,根系完全长成,平均生根率可达96%。

栽培技术

基质及移栽:炼苗基质以“泥炭+珍珠岩”(配比为2:1)为好。将混合的基质平铺于苗床上,厚8厘米左右,适当喷洒清水以利于移栽。用镊子将试管苗轻轻地从瓶内取出,在清水中漂洗净根部残留琼脂,以防移栽后根部腐烂死苗,然后将苗浅栽入基质中,浇足活棵水,并覆盖塑料小环棚以防失水萎焉。

移栽后日常管理措施:自移栽后第2天开始,每天叶面喷清水3-5次,持续喷洒7天。此后须减少喷水次数,以防湿度过高而烂苗死亡,具体视天气情况进行喷水,如遇晴天则一天喷2-3次,阴雨天一天喷1-2次或不喷水。10天后可去除塑料小环棚炼苗,但遇晴天高温强光,须用75%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遮阳,以免幼苗灼伤或失水萎焉。15天后幼苗新根新叶陆续长出,可用浓度0.1%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进行施肥,一般每月施肥2次。经3个月左右的炼苗驯化及精心养护,试管苗可长至苗高20厘米左右、叶片6对以上,此时即可作为盆栽及绿化景观用苗进行应用。

主要价值

常绿萱草花供药用,可利湿热、宽胸膈,用于小便赤涩,黄疸,胸膈烦闷,失眠,痔疮便血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