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巴菌 :革菌科革菌属真菌

更新时间:2024-09-20 12:44

干巴菌(学名:Thelephora ganbajun M. Zang)革菌科(Thelephoraceae)革菌属(Thelephora)真菌。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贵州省西部及四川省南部的局部地区有少量分布。生长于海拔800-2200米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卡西亚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及杉木王杉木属 lanceolata)构成的纯林中,或与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下。

干巴菌子实体由许多片状结构组成,纤维状革质,幼时柔软,老后干韧。丛生,珊瑚状多次分枝。由基部较厚的干片向上依次裂成扇形以至帚状小分枝,灰白色或灰黑色。基部的干片无绒毛,具环纹,下端具根状菌丝束。枝片间互相于基部联结。担孢子多角形,壁上有刺突,内有油滴1枚。担子长棒形,挺直。囊状体长棒状或长腹鼓状。菌丝具锁状联合。

干巴菌味道鲜美,菌肉坚韧,纤维质细嫩,营养元素丰富。炒、炸、干煸、腌,荤、素皆可,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食用菌。

名称由来

干巴菌有一股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云南人把腌牛肉干称为干巴,因而此菌得名干巴菌。此外,因干巴菌生长在松树下,也被称为松树菌;又因簇生的子实体状如牛牙、绣球科,也被称为牛牙齿菌、马齿菌、绣球菌等。

分类

分类地位及命名

云南省民间沿用的“干巴菌”在分类地位上长期较混乱,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干巴菌最早由严楚江先生定名为 Sparassis crispa (Wulf. ) Fr.(现称绣球菌)。1986年,臧穆先生通过镜检发现 S. crispa 的孢子呈椭圆形,壁光滑,而革菌属的干巴菌,因与松属植被形成外生菌根关系,多次培养未成功,且其孢子呈不规则多角形,壁具疣突,故将该种独立为新种 T. ganbajun。由于中国西南民间传统以干巴菌命名,故学名种加词以此音沿用。至此干巴菌的分类地位得到澄清。

近缘种

广义上,“干巴菌”为属于革菌属的多种可食真菌的云南省地方名称,市场上出售的“干巴菌”除占主导地位的干巴菌和莲座革菌(T. vialis)外,还有橙黄革菌(T. aurantiotincta)、淡褐革菌(T. fuscella)、日本革菌(T. japonica)和掌状革菌(T. palmate)。

形态特征

子实体

干巴菌子实体的形态特殊,没有菌盖、菌褶和菌杆。由许多片状结构组成,高5-14厘米,宽4-14厘米,纤维状革质,幼时柔软,老后干韧。丛生,珊瑚状多次分枝。由基部较厚的干片向上依次裂成扇形以至帚状小分枝,灰白色或灰黑色。基部的干片高2-2.5厘米,粗2.5厘米,肉厚0.5-2厘米,无绒毛,具环纹,下端具根状菌丝束。

枝片间互相于基部联结。中部的枝片高2-5厘米,阔2.5-4.5厘米,肉厚0.2-0.4厘米。顶端的小枝片高3-9厘米,阔0.5-2厘米,多回分枝或双叉分枝。担孢子多角形,壁上有刺突,内有油滴1枚,非淀粉质。担子长棒形,挺直。囊状体长棒状或长腹鼓状。菌丝具锁状联合。

菌根

干巴菌通常与共生植物形成二叉分枝或单枝的菌根。菌丝不伸入根部细胞,具有菌套和哈氏网(向内生长的菌丝的网络,延伸宿主植物根内,穿过表皮和皮层),哈氏网这一特殊的网状结构,对于干巴菌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其与植物之间进行营养交换提供了重要场所。

分布

分布范围

干巴菌的主产地为云南省昆明、玉溪市、曲靖和楚雄,其次为云南思茅、丽江市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在中国贵州西部及四川省南部的局部地区有少量分布;其分布区纬度为22°N-27°N,经度为99°E-106°E,海拔为800-2200米。

栖息环境

干巴菌主要分布于云南松、卡西亚松云南油杉杉木构成的纯林中,或由其与壳斗科杜鹃花科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下;其中在幼龄至中龄级云南松林下最为常见,其次是思茅松林下,云南油杉林下相对较少。分布区内郁闭度为0.3-0.6,年降雨量为800-1100毫米,林间温度为19.5°C-25.0°C,地表温度为19.5°C-23.5°C。

习性

适应性

干巴菌常生于母岩为紫色沙岩或玄武岩的疏松多孔、透气性良好的沉积岩类壤土和河流沉积物类粘土中,仅生长在表土下5-6厘米。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2°C-30°C,担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C-26°C,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4°C-24°C;最适pH值为6.0-8.0,最适土壤湿度为60%左右,最适空气湿度80%-90%,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光线。

物候及种间关系

干巴菌主要与松属植物形成非专一性但极其密切的外生菌根关系,并从共生植物中获取生长所需的碳源,同时促进植物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水分,促进其生长。生长季节为6-10月。

生活史

干巴菌担孢子萌发后形成菌丝,菌丝侵染共生植物尚未木质化的营养根,在根部细胞细胞壁之间延伸生长,依靠树木与地下菌丝体系分泌物互补的模式,产生分化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放射担孢子,繁衍后代。

人工栽培

由于干巴菌子实体结构特殊,常夹杂着大量杂质和杂菌,纯菌种很难获得;另一方面,菌根真菌营养方式复杂,脱离宿主植物难以独立生存。因此,干巴菌的人工栽培一直未见成功。

2002-2004年,中国云南省农科院研究人员发现,掘塘能明显增加珍稀野生菌干巴菌菌塘(长野生菌子实体的地方)的数量和产量,但无明显规律性。此后,云南科技工作者又做了很多探索,提出包括封山育菌、调整林地郁闭度和覆盖物厚度、合理采收、留种等保育促繁措施。

封山育菌

封山育菌即对适合长出干巴菌的森林进行封闭管理,改变郁闭度、调整覆盖物厚度等。经中国保山昌宁县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覆盖物厚度为2厘米-3厘米、林地郁闭度0.6、土壤厚度大、坡向在西北和东北面的环境条件下最适宜野生干巴菌的生长发育,获得的产量最高。

菌塘管理

通过对干巴菌的生态环境进行掘塘或挖沟处理,可提高干巴菌的品质和产量,一般雨季进行处理。其次,可使干巴菌成为菌塘中的优势菌种,再给予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进行促繁。例如,中国昆明市林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发明了野生菌促繁剂,制成胶囊后,在干巴菌出菇前1-3个月,将其点种在菌塘内或水溶解后洒在菌塘周边,能明显提高干巴菌的产量及品质。

合理采收

干巴菌长到18天左右时采收,子实体品质好,且1年内同一个位置可采收3次左右。在干巴菌生长期间要及时清理枯枝落叶,否则枯枝落叶会隔断干巴菌的瓣片,影响干巴菌品质。注意不要采摘不成熟的干巴菌子实体,使子实体不能保留到放射孢子的阶段,正常生活史被切断。

病虫害防治

干巴菌主要病害有粉红单端孢霉病和干巴菌生理性病害,主要虫害有云南土白蚁黑翅土白蚁长角跳虫等。防治病虫害的首要措施是实现野生菌林地专人管理,专人采摘,提高干巴菌品质,以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生理性病害,可采用遮阳方法减少干巴菌畸形病害的发生,即在子实体露出地面时,采伐小枝条放在菌塘上方遮阳,注意不要碰伤子实体。

用途

食用营养

干巴菌味道鲜美,菌肉坚韧,纤维质细嫩,营养元素丰富,其中,蛋白质、脂肪、灰分、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富含17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谷氨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8.2%。干巴菌还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1和B2;铜、铁、锌、锰、钾、磷、钠、、镁等矿物质元素含量也较高,其中鲜干巴菌硒的含量明显高于谷物、果蔬及其他食用菌。干巴菌炒、炸、干煸、腌,荤、素皆可,还可加工成罐头,在中国云南常有多种干巴菌罐头出售。

经济价值

干巴菌是云南省野生菌市场的主要品种,2005年,年产量就已经达到3000吨左右,产值达2亿元人民币,且价格逐年递增,市场需求稳步上升。此外,干巴菌含多苯乙酰化联三苯类化合物和数量种类众多的挥发油成分,其中有机酸类数量最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

相关研究

伴生微生物

干巴菌子实体常夹杂着大量杂质和杂菌,分离过程中污染严重。1997年,杨大智的研究显示干巴菌主要伴生真菌为毛霉、赤霉、交链孢霉、拟盘多毛孢霉、肠藓孢霉和双足孢霉。2018年,王冉和于富强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干巴菌子实体内分离获得282株细菌和114株真菌。

吸收锌元素

据研究,干巴菌具有较强的吸收锌元素的能力,能够将环境中无机化合物锌转化为细胞内生物有机锌,以富锌多糖的形式分室储存在干巴菌小囊泡中。

挥发性化学成分

干巴菌具有独特的鲜香味,叶肖辰皓等研究发现,干巴菌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二甲基二硫醚、1R-α-β-蒎烯、1-十一烯,这三种化合物均具有特殊的香气,可以推测其是影响干巴菌风味的关键挥发性化学成分。

延伸文化

干巴菌的味道独特,汪曾祺先生曾在《菌小谱》中称它是“所有菌子中味道最深刻、样子最难看的”,而且“入口细嚼,半天说不出话来”。关于干巴菌的味道如何深刻,老先生写道,它“虽为菌,但又陈年宣威火腿香、宁波油浸白鱼鱼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胗肝香味。”如此看来,干巴菌的香味可谓集天下中华美食之精华于一身,而且还散发着“松毛的清香气味”。

参考资料

..2023-03-25

..2023-03-29

..2023-04-01

..2023-04-01

..2023-03-25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10

..2023-04-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