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媛 :原沈阳铁路局客运段列车列车长

更新时间:2024-09-20 17:03

张敏媛,1935年出生,是原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段第12次列车第一任列车长、1960年省劳动模范。

人物简介

张敏媛 1935年出生,原沈阳铁路局客运段第12次列车第一任列车长,1960年省劳动模范。1959年7月,列车行驶途中遭遇特大洪水,她机智果敢,科学组织指挥,保护了列车和乘客的安全,其先进事迹被拍摄成电影《12次列车》传遍祖国大地。

电影《12次列车》

主要事迹

沈阳铁路局客运系统飘扬着一面永不退色的旗帜,它就是被誉为“英雄列车”的沈阳北至北京(现为沈阳北—广州东)T11/12次列车。12次列车从1959年7月22日战胜洪水算起,至今已经历了48年光辉岁月。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英雄列车”的红旗越来越鲜艳,12次列车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宗旨,“一心想着旅客,一切为了旅客”的精神已成为推动和谐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12次列车的英雄壮举

1959年7月21日晚,由沈阳市开往北京的12次特别快车于22时35分正点发车。列车迎着洒洒落落的雨点前进,正点到达北京的时间应该是次日上午10时45分。沈阳客运段北京车队的“三八红旗包乘组”担当着此次列车的执乘任务,列车长由20岁出头的张敏媛与李桂芹担任。

7月22日拂晓,锦州市以北地区的上空依旧是乌云密布、大雨傍沱,这里已经连降暴雨数日,并造成多处地区河水泛滥。当12次列车穿过锦州到达兴城市之时,接到调度的命令:“前方是石河桥,列车准备缓行,时速5公里……”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空中的雨点骤然变大,已经看不到常见的“点线”之形,完全变成了“瓢泼”之状,如同倾盆之水从天空降落。暴风骤雨突然袭来,它发疯似地冲撞着大地,冲击着奔驰的12次列车。司机长屏住呼吸,驾驶着机车在暴雨中缓缓行进,列车在穿越石河桥时,司机长发现前方有摇动的火光,几名养路工人在路基上拼命地高喊着:“停车!停车!”司机长见状,迅速紧急刹车,使12次列车的车身停在石河桥上,而车头已经跨上了桥西一侧的路基。养路工人在暴雨中告急,前方大约100米的地段,发现路基穿孔的重大险情。列车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前进了,危险太大!

大雨继续下着,河水还在猛涨,桥下洪峰翻滚,天空漆黑如墨。列车前行有危险,停在桥面上更危险!怎么办?紧急之中,列车长、乘警长、运转车长和司机长纷纷跑向桥头,用护路部队的电话向锦州市方面请示调度命令。在得到“后退”的指令后,12次列车迅速由石河桥倒退行驶,一直后退到前卫车站。在整列车体刚刚退出石河桥面之际,一股洪峰到达,将石河桥梁全部冲垮,真是好险啊!列车退至前卫车站之际,张敏媛车长立即与车站的单站长取得联系,在询问最新调度命令时,才知道通讯线路已被洪水摧毁,他们现在已与上级完全中断了联系。单站长告知张敏媛:“此地的防洪形势特别紧张,防洪指挥部早有通知,一听到枪声,必须立即撤离!那是山洪暴发与水库决口的信号。”单站长话音未落,就听见三声枪响。张敏媛等人同时向枪声传来的方向望去。此时,天空渐亮,尚能看见远处朦朦胧胧的物体,只见从西北方向涌来一片白茫茫的水墙。洪水来啦!水头呼啸而至,那声音如同发疯的猛虎在狂吼,令人惊骇。洪峰的水浪有几层楼高,倾泻而下,瞬间即将地面的房屋推倒荡平。大树被连根拨起后卷入水流,就像水面上漂浮着一颗葱。车站附近原有一片较大的粮食仓库,眨眼工夫已被洪水夷为平地。洪水向12次列车扑来,其势汹涌,淹没了车轮,扑打着车门和车厢。列车急速启动并退出前卫车站,向身后的高坡地带驶去。洪水追赶着列车,两者像比赛一样较量着速度。列车在后退的路基两边,有许多刚从洪水中逃出来的灾民。由于山洪暴发在清晨,不少村民在睡梦中就被洪水夺去了生命。幸存者从洪水里爬上路基,拼命地向高处跑,跑不及的人则被洪水卷走。当12次列车从突然袭来的洪水中驶向远处的高地时,受困于洪水的灾民们看到了求生的希望,挣扎的灾民纷纷涌向列车……列车在后退行驶过程中,连续三次停车,并从洪水中抢救出350余名受灾的村民。

最终,12次列车停滞在一座山岗之上,这里是绥中县前卫地段铁路线上的制高点。列车和旅客及灾民们总算安全啦!但四周全是洪水,一望无际,他们被洪水团团包围着,如同海洋中的孤岛,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怎么办?洪水还会不会继续上涨?列车在此地还要等待多久?何时才能与上级取得联系?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到列车长面前,使23岁的张敏媛感到责任无比重大。她平生第一次经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列车上有近千人的生命安全啊!此时此刻,列车党支部发挥出核心作用。列车党支部决定:在当前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要以列车上党的组织为战斗堡垒,带领大家团结互助,进行自救,共同战胜洪水。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向列车党支部建议,把旅客中的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召开旅客代表会议,重点照顾好老人、妇女和儿童……党支部采纳了这位老党员的建议。

7月22日傍晚,大雨终于停了。这时候,从紧张状态里走出来的人们,才感到又饥又渴。已经整整一天没吃饭啦!当年的12次列车是夜间运行,列车编组中没有餐车。列车始发时,车上的食品只有乘务人员自备作早餐用的一箱面包。而眼下近千人的吃饭与饮水问题,已成为列车上最为突出的头等大事。聪明能干的列车长从下午开始,趁着雨水渐弱的间隙,组织相关人员到洪水中打捞漂浮的粮食,仅打捞出被毁粮库中的面粉、花生和高梁米就有2000多斤。列车只要就地取材,马上可以解决近千人的吃饭问题。张车长急中生智,经向当地政府领导请示,同意用打捞上来的面粉作为列车全体成员的粮食,而且是“需要多少拿多少”。于是,旅客代表会议决定组织伙食团,成立了10个烙饼小组,到附近的上坡村,借用村民的锅灶烙饼,从4时许一直烙了四五个小时,总共烙了800多斤白面大饼。上坡村的老百姓还给12次列车送来600多个鸡蛋和一堆黄瓜,做成鸡蛋汤,用水桶挑到列车上。就这样,乘务人员在危难之中,总算把近千人的吃饭饮水问题成功解决。大家情绪稳定,耐心等待着洪水的回落和救援队伍的到来。

7月23日上午,天空渐趋晴朗。当旅客们走出车厢发现:空中有一架飞机在盘旋,并向列车所滞留的土岗上投放悬挂物品的降落伞。大约有40多箱空投物件降落到列车的附近,上面写着“高级饼干,慰问旅客”的字样,人们激动地互相转告,兴奋地大声呼喊:“毛主席派人来啦!咱们大家有救啦!”从锦州市山海关区派出去寻找失踪列车的各路救援队伍,终于在一片汪洋之中,找到了12次列车停泊的身影—沈山铁路388公里至389公里的高坡区段间。至此,列车已经“失踪”了近30个小时。7月24日午夜时分,被冲毁的通讯线路开始恢复正常,12次列车与前卫车站同时接到上级命令:列车明日返回沈阳市。7月25日8时30分,与洪水顽强拼搏、奋战了3昼夜的12次列车,在一声长鸣之后,满载着胜利的凯歌,驶回沈阳。

12次列车在突然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下,列车司乘人员团结一致,凭着勇敢智慧和高度责任心,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全列车612名旅客及30名乘务人员全部安然无恙;从洪水中救出的350余名灾民也全部安然无恙。这场近千条生命的获救过程,创造出新国铁集团史上的抢险奇迹,谱写了一曲英雄战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心想着旅客,一切为了旅客”的高尚精神。

12次列车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亲自签发嘉奖令,将新中国诞生后铁路系统的最高荣誉授给了12次列车。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12次列车》轰动了全国,有三亿多群众观看了此片。从那以后,12次列车乘务员的英雄事迹和高尚精神传遍大江南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12次列车成为全国几乎家喻户晓的英雄列车。

英雄的12次列车司机长(左一)、乘警兼党支部书记李日奎(左二)、列车长张敏媛(左三)、乘警队长关锡谦(右二)、列车长李桂芹(右一)

12次精神的历史传承

斗转星移,近半个世纪过去了,12次列车的乘务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车型换了一次又一次,领导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但12次的车魂没有丢,12次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不断赋予了时代内涵。

六十年代,12次列车的乘务员们高举学雷锋的旗帜,将助人为乐的时尚融进本职工作之中,把旅客当亲人,送出站、送上车、送到家。七十年代,他们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帮旅客之所需,坚守岗位,优质服务不动摇。无论是大西北的边疆救灾还是唐山地震,12次作为救援列车,再现当代英雄列车的风采。八十年代,他们首创全路乘务制度改革的先河,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旅客,把效益献给国家,立志气,鼓士气,使旅客上车有亲切感,坐车有舒适感,下车有留恋感。九十年代还是他们,从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开水、一个敬礼、一声道别做起,从旅客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捕捉服务信息,把服务做到旅客开口之前,创最佳服务,建名牌列车,践行着“一心想着旅客,一切为了旅客”的12次精神。几十年来,12次列车就象一座熔炉,一所学校,进进出出几千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敬业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职工队伍。

英雄列车的老前辈们每年都要回到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岗位,把昔日的光荣传统一次又一次的传授给新的一代。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曾被英雄列车的事迹所打动,她把自己独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技巧如涓涓细流毫无保留的注入到12次人的心中。几十年来,在雷峰墓前,在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下,在红岩魂的展厅中到处都留下了12次人的足迹。理想、信念、责任深深扎在每个乘务员的心里。

英雄的12次列车与人民群众凝聚的是鱼水之情,生死之恋。赵岚,是48年前12次列车从洪水中抢救出的一名群众,于2006年4月与世长辞,终年74岁。他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女儿说:“是12次让我多活了40多年,快给他们打电话,我想他们”!12次人没有辜负老人的心愿,三八组的同志们带着鲜花专程从沈阳市赶到前卫村看望老人,了却了老人临终的心愿。

12次列车的发展史整个贯穿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华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统一。12次列车不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更是引领社会风气的机车,她牵动的是理想,承载的是真情。2005年3月,12次列车“三八组”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的殊荣,列车长包春霞代表“三八组”的姐妹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