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飞 :徐弘飞

更新时间:2024-09-20 13:29

徐弘飞,黑龙江人,现居济南,笔名石子、巅峰牛肉面,当代青年诗人、作家、哲学家、铁路通讯员、《济南铁道报》评论员、黑暗诗诗学创始人、中国文学联合协会会员、《壹阅读小说网》签约作家、《死亡诗社》社长、《现代校园文艺》签约作家、中国哥特式建筑黑暗文学振兴者。继承和发扬了李金发式隐晦诗和铁路文学,提出黑暗诗诗学理念、于各网站、报刊发表论文、通讯文、诗歌、散文、小说等数百篇,作品收录于《文化产业》、《2015中国诗歌佳作选编》、《中国草根作家》等文集或诗刊,获校园文艺2014年度诗星奖、文艺精品优秀奖、中国文学联合协会评审奖、中国“桃李芬芳”大赛佳作奖等文学奖项,著有诗集《黑夜》,代表作《魔虫》、《黑暗诗宣言》。

人物生平

幼年时期家境贫寒,母亲外出打工,父亲酗酒、生病

18岁患脑神经不平衡,不久父亲脑出血瘫痪在床,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尽管无钱治疗,徐弘飞还是靠顽强的意志对抗着病魔,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完成学业。

大学时期为了生存,做过楼道贴贴员、超市搬运工、快餐小时工等,业余时间在图书馆苦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发表文学作品。

在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拥有相同遭遇的悲惨诗人后,徐弘飞由人生感悟到诗歌,决意继承早期诗人李金发的做法,发表论文,提出以丑为美的黑暗诗诗学理念,将善于书写人类幽暗生活,专注人类溃败经历的悲惨诗人潘妍宇、冉映梅、孙大山、武苗联合在一起,共同创立了以发展黑暗诗,振兴中国哥特文化为目的的文学组织团体《死亡诗社》,发起黑暗诗运动。

同时,徐弘飞根据自身铁路工作的实际,开始撰写大量赞扬劳动者的铁路文学作品,发表在《济南铁道报》、《中国草根作家》等刊物上。2015年11月,徐弘飞以石子为笔名于香港香江出版社公费出版了个人诗集《黑夜》,《黑夜》是关于黑暗诗的第一本书籍。

诗学思想

黑暗诗,又称黑暗体诗、哥特式建筑诗。是书写人类幽暗生活,专注人类溃败的经历,用来讽刺和揭穿虚伪社会的堕落、黑暗的诗。黑暗诗一词最早见于文学刊物《2014当代文学精品选》中,由诗人徐弘飞首次提出,根据诗人林世斌在《完整性写作》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对比西方诗歌发展史的两个传统,中国尚缺少以夏尔·波德莱尔和金斯堡为代表书写人类幽暗生活的诗人及作品,故黑暗诗是中国现代诗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一些人排斥黑暗诗,认为其过于忧郁、痛苦和病态而伤风败俗,但是其“以丑为美”的美学意义远大,更能发挥出诗歌的警醒作用,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黑暗诗继承了李金发闻一多等早期诗人引入法国诗歌风格的做法,结合中国社会实情,被赋予了道德经中“物极必反”的智慧哲学,对应了日本文化发展产物“物衰”,将成为一种中国独特的诗歌文化、文学风格和诗学理念。

黑暗诗选取城市的丑恶与人性的阴暗面,用绝望和伤感来反叛人性本能的恶,

书写人类幽暗生活,专注人类溃败经历,诗人以自身痛苦经历为依据,用丑陋、绝望和死亡赋予诗以灵魂,用丑陋的诗文寻找梦幻的天堂,充满幻想、讽刺、批评、思考、颓废主义和理想主义,超越精神范围,探索人性本质。黑暗诗可运用超现实、意识流、象征等表现手法,使之更能发挥出“以丑为美”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美学、文学价值。

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有无相生”。世界上原本处于对立状态的事物可以通过彼此的发展改变守弱状态,可以相互转化。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其深奥的智慧哲学印证了诗人世宾在《完整性写作》一书中的观点,西方诗歌发展史中两个传统,“理想主义”和“书写人类幽暗生活的写作”,即“美”与“丑”,两者共存、对立且相互转化,西方的哥特式建筑主义和日本的物衰美学的原理就在于此。对于物衰精神,常见于日本的文学作品、漫画、动画中,例如《脑髓地狱》、《猫汤》等,樱花死亡飘落却格外美丽,“物衰之美”也从一种美学升华成一种面对人生的哲学,物衰精神也让日本的文化更加完整。

对比中国文化,尚缺少与西方的哥特主义、日本物衰美学相对应的“丑”文化,黑暗诗即是中国“丑”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向完整发展的必然产物,黑暗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丑”文化的空缺。丑到极处便是美,黑暗诗诗学理念中“以丑为美”的美学思想包含了“物衰”和道德经中”物极必反“的智慧哲学。在其灰色的主题和荒诞的意象的基础上或可运用超现实、意识流、象征等表现手法,使之更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歌美,中国现代诗中的朦胧诗对应西方第一传统,”美“文化,而黑暗诗正好对应西方第二传统,也就是”丑“文化。目前,黑暗诗还处于发展初期,其更深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还有待于人们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