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 :1997年格斯·范·桑特执导,马特·达蒙

更新时间:2022-09-22 21:50

《心灵捕手》(英文名:Good Will Hunting)是格斯·桑特(Gus Van Sant)执导的美国剧情,由马特·达蒙(Matt Damon)、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等主演。影片讲述了聪明而又叛逆的数学天才威尔,在数学教授兰博、心理学家尚恩的帮助下,把童年所遭遇的困境抛诸脑后,打开心扉拥抱生命,接纳世界的故事。

《心灵捕手》于1997年12月2日美国首映,1998年3月5日在中国香港上映,1998年斩获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第55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提名,1999年,提名第2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剧情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兰博(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饰)在学校走廊黑板上出了道数学界著名难题,希望有同学能解出来。教授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想用这道题挖掘一下有天赋的学生。然而这道题却被一名名叫威尔(马特·达蒙 饰)的清洁工看到,并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教授看到后惊讶的发现答案完全正确。教授的教室挤满了人,大家都很想知道那数学天才是谁,然而没人出来承认。教授决定再出一题。威尔看到后再次作答,这次被教授看到了,兰博误以为是来捣乱的,走进黑板才发现,答案竟然是对的。

威尔不光数学天赋好,还自学了各种知识。在哈佛大学酒吧,威尔的朋友查克(本·阿弗莱克 饰)冒充哈佛学生,被一个哈佛学生用知识挑衅,威尔立马用知识捍卫了朋友的尊严。同时邻座的史凯拉(蜜妮·卓芙 饰)被威尔吸引,主动走去跟威尔搭讪,并留下了电话希望以后常联系。之后兰博教授查到了威尔,此时的威尔正在为之前的伤人案自我辩护。兰博教授爱惜人才怕威尔坐牢,出面交涉监护,让威尔免于牢狱之灾。

威尔对看心理医生很是抗拒,提前去看心理医生写的书,然后在治疗的时候故意激怒对方,连续气走了五个医生后,兰博教授寻求他的大学室友尚恩(罗宾·威廉姆斯 饰)帮忙。因为他和威尔有相同的背景,比较容易取得信任。第一次见面时尚恩教授同样被激怒了,但是并没有像之前的心理治疗师一样被气走。第二次见面,尚恩并没有怀恨在心,而是继续敞开心扉表达真实的自己,与威尔交谈,然后聊到了爱情。尚恩的妻子是因为癌症去世,不是威尔猜测的抛弃或出轨。之后的见面,尚恩几乎不发一言,等威尔开口。威尔主动说话,两人相聊甚欢。尚恩教授与威尔一同寻找他们之间互相感兴趣的事,并讲述亡妻的趣事。慢慢的威尔从讨厌心理辅导,逐渐开始接受心理辅导。最后的一次心理辅导中,威尔明白了尚恩教授的用心,当他们继续进行心理辅导时,尚恩教授拿着威尔之前遭受虐待的照片。重复着对威尔表示,这并不是威尔的错。尚恩的话直击威尔内心,如同得到了某种救赎,威尔终于打开了心扉失声痛哭,与这个世界和解。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导演格斯·桑特曾提议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修改剧本,让查克死于一次建筑事故。虽然二人不愿改写,但还是照做了。导演读了改写的剧本后,承认改写剧本这一主意确实很糟糕。

马特·达蒙在设计人物时,本想把威尔设定为物理天才,为此同获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哈佛大学教授格拉肖(Sheldon L. Glashow)进行讨论,教授建议将主角设定为数学天才更为合适。

选角过程

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起初想另寻女演员,因为他认为蜜妮·卓芙不够可爱,但是导演格斯·桑特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都坚持让她出演,最终哈维·韦恩斯坦同意。

据说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是用掷子来决定由谁担任此部电影男主角。

拍摄花絮  

在尚恩教授的办公室里挂着的那张画是导演格斯·范·桑特画的。

尚恩和威尔在办公室第一次畅聊时聊起自己已逝妻子的一些趣事,那些台词是罗宾·威廉姆斯现场临时发挥的,这也可能是演员笑得很厉害的原因。观影时也可以发现该片段中镜头也有些许晃动,也可能是这个原因。

影片配乐

参考资料:

主题与亮点

主题

主题与人物

“人性”是影视创作中绕不开的话题,《心灵捕手》便是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之一。威尔数学天赋极高,但又有着极其悲惨的童年,这样的出身致使威尔性格产生缺陷。在心理咨询师尚恩眼里他只是个对现实充满恐惧的孩子,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虽然影片对威尔的童年轻描淡写,但是看到遭受虐待留下的伤痕后仍让人触目惊心。种种社会的错,导致这个孩子再也无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威尔为了保护自己,不愿再敞开心扉,不再去接受外界的一切,因为他脆弱的心再无法接受背叛与欺骗了。

封闭自我的威尔变得更加偏激、愤世嫉俗、排斥外界。他压抑住自己对幸福的对美好的渴望,同时又充满恐惧,表面上的乖张狂妄,但内心孤独、自卑、无助。就算得到了兰博教授的认可,但他也会认为是一种施舍与利诱。影片中心理治疗师尚恩之所以能够走进威尔的内心世界是因为他也出身卑微,理解威尔做出无礼行为的原因。

经验丰富的尚恩把威尔当作一个受伤的小孩,用温暖与爱让威尔卸下了防备,并勇敢踏上寻找自我的道路,寻求新的生活与幸福。

亮点

情节节奏

电影《心灵捕手》的节奏可谓别出心裁,情节中接连的误会、巧合、冲突都是为了制造这一节奏。宏观来看《心灵捕手》的情节循序渐进,在平衡中打破又在打破中平衡逐渐将故事推向高潮,并非遵循一个单调的节奏。在威尔前几次接受心理治疗时,尚恩、兰博、威尔等人物的关系是平衡的。直到兰博催促尚恩加快对威尔的治疗,让他能快速回归社会工作时出现转折,平衡被打破。

影片最后,尚恩拿着威尔遭受虐待的照片反复说到“孩子这不是你的错”将影片推向高潮。

威尔内心防线在尚恩的反复声中逐渐崩溃,放声大哭,人物关系再次出现缓和。微观上讲影片《心灵捕手》在每个独立情节中会刻意加入一个调节气氛的人物,使观众的情绪在多次的抑扬中进一步强化。如威尔与尚恩发生争吵后,生气的威尔去见朋友们,此时插入诙谐的摩根这一角色出来缓和影片紧张氛围,为后面更大的冲突做铺垫。

表现手法

用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影片着重对威尔心理世界进行刻画,尤其是对威尔及心理治疗师尚恩在治疗期间,几次心灵的碰撞,为二人在将来成为知己预先做了由浅及深的铺垫。影片《心灵捕手》所“捕捉”的是人物心理的变化历程,在心境发生转变时影片细节描述尤其到位。

影片中的一定篇幅用于详尽阐述心理治疗师尚恩对威尔缓缓展开的探索性的指导。经验丰富的尚恩医生因材施教,采用移情的方式与威尔建立联盟,发现只有获取威尔的信任才能卸掉他的防御,这就需要重新审视他与威尔二人的关系绝不能是“医患关系”,而是以“师生”或者“朋友”的身份出现,更能让威尔接受,便于深层次的改造。

镜头语言

在一次心理治疗时,尚恩直击内心的指出威尔所持观点全部来自于书本,但自己却未全身经历。在这次谈话过程中,影片通过多次给予威尔眼神的特写,来反映威尔在不同时期的眼神变化。对比后可以看出,在面对被气走的心理医生时,威尔的眼神充满戏谑、嘲弄与不尊重,把握着主动权;而在这段和尚恩推心置腹的对话里,威尔的眼神变得沉淀、冷静、乃至几分被看穿了的焦虑,他处于被动中。在下一次治疗中,尚恩并没有主动说话,而是耐心等待威尔主动开口说话。在这次对话治疗过程中,镜头交替描写尚恩和威尔敞开心扉聊天时的欢快笑容。这个镜头描写是强劲有力的,威尔的笑快溢出了屏幕,镜头语言传递出威尔对尚恩的信任,也呼应了他答应就自己遇到的生活上的问题和尚恩交流的台词。这组镜头代表着尚恩在获取威尔信任上得到了胜利。

威尔在找工作面试时,镜头给威尔嘴部以特写,将其拉的很近,让整个画面都充满威尔的嘴,而且嘴部张合频率迅速,给人以攻击压迫感,然后再利用蒙太奇手法无缝衔接威尔与尚恩交流时的嘴部特写,明显发觉威尔嘴部的张合频率变低了很多,嘴角带有笑意语言变得柔和。这里的面部特写传达出威尔已经完全和尚恩成为了朋友,他用真实的自己坦诚面对尚恩,不再时刻保持警惕并且伪装自己。

荣誉奖项

制片与发行

上映及票房

上映信息

票房信息

作品评价

评价

正面评价

《好莱坞报道》评:《心灵捕手》最好的地方不在于其精心制作的心理对称性,而在于其人性的混乱。它很吵闹,很有趣,很令人心碎——它充满了生命之环。

《奥斯汀纪事报》评:一部分是角色研究,一部分是救赎戏剧,还有所有俗气的心,这是波士顿烤的情节剧,有时有点太粘稠,但仍然很美味。

《观察家报》评:这部电影是一个角色驱动的叙事,因为斯·范·桑特先生和他的联合编剧不怕用清晰简洁的对话解开他们五个主要角色的心理奥秘。

负面评价

新浪娱乐》评:“《心灵捕手》整部影片基本上是由生活化演技和励志感人的剧本所主导的好莱坞优质电影,导演手法流畅,煽情得宜,深深掳获一般观众的心灵,却缺乏对社会僵化价值的批判。”

网站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3年12月3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