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籽绞股蓝 :心籽绞股蓝

更新时间:2024-09-20 13:44

心籽绞股蓝(学名:Gynostemma cardiospermum Cogn. ex Oliv.)是葫芦科植物绞股蓝属的一种植物。分布于中国湖北西部(建始县鹤峰县利川市等)、陕西省南部和四川省。生长于海拔1400-2300米的山坡林下或灌丛中。

形态特征

心籽绞股蓝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纵棱及沟,无毛。叶片膜质,鸟足状,具小叶3-7枚,叶柄长2.5-5厘米;小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中间小叶长4-10厘米,侧生小叶较短,先端渐尖,基部变狭,边缘具大小不等的圆齿状重锯齿,无毛或有时沿中肋和边缘具小刚毛,微粗糙;小叶柄短。卷须细,上部2歧。皱缩,侧生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一枚较大,长4~12cm,宽1~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叶缘有锯齿,齿尖具芒。果实圆球形,直径约5mm,果梗长3~5mm。味苦,有草腥气。

花小,雌雄异株。雄花排列成狭圆锥花序,与叶等长,序轴细弱;花萼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长为花冠裂片的一半;花冠5深裂,裂片披针形,尾状渐尖,具1脉;花丝合生成圆柱形,花药卵形,着生于花丝柱的顶端,2室,纵裂。雌花排列成总状花序,较短;花被同雄花,子房下位,球形,疏被长柔毛,花柱3,短粗,长约0.5mm,略叉开,柱头半月形,外缘具不规则的裂齿;胚珠成对,下垂。蒴果球形或近钟状,直径8mm,无毛或疏被微柔毛,中部具宿存花萼裂片5枚,顶端平截,具3枚冠状物,成熟后由顶端三裂缝开裂,果皮薄壳质。种子阔心形,宽4.2-5mm,微压扁,表面具皱纹及疣状凸起,边缘具沟及狭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繁殖方法

心籽绞股蓝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和插两种。

播种

种子的采收和保藏:待浆果成熟时颜色变紫色便可采收。把花序采回放在阴凉通风处,让其自然后熟1周后再采下果实,放在竹席上晾晒风干后保存备用。

播种期及种子处理:当表土层地温恒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清明节前后为适播期。播前1周处理种子,先搓去果皮,用35-40℃的温水浸泡2-3小时,捞出晾干种皮上的水分,再与5-10倍量的细沙和细土混匀即可播种。

播种量及播种方法:一般每公顷用种量在7.5-15千克之间。一般分为条播和穴播2种。条播:适宜于高作垄开横沟播种,方法与要求同直播;穴播:穴距为16-20厘米,每穴播4-5粒种子,播后穴面覆3-6厘米的细土或草皮泥灰盖种。待芽苗长至10厘米即可移植。

扦插

带根扦插:扦插时期在清明节前后至立秋均可,但对于留种地,若到处暑以后扦插,当年不能开花结实,故以早播为好。方法是用带老根的心籽绞股蓝藤蔓或带芽、根的肉质地下茎作母株,每3节剪成1段作插穗;若当天不能栽插,须置阴凉潮湿处存放,最好是现剪现栽,以提高成活率。以每畦种2行,株距12-15厘米为宜。扦插时根要舒展,芽应向上,地下埋2节,地上留1芽节,覆土要压实,细土盖沟,保持湿润。

茎蔓扦插:即剪取多年生不带根的心籽绞股蓝茎藤作插穗。此法可避免植株根系受损,不致破坏原有资源。扦插方法基本同上,将健壮无病虫害的藤蔓每7-10厘米剪成l段(每段应留芽3个以上)。扦插时用木棍在地上戳眼,或开沟条播,行距20厘米,株距5厘米,栽后封土压实并浇水淋透。若有太阳直晒,可插树枝遮荫至生根长叶。插苗培育40天左右即可移栽定植。

栽培技术

心籽绞股蓝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直播、田间管理等。

选地整地

选地:宜选阴沟边、篱下、岩壁下、栅栏边空地以及村边坡地阔叶林、防风林、次生林地或无污染的阴湿地作种植地。土壤以肥沃、疏松、湿润、浇灌方便的壤土最佳。

整地:冬前进行深翻细整。在林地里,若上层冠幅过于茂密,宜伐去少量树叉及乔木层,保留灌木层,高产栽培要求作畦。可每隔120厘米沿坡地等高线方向作畦,畦沟宽30厘米,沟深15厘米,畦上施以林中腐殖土、农家肥等基肥,并将土、肥相互拌匀,使畦面呈瓦背形。心籽绞股蓝除野外露地栽种外,也可在庭院、楼房阳台用盆栽。

种子直播

每约18厘米开1条沟进行直播,播沟深3-5厘米,沟宽6-10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以便搭架牵藤。种子在播种沟内相距1-2厘米,播后沟面覆3-6厘米的细土或草皮泥灰盖种。

田间管理

追肥与中耕除草:在田间管理工作上,除经常保持土壤有一定湿度外,生长过程应适当迫肥。苗期施1次稀薄人畜粪水,并配施磷钾肥;第1次收割后,再施1次肥;秋后第2次收割后结合松土培土施入冬肥,以施腐熟有机肥为主。在幼苗未封行前,要经常中耕松土与除草,若发现有缺株断垄,可就地疏密补稀,带土移栽,确保全苗。人夏后要及时灌溉,注意保持降温,以防高温干燥造成植株灼死或生长不良。

合理调配雌雄株比例:因心籽绞股蓝为雌雄异株,若需收获种子,留种地要结合定苗搞好雌雄株的搭配。扦插育苗可预先掌握配置雌雄株藤蔓的比例,具体要求是每10棵雌株,一般留3-5棵雄株,以提高结实率。

搭架牵藤:在心籽绞股蓝茎藤长至30厘米或封行前,最好能用竹竿或树枝等物来扦插或搭架,让藤蔓攀援向上生长,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授粉结实,防止果实触地而种子霉烂,便于采收和提高产量。

病虫防治

心籽绞股蓝在栽培过程中可能会遭受病害和虫害的侵扰,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

白粉病

危害症状:病原属单囊属白粉病菌,为危害叶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得病叶片病斑处呈枯黄色,叶面生有白粉状的霉斑,扩大后可连成一片密布全叶,到后期于白粉层上及叶背生有众多的小黑点。受害植株生长衰弱,影响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致使光心籽绞股蓝叶片枯萎,以至地上部分枯死,降低药材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适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一旦发现发病中心,应及时拔除病株,以防扩大蔓延;发病初期喷射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白绢病

危害症状:又称菌核性根腐病,病原菌为小核菌属白绢病菌,属全株性真菌病害。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上旬至7月下旬最严重。在心籽绞股蓝贴地或近土表的茎蔓首先发生,然后蔓延扩大至叶部。患病植株根和茎呈暗褐色,长有白色菌丝体;病叶暗褐色水渍状似开水烫过一样软腐,叶面也长有白色菌丝体;由于病原菌丝不断地迅速繁殖扩散,从而破坏了植株的输导组织和皮层,导致植株凋萎或腐烂枯死。

防治方法:选择无病种苗及在无病田内选苗作为繁殖材料;尽量选用无病地块或避免在前作易发病的地块种植;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降湿,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于病穴中施生石灰消毒;发病初期可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虫害

玉米异跗萤叶甲

危害症状:属天牛的幼虫,为危害心籽绞股蓝的要害害虫。它的幼虫在心籽绞股蓝地潜伏越冬后,翌年春季变态为天牛(成虫)。钻心虫钻进心籽绞股蓝茎蔓的基部约6-10厘米处,咬小孔钻进茎蔓里啃吃内壁精髓,用泄出的粪便阻塞孔口,然后潜居在心籽绞股蓝茎蔓里不断地蛀蚀,而茎蔓外部组织不受破坏,只见到藤茎基部形成象枣核状的“肿瘤”状突起,这就是钻心虫的“安乐窝”,它可以在里面安全越冬而不致冻死。

防治方法:在秋末管理心籽绞股蓝时,一旦发现此症状可进行人工根治。具体做法是用刀片割开小口取出二化螟即可,而不必用农药来防治。

小地老虎

危害症状:小地老虎是心籽绞股蓝苗期主要的地下害虫。幼虫夜间出土活动,从茎基部咬断取食,造成缺苗。

防治方法:冬春时铲除地面杂草和枯枝落叶,消灭越冬幼虫和蛹;清晨日出前,在被害苗附近土面的小孔处,挖出幼虫捕杀;成虫期,夜晚点灯诱杀;初龄幼虫大部分在杂草和幼苗上栖息取食,是药剂防治的好时机,可用98%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杀虫菊乳油3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

灰巴蜗牛

危害症状:灰巴蜗牛是心籽绞股蓝的主要食叶软体动物门,成贝或幼贝取食叶片,造成缺刻、孔洞,并断嫩茎。

防治方法:收获后,冬春清除地里杂草;在日出前或雨后捕找幼贝和成贝并捣死;在产卵盛期,及时中耕除草,清灭卵粒;苗期可喷洒1%的氢氧化钙或每公顷用茶籽饼60-75千克撤施。

保护现状

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这意味着心籽绞股蓝面临着较高的灭绝风险,在野外的数量正在减少。因此,保护心籽绞股蓝的自然栖息地,以及合理利用和栽培是非常重要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